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116
本馆由[ 军人的后代 ]创建于2009年11月23日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发布时间:2010-01-14 15:24:26      发布人: 军人的后代

光绪三十年( 1904 年),清政府决定兴建京张铁路。张家口地处北京的西北,是通往内蒙古的孔道,历史上一直是北方的军事重镇。北京至张家口又是南北通商交易、清政府和蒙古王公政治交往的要道。修筑京张铁路的战略意义重大。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清政府不得不决定京张铁路用中国自己的工程师、自己的钱来建筑。英俄的企业没能得逞,便以威胁的口易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英俄两国都不提供帮助。”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

 

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无犹豫地接下这个艰巨的任务。消息传出,一些鄙视中国的洋人借机大肆进行攻击,英国报纸竟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 50 年。”国内一些崇洋媚外,毫无民族自尊感的人也攻击詹天佑是“狂妄自大”、“自不量力”。

 

次年 5 月,詹天佑被正式派往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他怀着为中国人民争口气的雄心壮志投入了这项工程。京张铁路由丰台经北京西南门至张家口,全程虽然只 180 多公里,但中间隔着居庸关、八达岭,层峦叠嶂,石峭弯多,工程十分艰巨。

 

詹天佑首先致力地测线与选线的工作。为了寻找一条比较理想的线路,他亲自背着标杆和经伟仪,在峭壁上精心测量,定点制图。他还时常骑着小毛驴四处访问老农,征求他们对线路的意见。他白天翻山越岭,晚上住在老乡家里,伏在油盏下绘图设计。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员急着结束工作,填了一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面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测量队员回答说:“差不多”。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说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当他下来时,嘴唇都冻青了。他们一共测了三条线,詹天佑最后选定通过关沟的这条线路。它比外国工程师所选路线,在隧道工程上就可减少二千多米。

 

詹天佑把全部工程分为三段。 1906 1 6 ,开始从丰台铺轨。事先有人认为京张铁路要通过关沟,以铺用窄轨为宜。詹天佑不同意,坚持使用 1.435 的标准轨距。他说:“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修选铁路的先声,今后必将大举修筑,因此我们一开始就要严定工程标准。”工程名词当时多沿用译意或译意,庞杂不一,京张铁路统一以中文为准,所用名词渐归划一。詹天佑大胆启用中国工程人才,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为了培养后续工程人才,他还建立了工程练习生和工程毕业后制度。凡未受过工科教育入路的优秀青年派为工程练习生,一面练习,一面施以基本工程教育, 6 年后为毕业生,然后按其品行技能和资历授以帮工程师、副工程师等职位。詹天佑说:“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借重外人,我以为耻!”

 

京张铁路虽然已决定全部由中国人自己建造,但是外国商人仍四处钻营上下活动,有的想包揽工程,有的兜售材料。日本一个包商还上书袁世凯,说京张铁路须凿很长的山洞,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开凿山洞没有经验,建议用日本技师,带技工和开凿机器来开凿。欧洲一些国家的商人经常找上门来推销材料。詹天佑知道,工程购物有折扣,包工更有中饱私囊的机会,但国家损失甚大,铁路成本也自然提高。詹天佑顶着压力,均一一拒绝。他对所任用的人员,一律提高待遇,鼓舞其志气,对工程建造中的种种陋习则一律革除,使京张铁路风气为之一新。第一段工程不到一年就竣工通车了。

 

第二段工程是京张铁路中最艰巨的一段工程,其中主要是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詹天佑根据两个隧道不同的地层结构和长度,决定对较短的居庸关隧道,采用两端对凿的方法,对长达 1091 的八达岭隧道,除两端对凿以外,在中间开了竖井,向两头开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一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了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身汗。他带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用我们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