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评价
谈到浩然,听到最多的感慨是,“他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从对浩然或褒或贬的评述中,能感觉到,浩然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成了一段历史时期文化标志的代名词。解玺璋在博客里写了一篇怀念浩然的文章,有三百多条留言,其中很多人表示怀念从收音机里听《艳阳天》的岁月,还有不少人说,读着《艳阳天》开始了萌动的青春期,批评的留言不足三十条。
浩然的遗愿是最终没有写出“文革回忆录”,他曾说过写作动机,要“说清楚”自己“不是蟊贼,不是爬虫,而是一个普通的文艺战士,一个有所贡献、受了伤的文艺战士”。解玺璋说:“可以看得出,那些批评他的大多不是从作品出发,而是指责历史漩涡里的他,可是,我相信,如果批评者真的读了那些作品,而不只是道听途说,应该就不会轻易地把一个简单的标签,比如‘他的文学价值远远小于他的时代意义’贴在一段无比复杂的历史身上。”
在浩然的追悼会上,一些从河北三河赶来的农民泣不成声,大多说“他是一个好人。他真的是一个大好人”。最后解玺璋说,“试想哪个作家会把自己的时间腾出来给业余作者呢,但浩然做到了,而且心甘情愿,晚年他躺在病床上还帮他们改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