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亨利·福特-管理思想

掌握公司钱袋 1896年,亨利福特把底特律第一辆汽油马车开上了大街;1899年8月,37岁的他从电力公司辞职,从此将全部精力投身于汽车事业。妻子坚定地支持他。控制企业的钱袋是这个技术专家实现梦想的第一步。他起初在底特律汽车公司(卡迪拉克公司前身)当总工程师,三年作坊式的生产之后,他再次辞职,决心再也不受别人的指挥了。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资本10万美元,起初他的股份是25.5%。尽...

亨利·福特-汽车大王

在全世界,汽车之父只有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一人,同样,享有汽车大王之美誉的也只有亨利福特一人,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他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汽车时代。福特出生于1863年7月30日,其父是一位农场主。他自小就对从事农事颇有怨言,反而对鼓捣机械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因此而闯过不少次祸,幸运的是,对他的胡闹从来没有任何埋怨。 17岁那年,他独自一人到位于底特律的密西根汽车制造公司上班去了。但在这...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光绪三十年( 1904 年),清政府决定兴建京张铁路。张家口地处北京的西北,是通往内蒙古的孔道,历史上一直是北方的军事重镇。北京至张家口又是南北通商交易、清政府和蒙古王公政治交往的要道。修筑京张铁路的战略意义重大。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清政府不得不决定京张铁路用中国自己的工程师、自己的钱来建筑。英俄的企业没能得逞,便以威胁的口易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英俄两国都不...

詹天佑首次体验火车速度

从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其中广东籍的孩子就有83位。 1872年9月的一天,一列火车行驶在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上,詹天佑第一次体验到了火车的速度,和他一起的还有29名大清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这条横跨美国东西的大动脉,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干线,3000公里的路程,只用了6天时间,6天后,詹天佑他们到达了美国康涅狄格河畔的春田城,开始了长达15年的留...

詹天佑故事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千里铁路运输线上,一列列长龙似的货车满载着社会主义建设物资,日夜不息地奔驰着;一 列列墨绿色的客车,把工农兵旅客运送四面八方。每逢夜幕降临,趟趟客车的窗口灯光辉煌,远远望去,犹如串串 流动的彩练,煞是壮观。你可知道詹天佑这个名字吗?他,就是中外闻名的我国第一个杰出的铁路工程师。     滦河架桥显神威   一八九二年,河水暴涨季节。   发源于冀北山地的滦河,穿山越...

香港著名商业奇才:冯两努

冯两努,一个从赤贫走向成功的商业奇才、香港著名营销导师、陌生拜访之王、纵横商战谋略大家、著名商业作家、闻名省港澳的电视节目评论家,高级营销管理培训专家,新任香港区议员。 冯两努一九五三年出生于广东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幼年丧父,四岁与母亲分别,先后寄居于四个亲戚家中,直到十四岁才和母亲团聚,童年生活艰难。面对人生他不抱幻想,将名字改为两努,取两倍努力之意。咬紧牙关与命运抗争,终于获得成...

冯两努著作

冯两努接受访问称他曾写过72本书,而当中《向失败挑战》、《隋唐历史教训》分别是1990年和1996年的十大好书之一。 冯两努曾谈论有关其书《从减肥到马拉松》。事缘他中年时一直饱受心脏疼痛之煎熬,每每气喘如牛,却不想长久服药渡年,于是遵从医生指示,下定决心去做运动。他将自己由190磅减至160磅的减肥过程,并用5小时13分跑毕2008年的香港渣打马拉松的经历辑录成书。 书目列表如下(未...

杰出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曾是海军勇士

大家知道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但是你可知道他还是一位海军勇士,并且亲自参加了中法马尾海战?! 长风破浪会有时 弃工从军待报国 1881年,年仅20岁的詹天佑结束了9年的留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毕业,奉清朝政府之命回到上海。 在美国,他学的是土木工程铁路专修。他多么希望回国后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快设计出我国自己的铁路,可是等着他的却是弃工从军。 ...

林世荣发家史

1977年偷渡至香港 林世荣出生于广东海丰一个农民家庭。1977年,22岁的林世荣偷渡到香港。上岸后,他躲过关卡,到了油麻地,发现这里的上海街整条街上金铺多过米铺,由此他认定了做黄金生意肯定会发达,于是投奔一家金行做学徒,由此开始了31年的黄金事业。 见风使舵成金王 做学徒的林世荣勤奋好学,又肯钻研,最后靠300多元积蓄自立门户开设金饰店。由于他的金饰手工精细,款式比别家好,又迎合客...

林世荣得意之作

380公斤黄金被他用来修厕所 事业成功的林世荣有一天居然提出,要用黄金打造一个世上独一无二的金厕所。为了这一梦想,他花3个月时间说服了董事局成员,开始用黄金在香港尖沙咀恒丰金业的店铺里建设厕所,他亲自设计并监制。 建造这座金厕所耗时一年,用了380公斤黄金、6200颗钻石及珍珠,连地面铺的都是埋藏在地下1.5亿年的木化石宝石,还用黄金珠宝做成浮雕壁画。金厕所有自动冲洗、烘干设施,每件...

曾振农客死异域 “鲍鱼大王”梦沉了

曾振农在大陆福州附近经营鲍鱼养殖场多年,他发下豪语要成为大陆的鲍鱼大王,如今骤逝,壮志未酬。图为最近他到养殖场察看鲍鱼成长情形。照片/葛树人提供 曾振农与年代数位媒体监察人、台开董事葛树人相交二十多年,葛树人说,阿农誓言要从以前的凉椅大王再当鲍鱼大王,衣锦返台,让昔日对他落井下石的人刮目相看。两人原订后天在厦门相会,不料,言犹在耳,阿农竟壮志未酬,客死异域,令他不胜唏嘘。 葛树人说,...

张花冠痛失政治支柱—曾振农

2004年张花冠参选立委,曾振农剪了个小光头,用行动支持妻子,如今夫婿遽逝,张花冠痛失政治路上最忠实的支持者,面对明年县市长选举,有意参选嘉义县长的张花冠,心境上大受影响,未来动向令人关注。 原为嘉义黄派教父的曾振农,在2001年因选举恩怨反出国民党,但第二年,他随即面临从政生涯最黯淡的时刻,当时他所属的台湾凉椅公司停工,妻子张花冠为他奔走陈水扁政府,挣得一席准公营公司美台电讯董事长职务,但...

浩然-为农民而写作

我的根在农村,我要为农民而写作。这是著名作家浩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写农民,为农民写浩然将此作为自己的创作宗旨,坚持了一生。这位农民出身、长年生活在农民中间的当代作家,对于中国农民和广大农村有着质朴而又深沉的感情。谈及文学和生活的关系时,浩然曾说:好的小说应该像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萝卜,不仅带着须子和萝卜缨子,还带着一嘟噜湿乎乎的泥土呢。他的作品,也始终充满着浓郁、朴实的泥土气息,被学者称为中国农村近...

浩然-文革期间

文革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百花凋零,当时的局面是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浩然走在金光大道上,因此,在谈论文革文化的时候,就不能绕开一个人,那就是浩然。在文革时期,浩然这个16岁入党,32岁写出长篇小说《艳阳天》、只上过三年小学的农民子弟,创造了中国文坛的奇迹,亘古未出现过的奇迹(浩然语)。 十年文革中的浩然,大致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前六年(1966-1972),浩然出于对共产党、毛泽东...

浩然-作家之间

肖复兴第一次与浩然见面是20年前的事。当时我和他应邀到天津给青年作家改稿,我们住在天津第一招待所的同一层楼上,晚上没有事我们就一块聊天,那段时间我们过得很开心。肖复兴说,当年听浩然的名字如雷贯耳,没想他如此谦和、平易近人。肖复兴和浩然相处最大的感受是,他非常坦诚,我们在聊天时不自觉地就聊到他在文革期间发生的那些事。关于创作,关于自己对时事的想法,我能感觉到他当时的内心是矛盾的、彷徨的、挣扎的...

浩然-评价

谈到浩然,听到最多的感慨是,他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从对浩然或褒或贬的评述中,能感觉到,浩然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成了一段历史时期文化标志的代名词。解玺璋在博客里写了一篇怀念浩然的文章,有三百多条留言,其中很多人表示怀念从收音机里听《艳阳天》的岁月,还有不少人说,读着《艳阳天》开始了萌动的青春期,批评的留言不足三十条。 浩然的遗愿是最终没有写出文革回忆录,他曾说过写作动机,要说清楚自己不是蟊...

魏巍-创作经历

魏巍童年及少年时期曾就读于平民小学及简易乡村师范,开始接触文学作品并产生浓厚阅读兴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即赴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后转至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至晋察冀边区,在部队中做宣传工作,曾任宣传干事、宣传科长、团政委等职。建国后亦未脱离部队生活,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总政治部文艺处副处长、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北京部队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文化部部长...

魏巍-影响数代人的作品

一篇入选中学生语文课本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了魏巍这个名字。 1950年魏巍调入解放军总政治部时恰逢抗美援朝战争打响,魏巍作为总政派往前线的部队文化工作者赶赴朝鲜前线。1950年至1958年间魏巍3次赴朝鲜。他深入战士们中间,被许多感人场面所打动,便决定留下来。 经过3个月的采访,魏巍回国已是1951年2月。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的魏巍,便夜以继日地伏案疾书,以...

魏巍-到老不忘“最可爱的人”

近年来,魏巍仍然念念不忘最可爱的人。2006年,魏巍笔下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小老虎战斗英雄张立春离开了人世,当时远在北京的魏巍打来电话,委托朝阳市政府代他向战斗英雄张立春敬献了花圈,并要求在挽联上写下:你是最可爱的人。 2007年,湖北省羊楼洞村老营盘茶山上一片荒凉悲壮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142位烈士墓群牵动了魏老的心。久病在床的魏老说,一想起这些长眠于异乡的烈士,我就激动,我就有一种...

魏巍-最后的时光

2007年11月起因肝癌住院 据魏巍女儿魏平介绍,魏巍在2007年11月份之前,身体还不错,没有什么大病,就是偶尔血压高,心脏不舒服。2007年11月份,父亲被确诊为肝癌,做完手术后一直住在医院里。毕竟是80多岁的人了,手术并没有让他完全康复。后来,病情发展到连话也说不出来了,所以临终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魏平悲伤地说,父亲离世时全家人都在他身边,虽然他不能说话,但从他平静的表情里可以感觉...
  共13448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