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江教授网上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03966756
本馆由[ 石心桥 ]创建于2024年02月16日

郑晓江教授著作年表

发布时间:2013-10-30 19:46:53      发布人: 石心桥
1984年 1.《孟子义利观新探》(第一作者),《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第4期。 1985年 2.《试论老子的道德观》(第一作者),《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 1986年 3.《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异化问题上的根本对立》(第二作者),《学术论坛》,第1期。 4.《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思考》(第一作者),《学术月刊》,第3期。 5.《清末官场趣闻四则》(第一作者)《青年文摘》(上半月),第4期。 6.《中国文化研究热潮兴起的原因和前景》,《社会科学》,第4期 。 7.《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及其对现代影响》,《求实》,第4期。 8.《试论中国古代道德的基本特点及其现实意义》(第一作者),《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9.《桂林召开<道家思想发展史>编写会议》,《国内哲学动态》,第11期。 10.《“接受”:思想史研究新的范畴工具》(第二作者),《社会科学》,第12期。 1987年 11.《<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本质》,《江西社会科学》,第6期。 1988年 12.《从历史上中外文化之争评“全盘西化论”》,《上饶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1期。 14.《价值确定过程及其主体结构》,《学术月刊》,第5期。 15.《保守心态试析》,《中州学刊》,第4期。 16.《<列子?杨朱篇>人生哲学探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期。 1989年 17.《中国古代思考原则的现代反思》,《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 18.《传统——现代人的两刃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版。 19.《哲学发展之路在哪里》,《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20.《中国知识分子的沉沦》,《社会》,第8期。 1990年 21.《论董仲舒的人生理论》,《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 1991年 22.《孟子的人生理论》(第一作者),《江西社会科学》,第1期。 23.《中国人生理论史鉴》(第一作者),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 24.《论“信”的精神》,《道德与文明》,第5期。 25.《“忠”之精神探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 1992年 26.《论佛家的死亡智慧——兼及佛、儒、道死亡观之区别》,《青海社会科学》,第2期。 27.《论儒家的死亡观》,《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 28.《论“道家”的死亡哲学》 ,《学术月刊》,第9期。 29.《中华民族精神之源》,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版。 30.《论墨家的死亡观——兼及墨、儒、道死亡观之区别》,《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 1993年 31.《论中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建构》,(第二作者).《经济研究参考》,第Z4期。 32.《论文山精神与爱国主义》,《江西社会科学》,第1期。 33.《思想的探险》,《读书》,第10期。 34.《论亚里士多德的人生哲学——兼及与中国古代贤哲思想之比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 35.《死亡观:文化意蕴的提示》,《中国医学伦理学》,第5期。 36.《中国神秘术大观》,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9月版。 1994年 37.《论中国传统死亡智慧的现代价值》,《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1期。 38.《“自然人”与“道德人”──人文主义的人生理论与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比较》,《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39.《要有忧患意识》,《华夏文化》,第2期。 40.《警惕“道德冷漠综合症”》,《社科信息文荟》。第10期。 41.《避祸之方:一龙一蛇法──历史文化现象解剖》,《华夏文化》,第3期。 42.《生命的昂奋与衰竭──尼采人生哲学与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比较》, 《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 43.《中国辟邪文化大观》(上、下册),花城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44.《中国传统死亡智慧的现代意义》,《中国医学伦理学》,第5、6期。 45.《中国死亡智慧》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4年4月版。 1995年 46.《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途径和手段》,(第二作者)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第3期。 47.《“公善”与“私善”─—培根人生哲学与中国传统人生理论之比较》 ,《 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48.《道德的崇高》,《华夏文化》,第2期 。 49.《中国死亡文化大观》,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8月版。 50.《论朱熹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价值》,《 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 51.《“死亡”——永恒与热门话题》,《中国医学伦理学》,第6期。 1996年 52.《寂静“三松堂”》,《博览群书》,第3期 。 53.《死亡:无穷阐释的可能》。《中国医学伦理学》,第2、3期。 54.《成人之道与为人之学》,《开放时代》,第3期。 55.《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卢梭的人生哲学与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比较》,《 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 56.《道家与道教精神疗法之现代价值》,《中国道教》,第4期 。 57.《杨简》(第一作者),台湾三民书局,1996年10月版。 58.《祸福之门》,台湾汉欣出版社,1996年5月版。 59.《求福与避祸——生活的艺术与生存的智慧》,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版。 1997年 60.《论当代中国伦理道德建设之途径与方法》,《浙江社会科学》,第1期。 61.《儒道人生模式之现代透视》,《山东社会科学》,第1期。 62.《钟灵毓秀话流坑》,《寻根》,第1期 。 63.《“生意”可观——<中国生育文化大观>著后》,《博览群书》,第3期。 64.《慈湖先生之“人”论探微》,《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65.《西方人生精神》(第一作者),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版。 66.《人生——新世纪的热点与显学》,《粤海风》,第3期。 67.《中国传统主流伦理道德的建构及其现代启迪》,《开放时代》,第4期。 68.《飞来峰下觅“净土”》,《佛教文化》,第5期。 69.《狄德罗与<百科全书>》,《图书馆》,第5期 。 70.《迈向新世纪的挑战与回应——撰著<西方人生精神>之沉思》,《博览群书》,第11期。 71.《孝的伦理内蕴及现代归位》,《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72.《生死智慧》,台湾汉欣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73.《拷问人生》,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6月版。 74.《画说中华文化形象——中华贤哲》,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版。 1998年 75.《中国人生精神》(第一作者),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版。 76.《传统伦理道德境界论探析》,《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第1期 。 77.《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价值渊源的“天”》,《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第1期。 78.《儒家德治、教化与礼制的现代沉思》,《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79.《生死两安》,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版。 80.《生死两安——撰著<超越死亡>有感》,《博览群书》,第8期。、 81.《冯惟敏的思想与文艺观初探》,《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 。 82.《现代人之死亡恐惧》,《粤海风》,第5期。 83.《淹没》,《创作评谭》,第5期 。 84.《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第一作者)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85.《关于人生问题研究的方法论沉思》,《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86.《疗救人生——道家与道教之精神疗法》,国际文化出版社,1998年2月版。 1999年 87.《中国生育文化大观》(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1999年1月版。 88.《现代人十大生死问题探析》, 《社会科学》,第1期。 89.《中国民间的死亡智慧》,《寻根》第1期。 90.《中国神秘术大观》,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4月版。 91.《人生本是一大玩》,《现代交际》,第4期。 92.《撰著<善死与善终>有感》,《博览群书》。第5期。 93.《成“圣”成“贤”之路──朱熹其人其学》,《中国典籍与文化》,第2期。 94.《陌路客与过路客》。《现代交际》,第5期、 95.《论象山先生的人生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抚州师专学报》,第2期。 96.《命运之思》,《华夏文化》,第2期。 97.《媒体人生》,《现代交际》,第6期。 98.《论生死哲学的学科建构》,《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99.《善死与善终——中国人的死亡观》,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 100.《论中国传统死亡智慧与“生死互渗”观》,《中国哲学史》第3期。 101.《穿透人生》,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9月。 102.《中国人死亡态度之检讨——死亡的伦理化》,《上饶师专学报》,第5期。 103.《死不足惧》,《大众科技》,第11期 。 104.《人类生命的意义》,《开放时代》,第6期。 105.《论中国古代的自杀模式》,《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106.《超越死亡》,台湾正中书局,1999年1月版。 2000年 107.《寻求生命的真谛:我与生死哲学的研究》,《东南学术》,第2期。 108.《论现代人的三类生死问题》,《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109.《道家“生死一体”观及其现代价值》,《中国道教》,第3期。 110.《克隆:人类永生之路?》,《粤海风》,第4期。 111.《张载生死观及其现代沉思》,《船山学刊》,第3期。 112.《中国人死亡态度之探讨——死亡的神秘化》,《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 113.《穿透死亡》,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114.《现代人之死亡恐惧与痛苦探微》,《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115.《娱乐人生》,《华章》,第5期。 116.《生命终点的学问》,正中书局,2000年。 2001年 117.《论死亡焦虑及其消解方式》,《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118.《论死亡的超越》,《江西财经大学学报》,第1期。 119.《论现代人之自杀问题及其对策》,《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 120.《寻找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安顿——从人生哲学到生死哲学》,《江西社会科学》,第2期。 121.《试析现代人生的尴尬及其对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122.《中国人死亡态度之研究——死亡的政治化特征》,《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 123.《论人生的选择》,《求实》,第6期。 124.《论生活与生命》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 125.《论“克隆”与永生不朽》,《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126.《穿透死亡》,华成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6月版。 2002年 127.《“打斋饭”》,《佛教文化》,第1期。 128.《论陶渊明之生死观》,《中国哲学史》,第1期、 129.《论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与当代之生死哲学》,《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期。 130.《周敦颐在江西若干史迹考》,《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第1期。 131.《思想考古方法与中国哲学史研究》,《现代哲学》,第1期。 132.《金溪访象山》,《寻根》,第2期。 133.《半山园——名相王安石的归宿》 ,《寻根》,第3期。 134.《人生是一杯清亮亮的茶——品<中国茶叶艺文丛书>有感》,《农业考古》,第2期。 135.《现代人死亡问题初探》,《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136.《从人生观看中国的自杀问题》,《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第3期。 137.《继往开来——“中国哲学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华文化论坛》,第3期。 138.《生活与生命的家园在哪里?》,《中国教育报》,2002年08月14日。 139.《寻求人生的真谛:生死问题的探索》,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2年9月版。 140.《又是质疑高考时》,《粤海风》,第5期。 141.《李觏生死观探微》,《江西社会科学》,第10期。 142.《探访濂溪书堂》,《寻根》,第5期。 143.《人生观的两个层面》,《中国教育报》,2002年10月30日。 144.《论李觏的人生观与人生践履》,《抚州师专学报》,第4期。 145.《八大山人》,《寻根》,第6期。 146.《论中华民族伦理道德教化的辅助系统》,载《炎黄二帝与龙文化》(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版。 147.《八千里路云和月》,新华出版社,2002年7月版。 2003年 148.《走近象山》,载《中国书院论坛》(3),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3年9月版。 149.《全国首届李觏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江西社会科学》,第1期。 150.《饮茶一悟——读<中国茶叶艺文丛书>》, 《书屋》,第2期。 151.《当代人生五大问题及其对策》,《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第1期。 152.《“一个不曾得君行道的王安石”——解读平民思想家李觏》,《寻根》,第1期。 153.《解读台湾出版人》,《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2月26日第8版。 154.《江右思想家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 155.《陆象山"荆门之政"及其反思》,《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156.《“悠然见南山”——寻访陶公遗踪》,《寻根》,第2期。 157.《王安石墓葬考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 158.《走向“生命共同体”——关于“非典”之生死哲学的思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期。 159.《论欧阳修的儒学思想》,《江西财经大学学报》,第4期。 160.《为<寻根>杂志寻一次“根”》,《中华读书报》,2003年08月13日。 161.《黄檗古寺——寻访希运禅师》,《寻根》,第4期。 162.《论王船山的生死哲学》,《中州学刊》,第5期。 163.《映日荷花别样红——访大诗人、理学家杨万里故里》,《寻根》,第5期。 164.《论周敦颐的人生哲学》,《孔子研究》,第6期。 165.《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文忠公故里行》,《寻根》,第6期。 2004年 166.《孤臣腔血满,死不愧庐陵—访文信国公天祥故里》,《寻根》,第1期。 167.《宜黄大师欧阳竟无的学术与精神——全国欧阳竟无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世界宗教研究》,第1期。 168.《儒家德治观念与实践研究——以陆象山“荆门之政”为例》,《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169.《传统死亡观能慰藉心灵》,《北京科技报》,2004年4月7日B18版。 170.《芷香沅澧 衡岳炎灵——访王船山故里》,《寻根》,第2期。 171.《存在的品质——读<活出意义来>》,《书屋》,第6期。 172.《慧远与白莲净土》,《寻根》,第3期。 173.《融通孔佛——一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 全国欧阳竟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8月版。 174.《欧阳竟无故里行》,寻根》,第4期。 175.《论陆学即实学》,《文史哲》,第5期。 176.《石门古刹 九龙荟萃——马祖归骨之地靖安宝峰禅寺》,《世界宗教文化》,第4期。 177.《鹅湖山与观音寺——访朱陆鹅湖之会遗址》,《寻根》,第6期。 178.《从中国传统哲学之生死观透析现代人的自杀问题》,载《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79.《论文天祥的儒学思想与人格精神》(第一作者),《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第1期。 180.《道学宗主——周敦颐哲学思想研究》(江右思想家研究丛书主编),人民出版社 2004年 181.《生命终点的学问》,正中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4月版。 182.《宗教生死书》(主编),台湾华成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8月版。 183.《神游千古——寻访历史文化伟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9月版。 2005年 184.《“独坐大雄山”——寻访百丈寺与怀海大师》,《寻根》,第1期。 185.《虎溪三笑恋庐山》,《世界宗教文化》,第1期。 186.《论杨万里的儒学思想——兼及杨万里与朱熹的关系》,《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187.《全国陆学与江右思想家学术研讨会综述》(第一作者),《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188.《论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与变法实践》,《求索》,第3期。 189.《生之幸福与逝之安乐——访台随想之一》,《寻根》,第3期。 190.《试析现代人生中的“无奈”现象及其对策》,《新余高专学报》,第3期。 191.《中国人的生死企盼与现代殡葬业发展的思考》,《中国民政》,第8期。 192.《生之幸福与逝之安乐——访台随想之二》,《寻根》,第4期。 193.《关于“生命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第9期。 194.《生之幸福死之它乐——访台随想之三》,《寻根》,第5期。 195.《关于现代人素质问题的思考》,《宜春学院学报》,第5期。 196.《由“血缘人”到“公民”: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197.《解读生死》(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198.《中国民间辟邪文化探幽》,《寻根》,第6期。 199.《论生命教育——关于青少年自杀现象的生死学思考》(第一作者),《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 200.《宗教之生死智慧与人类的灵性关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第4期。 201.《中国生命学》 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9月版。 2006年 202.《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禅宗大师马祖道一》(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3月版。 203.《周敦颐生死哲学探微》,《学海》,第2期。 204.《老庄生死观探微》,《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 205.《六经注我——象山学术及江右思想家研究》(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5月版。 206.《试析宋代江右思想家之特质》,《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期。 207.《“生活”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中国教育报》,2006年8月29日第3版。 208.《生死学》,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12月版。 209.《草根南昌:豫章风物寻踪》(主编),学苑出版社,2006年7月版。 2007年 210.《从文天祥之人格气节看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载《“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211.《“安于死而无愧”——朱熹生死智慧探微》,《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2期。 212.《学会生死》,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1月版。 213.《青少年自杀及暴力现象的生死哲学透视》,《中国德育》,第1期。  214.《保身全生 养亲尽年——阮嗣宗生死智慧探微》,《中州学刊》,第1期。 215.《论生命的本真与意义》,《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  216.《生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原则》,《中国德育》,第3期。 217.《无“道”之“德”何以可能?——关于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 《思想理论教育》,第6期。 218.《从“子民”到“公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学习与实践》,第4期。 219.《大学应当开设“生命教育课”——生命教育对谈之一》,《中国德育》第5期。 220.《感悟生死》(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版。 221.《重视中学生的人格塑造——生命教育对谈之二》,《中国德育》,第7期。 222.《“百死千难”悟“良知”——探寻“阳明小洞天”》,《寻根》第4期。 223.《关于生死问题的几点思考》,《哲学研究》,第9期. 224.《从生命教育兴起的背景看中国生命教育的特色》,《思想理论教育》,第20期。 225.《培养小学生健康情感——生命教育对谈之三》,《中国德育》,第11期。 226.《抚州的城市品牌应定位于“才子之乡”》,《抚州日报》,2007年12月21日第3版。 227.《杨慈湖之“礼”论研究》,《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宁波出版社,2007年9月。 2008年 228.《论生活的真谛与意义》,《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 229.《论生死学与生死哲学》,《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230.《从弑亲惨案看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中国德育》,第2期。 231.《死生亦大矣》,《中华读书报》,2008年2月20日第15版“书评周刊”栏目。 232.《生命教育需要用生命去涵养》,《思想理论教育》,第4期。 233.《“乐天知命”与“安之若命”——儒家生死智慧之现代诠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234.《精光凛凛 丰骨棱棱——寻访明代大哲卓吾李先生》,《寻根》,第3期。 235.《“真人不死”与“出离生死”——李卓吾生死智慧探微》,《中州学刊》,第4期。 236.《论李贽的生死之求——关于卓吾之死的几种观点的辨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第7期。 237.《一堂特殊的课——惊世巨震带来的讨论与反省》(第一作者),《思想理论教育》,第14期。 238.《四川汶川大地震之人文反思》,《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239.《提升生死品质的途径与方法》,《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240.《“尽性至命之学”——阳明子生死智慧探微》,《浙江社会科学》,第10期。 241.《生命教育演讲录》,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242.《中国神秘文化》,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年1月版。 243.《中国辟邪文化》,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244.《“闽学"与“江西之学"——朱熹与三陆子的学术交往》 ,载《走入世界的象山心学》(论文集),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2009年 245.《知识能否守护生命?》,《思想理论教育》,第2期。 246.《重构中国生死观教育的核心价值——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为背景》,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第1期。 247.《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从汶川大地震谈起》,《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248.《关于“师道尊严何以重塑”的沉思》,《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第3期。 249.《以文化传统为内核开展生命教育》,《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250.《呵护大学生的人文生命——在大学开设“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公选课的思考》,《昆明学院学报》,第2期。 251.《关于少年儿童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为背景》,《少年儿童研究》,第10期。 252.《略论中国祭祀礼仪中的宗教精神》,《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期。 253.《略论云南省“三生教育”实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从世界各国各地区生命教育兴起的背景来考察》,《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第6期。 254.《生命探讨之旅——五访台湾》,《寻根》,第4期。 255.《关于生命教育的沉思——以云南省“三生教育”为中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第4期。 256.《生死哲学与人文医学——关于医患关系紧张的一种解释与解决途径》,《赣南医学院学报》,第5期。 257.《关于干部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特区实践与理论》,第6期。 258.《通过生命教育构建现代生死观的核心价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22期。 259.《生死“认命”与生死智慧——以佛教<心经>为中心》,湖南省佛教文化研究会编:《 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 260.《“讲会”与儒学教育——关于知识性教育与进德修业式涵养的思考》 载《儒学的当代使命——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国际儒学联合会,2009年9月版。 2010年 261.《道统、学统与政统——以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子<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为中心》,《教育文化论坛》,第1期。 262.《知识能否改变命运——从生命教育的视野来思考》,《思想理论教育》,第4期。 263.《中国死亡文化大观》,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年3月第2版。 264.《生命教育教学方法初探》,《昆明学院学报》,第2期。 265.《生命教育公民读本》(主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版。 266.《周敦颐的“君子人格”与“君子之政”及其当代价值》,《武陵学刊》,第3期。 267.《论罗汝芳的生命之学》,《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期。 268.《略论生命教育视野下的生命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16期。 269.《关于“校园屠夫事件”的思考——从生命教育的视野来考察》,《少年儿童研究》,第16期。 270.《论人类生命的二维性四重性——以自杀问题与人生意义问题为中心》,《广东社会科学》,第5期。 271.《生命教育三题》,《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272.《阳明子人生哲学探微》,《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273.《魂飞魄散——访李中堂遗踪》,《寻根》,第6期。 2011年 274.《知识性科学教育与人文性价值教育——推进“三生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广东社会科学》,第1期。 275.《生命与死亡——中国生死智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 276.《知识性教育与进德修业式涵养——关于对研究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思考》,《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277.《品味生活》,《思想理论教育》,第6期。 278.《生命的扭曲——从生命教育的视野思考药家鑫肇事杀人案》,《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第3期。 279.《“讲会”与生命教育——以“鹅湖讲会”为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第2期。 280.《生命教育事业的回顾与前瞻》,《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281.《守望心灵 关怀生命——对“5?12”地震丧亲者的心理救助与生命教育(上)》,《中国减灾》,第11期。 282.《春雨霏霏落星亭》,《寻根》,第3期。 283.《逆风飞扬——关于挫折的生命教育课的设计》(第一作者),《思想理论教育》,第12期。 284.《洞山讲会》,《寻根》,第5期。 285.《北川之殇》,《中国减灾》,第22期。 286.《生死之道,怕还是不怕?》,《中国减灾》,第22期。 287.《幸福从“心”开始——关于幸福的生命教育课的设计》,《思想理论教育》,第24期。 288.《关于制定现代丧葬礼仪的思考》, 载詹正茂主编《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10~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5月版。 289.《寻觅生活的意义与建构生命的价值——基于中国传统人生智慧视野的思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 2012年 290.《生命忧思录:青少年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版。 291.《寻访大师:江西历史文化巨匠之生命与生活的探寻》,二十一世纪出社,2012年1月版。 292.《从教育史看“三生教育”的价值》,《中国西部》,第6期。 293.《中国殡葬文化》(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3月版。 294.《生命教育》,开明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295.《生命困顿与生命教育》,《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296.《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与教学的独特方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7期。 297.《青原讲会》(第一作者),《寻根》,第2期。 298.《立德树人与生命教育》,《思想理论教育》,第24期。 299.《“经师”与“人师”:从生命教育的视野看当代教师素质的提升》,《现代教育科学》,第10期。 300.《南丰曾先生故里考》(第一作者),《寻根》,第5期。 301.《宗教与灵性关怀》,《中国民族报》,2012-10-09,006版。 302.《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关于生死问题的生命教育课》(第二作者),《思想理论教育》,第16期。 303.《生命教育是教育健康发展的生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第4期。 2013年 304.《灿烂女人花——生命教育女性读本》(第三作者),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月版。 305.《论幸福人生》,《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306.《生命教育寻根之旅——七访台湾的学与思》,《寻根》,第2期。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