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死学何以要向西方取经?
龚鹏程
生死学是近年新兴的热门学科。此一学科在台湾的发展,是傅伟勋先生参考美国“死亡学”之范畴,再加以东方哲思以及他个人之生死体证而创立的。一九九五年,他应我之邀,返台担任佛光大学南华管理学院教职,负责规划生死学研究所,正式建立了这个学术领域。虽不幸次年他即逝世,生死学之研究却未因此受挫,闻风继响或桴鼓相应者,颇不乏人,郑晓江先生即其中极重要的一员。
郑先生是我江西
发布人:
石心桥
阅读(1108)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3-11-16 17:57:51
-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中国死亡智慧》一书而作
韦政通
一九八九年五月,在北京卧佛寺由中国文化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合办的“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研讨会上,我与郑晓江教授初次相识,会上人多,并没有多少交谈的机会,仅知他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同行。
一九九一年十月,郑教授托人带来一册新著《中国人生理论史鉴鉴》(舆程林辉合著)到台北转交给我,从此我们有了书信往来。这是一部从宏观的角度,
发布人:
石心桥
阅读(863)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3-11-16 17:56:27
-
生死边缘的沉思
张立文
人的生死是那么的神秘,又是那么的普通;是那么的神圣,又是那么的平常,直到今天为止,还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浑沌,待到说清道明了,浑沌就死了,我也可能不在这个人世了。然而,郑晓江教授以他的胆气和智慧,执著和勤奋,孜孜不倦地探索生死问题,而蜚声海峡两岸,他大量有关生死问题的专著,启迪人心,安抚灵魂,已获得学术界众多的认同和赞誉;他多次讲授“生死哲学”,化解了青年学子的困惑和
发布人:
石心桥
阅读(802)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3-11-16 17:54:46
-
学会生死
毕淑敏
每个人都会死。生命之箭脱离了母体,向着死亡的目标飞翔,终结的靶心早已傲然矗立在远方。人的生存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存在,这不单是一个抽象的哲学问题,更是每个人非常具体的扫尾。
在人类的进化史上,先有了优生。这符合生物繁衍昌盛的规律。安然地照料即将逝去的衰老的、虚弱的、残败的个体,是一种高级的需要。恕我孤陋寡闻,不知道在动物界里除了“乌鸦反哺”这类未经证实的“孝道”之外,可还有年幼
发布人:
石心桥
阅读(759)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3-11-16 17:50:01
-
超验之“死”和经验之“死”
周国平
1997年12月,应席殊先生之邀到南昌参加一个活动,其间结识了南昌大学郑晓江先生。郑先生慷慨地赠我他在台湾出版的著作多种,皆为涉及死亡问题的研究。我当时颇觉意外,因为我尚不知有大陆学人在此领域作了系统的研究,而且其成果也未在大陆地区发表。所以,当郑先生告诉我,他的一本新作《生死两安》即将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并且嘱我写序时,我就欣然应允了。我自己虽然也常常
发布人:
石心桥
阅读(809)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3-11-16 17:46:42
-
哲人其萎乎?
——怀念郑晓江老师
朱人求 王玲莉
癸未年正月初八,小年刚过,QQ群上传来郑晓江老师仙逝的消息,还以为是恶作剧。郑老师的精力多么充沛,他的生死哲学体系正在完善,他的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正如火如荼,他怎么舍得突然离开我们呢?师兄徐春林的电话证实了这一噩耗,我们赶紧订了车票,第二天急忙赶往南昌。车到南昌,窗外凄风苦雨,灰沉沉的天空竟飞起了小雪,但落到地面立即融化,使得凌晨的南昌更加冰
发布人:
石心桥
阅读(1010)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3-11-13 15:45:15
-
“把文章写在大地上”
——追忆郑师晓江先生
记不清已是第几次提笔,只记得每次都是泪如泉涌,难得继续下文;记不清多少次梦中依稀,神彩依旧,醒来却是徒增伤悲。“郑师晓江先生”——这一称呼是我们发自心灵深处默默哀悼、暗暗祈福千遍万遍的神圣称谓;也是每当我们工作懈怠、学习懒散乃至生活迷茫时,能够给予精神鞭策的文化符号。
一
客观地说,癸巳年正月初八(公元2013年2月17日)早近八点得知先生谢世噩
发布人:
石心桥
阅读(957)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3-11-13 15:43:32
-
1984年
1.《孟子义利观新探》(第一作者),《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第4期。
1985年
2.《试论老子的道德观》(第一作者),《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
1986年
3.《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异化问题上的根本对立》(第二作者),《学术论坛》,第1期。
4.《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思考》(第一作者),《学术月刊》,第3期。
5.《清末官场趣闻四则》(第一作者)《青年文摘
发布人:
石心桥
阅读(1071)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3-10-30 19:46:53
-
惊悉郑先生噩耗,悲痛至极!郑先生是中国生命教育最重要的理论创建者,是三生教育的全力推进者,功劳卓著。他的离去时教育领域一个重大的损失。我个人向郑先生学了很多东西。谨向郑先生家属致以诚挚的问候。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关工委副主任、教育部督导团办公室原主任 郭振有
得知晓江教授永远离开了我们。大家无比惋惜与悲痛。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节哀保重。
——国家督学,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 朱
发布人:
石心桥
阅读(769)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3-10-30 19:44:26
-
悼郑晓江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陈建国
霹雳晴空传噩讯,失却教授郑晓江;
才华盖世群仙妒,壮志未酬大众伤;
召唤生命献大爱,传播智慧过远洋;
鄱湖浪咽江水漫,阵阵悲风祭郑郎。
说明:蛇年正月初八,郑晓江教授不幸从8楼坠地身亡。噩耗传来,江西学术界为失去杰出学者而震惊。
发布人:
石心桥
阅读(681)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3-10-30 19:42:34
-
悼念郑晓江教授
安徽黄山龙裔公墓 卜维学
惊悉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郑晓江先生不幸辞世,痛哉!哀哉!
我认识郑教授是在去年6月间一次公墓理论研讨会上,当时郑教授也是应邀出席的殡葬专家之一。他演讲的论文是《公墓文化内涵建设之我见----以清明祭祀与中华民族生死智慧为中心》,论文对公墓文化内涵及建设作了一些探讨,认为公墓文化建设一要抓住清明祭祀
发布人:
石心桥
阅读(677)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3-10-30 19:40:30
-
超越死亡 生命永存
——悼念郑晓江教授
深圳市布心路鹿鸣园小区开智幼儿园园长 欧权英
真的不敢相信,
您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个月了。
但,您已经《超越死亡》。
您的生和死,
启示了我们许多的《生死智慧》;
我们相信
您的生命和智慧,都将长驻人间。
您的生命教育的著作,
每一个字里行间都浸润着您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而您的离去
留给了我们一个
最大的谜和最深的思考:
您为何
发布人:
石心桥
阅读(735)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3-10-30 19:38:38
-
七月十四寄哀思
——寄给天堂的恩师郑晓江教授
云南大理南涧希望小学 何海张
您离开我们半年多了,敬爱的郑教授,在天堂的您还好吗?
今天是农历7月14,在我的老家,今天是送祖节---把几天前接回来的先人灵魂送回天堂,同时在仪式上诉念对先人的嘱托.我想此时您正在飘渺的天空中看着亲人,聆听着亲友们的心语。半年前,知道您猝然离世,知道缅怀您仪式的时间,但因为山水重重,我没能去送别您,没能给您女儿
发布人:
石心桥
阅读(726)
评论(1次)
点赞(1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3-10-30 19:35:19
-
王小珍:何处神游
妈妈,郑爷爷去哪儿了? 面对 女儿的追问,我感概万千。孩子是敏感的,虽然我一直刻意不跟她谈这个问题,但她似乎还是从偶然听到的言谈和大人哀戚的神情中感觉到了什么。
郑师爽朗和善、雷厉风行、爱生如子,每每忆及郑师,仍是其当前意气风发之模样,似竟在眼前。郑师曾戏称自己为泥腿子教授,发明思想考古之方法,立志 把文章写在大地上,把学问做在山水间 ,足迹遍布山河。每所至处,总是会
发布人:
石心桥
阅读(1141)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3-10-23 19:20:28
-
怀念 郑晓江 老师
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 杨柱才
郑晓江 老师辞世很突然,令世人惊愕,也令世人不得其解。我常常会想起 郑 老师其人其学其事,心中总有许多的记忆与怀念。
最早认识 郑 老师是在 1980 年代中期, 那时郑 老师是江西大学( 1993 年并入南昌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的一位青年教师。 1986 年春季, 郑 老师与另一位教师为我们哲学系 83 级讲授 中国
发布人:
石心桥
阅读(1261)
评论(0次)
点赞(0次)
打赏(0个天堂币)
发布时间:2013-10-21 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