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改革家梁济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63801188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1年11月28日

  共1页,到第 页 
  • 梁济在北京家中留影

    梁济在北京家中留影。林毓生在《论梁巨川先生的自杀》一文中评论说: 从对梁济在家中与公共活动的描述,我们得到的印象是:他是一个坚决的改革家;在许多方面,梁济是站在清季改革运动的前线。 梁漱溟曾回忆父亲梁济与梁启超的关系: 先父多年佩服任公,当他从海外返国,亲往访四次未得一见,两度投书亦无回答。 梁济在日记中记下此事,但并无怨念,而是说: 于慨叹其慢士之余仍以救国大任期望于他。 梁济死后,梁漱溟
    发布人: jackson 阅读(903)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1-11-28 19:41:54
  • 如果梁济对历史稍稍多一点信心的话,1918年他本是可以不必去死的

    民国初年,个人主义在中国广泛蔓延,梁启超有过一声惊呼: 今举中国皆杨也 呜呼,杨学遂亡中国!杨学遂亡中国! ——梁启超应该感到羞愧,因为正是他,在晚清曾竭力鼓吹杨朱之学,鼓吹 人人不拔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 大呼要 以杨朱之学救中国 。梁启超错误地以为,中国古代的杨朱式的私利主义,就是西方的个人主义。在梁济的死因里,少不了也有梁启超这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 个人主义
    发布人: jackson 阅读(667)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1-11-28 19:41:07
  • 梁济用他的死,证实了杜氏的预测

    梁济的死,是为了清朝,其实也是为了共和——他不是帝制的拥趸,自始至终他都对袁世凯表示出极大的蔑视,尤其反对他称帝的阴谋;他也不是真正的满清遗老,1917年张勋入京复辟,梁济写了好几封长信给张勋,竭力劝说他放弃复辟的计划。然而共和进行到第七个年头时,遍地狼烟,政局混乱,满眼皆是道德的沦丧,梁济终于彻底对共和丧失了期望。 《伏卵集》中记录了许多梁济对民国政治的亲身见闻,这
    发布人: jackson 阅读(1125)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1-11-28 19:39:55
  • 梁济以自杀谴责民国辜负了清廷禅让的美意

    梁济对自己的自杀,谋划已久。从其遗书中可以知道,早在民国元年,梁济就曾向神明、父灵起誓殉清,并着手写遗书。但当时并没有马上付诸实施,梁济曾如此解释个中原因: 壬子癸丑年,余有殉清之心,而念我旧君既以成立最良之民国为心,凡我大小臣工皆当共体此心 ——于是就没有去死。 梁济在遗书中很多次提到自己 我为清朝遗臣 ,也很多次提到 (清廷若)因禅让而民得安则千古美谈,自与
    发布人: jackson 阅读(782)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1-11-28 19:39:14
  • 梁济,一个坚决的改革家“为清朝而死”

    梁济,字巨川,1858年生人,27岁中举,40岁时才踏上仕途,清末民初,先后做过教谕、内阁中书,民政部主事等官职。梁济生前虽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运动,也办过报纸,但名声始终局限在京城之内,并无太大的社会影响力。 虽然在自沉后留给世人的遗书中有 此身之死,系为清朝而死 的话,但梁济本人,并不敌视共和,更不是帝制的拥趸。甚至可以说,他在晚清始终是一个积极的改革者,只是时代没有给予他走上改革前台的机
    发布人: jackson 阅读(911) 评论(1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1-11-28 19:38:25
  • 一个以自杀谴责民国道德沦丧的儒者梁济

    1918年11月7日早晨,梁济出门要去好友彭翼仲家,临行前偶然在报纸上读到一段国际新闻,遂与已经做了北京大学哲学教师的儿子梁漱溟闲谈了几句。末了,梁济问他的儿子: 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回答: 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能好就好啊! 梁济说完就离开了家。 三天之后,梁济留下一篇《敬告世人书》,在积水潭投湖自尽。此时,距离他的六十大寿只剩下四天。许多年以后,梁漱溟回忆起与父亲最
    发布人: jackson 阅读(678)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1-11-28 19:37:14
  共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