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萍乡近代名人--文廷式

文廷式是我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词家、学者,在甲午战争时期主战反和,并积极致力于维新变法运动,是晚清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文廷式七岁时从塾师李禹九就学,常于正课之外自学《文选》。十岁作律诗,颇露诗人才华,后入广州学海堂肄业。十七岁从学番禺学者陈澧门下,开始学习作词,读钱大昕《潜研堂集》而得史学门径,为菊坡精舍高材生;又曾往粤秀书院听课,阅《海国图志》、《普法战纪》等,渐知五大洲大势与西欧...

陈三立的部分作品

十一月十四夜发南昌月江舟行 露气如微虫,波势如卧牛。明月如茧素,裹我江上舟。 园居看微雪 初岁仍微雪,园亭意飒然。高枝噤鹊语,欹石活蜗涎。冻压千街静,愁明万像前。飘窗接梅蕊,零乱不成妍。 晓抵九江作 藏舟夜半负之去,摇兀江湖便可怜。合眼风涛移枕上,抚膺家国逼灯前。鼾声临榻添雷吼,曙色孤篷漏日妍。咫尺琵琶亭畔客,起看啼鸦万峰颠。 陈三立: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 代表中国旧...

袁昶的诗风

袁昶的诗风是他的秉赋、心态和学养在创作方面的延展。他赋性疏狂似魏晋间人,且萦系国事,其诗有时清远萧闲,有时险涩恢诡,有时寒苦味长,有时劲健苍茫;其学博极群书,其情率真执着,这造成其诗风格多样,取径宽广的特点。 袁昶在诗学观上认为唐人以诗为学,宋人以学为诗,根抵华实不同,音节和严亦异。唐诗近风,风多短言,里巷谣谚男女赠答之所为也。宋诗近雅,雅多长言,士大夫伤时述事,短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非老于...

李慈铭的狷狭

晚清的李慈铭以古文诗词而名著同光年间,官京师数十年,为词坛领袖。他出身进士,却曾花了一笔大钱补缺买官,位至御史,才望倾朝右。 他当御史,也是量才录用吧。他天生一副反骨,敢骂人,更善骂人,更自律特严,曾给自己约法七章:一曰不答外官,二曰不交翰林,三曰不礼名士,四曰不齿富人,五曰不认天下同年,六曰不拜房荐科举之师,七曰不与婚寿庆贺。他这七条自律,实在是让人肃然起敬的,可以说,这都是在腐败的灰色地...

西南巨儒——莫友芝

在中国历史上,云贵地处偏远,文化一直比较落后,鲜有以藏书闻达者。然而到清代晚期,黔南地区竟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藏书家,那就是莫友芝。更难能的是,莫友芝藏书活动以及目录学成就对后人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同时代的其他大藏书家。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亭,又号紫泉,晚号叟,是独山翁奇兔场上街人。莫与俦第五子。父亲莫与俦(字犹人),清代嘉庆四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四川盐源知县和贵州遵...

"西南巨儒"--郑珍

郑珍自幼勤奋好学,记忆力过人,寓目辄能背诵。为了给他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他的父母在1818年放弃了西乡的田产,把家搬到东乡乐安里的垚湾,靠近其外家居住。他的舅父黎恂,曾任浙江桐乡县令,藏书甚多。郑珍常走读于舅父家。他的舅父每次都满满地装了一箱书给他,郑珍从早到晚肘不离案,衣不解带,一天要读若干万言。后又专心致志地攻读宋朝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和朱熹的著作,仔细研究程朱理学。如此数年,他在学业上...

宋湘故居

宋湘于乾隆51年壬子中解元,嘉庆4年已未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5年庚申还乡,主讲惠州丰湖书院,10年乙丑奉召入都,居词垣。12年丁卯,充四川乡试正考官。13年戊辰,充贵州乡试正考官。18年癸酉,出守云南曲靖府,寻署广南府,权迤西道。道光5年乙酉,迁湖北督粮道,次年卒于任所。为官期间,关心民瘼,积极用世,政绩斐然,为当地百姓所称颂。滇南一带,至今仍流传不少有关宋湘治水、种棉、植树、开矿、办学、除...

常州骈文大家洪亮吉

奔母丧洪亮吉落水 乾隆四十一年(1776)七月,浙江学使王杰聘请洪亮吉校文。亮吉应聘,随王学使到台州、处州二府。途中游览了天台、雁荡诸名胜古迹。十月二十六日,亮吉母亲为太宣人中风病逝,享年63岁。姐夫史德孚带了书信到处州,不巧亮吉正在试场,姐夫也没有等他,留下书信便匆匆往回赶。亮吉从试场回到住处,拆开书信。信上也只说母亲病了,要他速回。亮吉请了假,安排了工作便连夜往回赶。 十一月十四日,...

厉鹗的诗词创作

厉鹗一生创作了许多以山水为题材的诗词。一部《樊榭山房集》,几乎可以说是十诗九山水。从题材分类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称他为山水诗人。张世进在《哭樊榭二首》诗中写道:当代风骚手,平生山水心。全祖望评价厉鹗的诗:最长于游山之什,冥搜象物,流连光景,清妙轶群。这些诗文准确地指出了厉鹗诗词创作的主要内容及其成就。 厉鹗的诗词创作为什么会出现山水诗最多,成就最大的特色呢?这与他的生活环境、思想性格、人生经...

查慎行主要读作摘选

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 虎啸猿啼万壑哀,北风吹雨过山来。 人从井底盘旋上,天向关门豁达开。 地险昔曾当剧贼,时平谁敢说雄才? 煎茶好领闲僧意,知是芒鞋到几回! 二月杪偕诸兄弟西阡看梅集句 两岸山花似雪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二月已破三月来。 三闾祠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

恽格诗作

王郎移家桃源涧 搴幽缀山楹,解辙弄薜荔。上交杉篁音,下瞰欲无地。激波澹花林,翰墨散春气。半壑异昏明,瑶琴枕独寐。窥庭如在山,探山山晖閟。有时风雨来,襟带乱空翠。应闻天鸡鸣,或与猿鸟值。出入径寸间,森然万象植。云物敢秘精,造化同得意。玄黄改橐籥,阴阳无根蒂。振冠千载上,浩荡骋灵辔。 古意 鷤鴂一以鸣,芙蓉不可讬。天津泻其波,蟾蜍久寂寞。黄鹄正号呼,羽毛半凋落。离离蛸蟏织,唧唧野田雀。八风不动籥...

吴嘉纪《煎盐绝句》鉴赏

白头灶户低草房①,六月煎盐烈火傍。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简注]①灶户:旧时称熬盐为业的人家为灶户。每户熬得的盐须向官府缴纳,折合充赋税。低草房:灶户居处。[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盐民苦难生活的诗。诗人家住东淘,地处海滨,因家境贫苦,青少年时曾在盐场劳动,以后同下层人民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这首反映盐民疾苦的诗尤为真实动人。前两句诗直接描述了灶户生活的艰辛。农历六月,是一年中最炎热的...

吴伟业的诗歌特色

围绕黍离之痛,吴伟业以明末清初的历史现实为题材,反映山河易主、物是人非的社会变故,描写动荡岁月的人生图画,志在以诗存史。这类诗歌约有四种:一种以宫廷为中心,写帝王嫔妃戚畹的恩宠悲欢,引出改朝换代的沧桑巨变,如《永和宫词》、《洛阳行》、《萧史青门曲》、《田家铁狮歌》等。第二种以明清战争和农民起义斗争为中心,通过重大事件的记述,揭示明朝走向灭亡的趋势,如《临江参军》、《雁门尚书行》、《松山哀》、《圆...

杨济源,你在天堂听到新年的钟声了吗?

昨晚11点19分,周先生报料,浙江工业大学一学生奋力抓小偷,结果被小偷捅了一刀,刺中要害部位,已送省人民医院抢救,生命垂危。 晚11点45分,记者赶到省人民医院,医生正在全力抢救被刺学生。急诊室外,被刺同学的姐姐在流泪祈祷,她的身边围满了伤者的同学,他们都不愿意多说什么,有警察正在给他们做笔录。 据悉,被刺学生叫杨济源,天津人,是浙工大化学工程0701班学生,读大三。 昨晚10点半左...

杨济源的女友:他们怎么这么傻

杨济源的女朋友小张也在酒店,她从杨济源父母的房间里走出来,两只眼睛红肿,脸色偏黄。 我现在回学校的灵堂,要不你们和我一块去吧。徒步走回学校的路上,杭城飘起了小雨,她没有打伞。 俩人相识在大一,同届同专业、相恋在大一暑假。两人曾分过手,但我们和好了,就是昨天晚上。小张忍不住哽咽。 我们10点前分开的,谁知道他又会去抓小偷了,怎么这么傻!他怎么这么傻! 他被推出急救室的时候,白布把脸...

杨济源:男人不可以没责任

化材0701班男生宿舍,很安静。走廊里,不断有人进进出出,但对于杨济源这个名字,大家都闭口不谈。 走廊尽头,116室,是杨济源的寝室,寝室门紧闭着,没有人。 对门寝室住着同班同学俞杰,电脑上打开的页面,是学校内部论坛里,有个特地为杨济源开的纪念杨济源版。介绍用的是杨济源在校内网上最近更新的签名: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不可以没责任。 这句话,一天之内传遍了整个工大,也成了不少男生的...

商景兰 《锦囊诗余》

如梦令 寓园有感 此地春光如绣。画槛名花依旧。独立悄无言,梅比腰支还瘦。僝僽僝僽。林外鸟声迤逗。 醉太平 水绿山青。花飞柳轻。卷帘无事调筝。写愁肠意萦。梦杳难成。香飘一片魂惊。见窗前月明。 生查子 春日晚妆 无意整云钿,镜里双鸾去。百舌最无知,惯作深闺语。 梁燕恰双飞,春色归何处。妆罢拂罗裳,一阵梨花雨。 点绛唇 春日游写图 春色溶溶,两堤杨柳舒金线。韶光如电。顷刻飞花片。 金谷依然...

方维仪的诗作

伯姊之粤有赠 昨岁长溪来,今岁粤中去。此别又数年,离情复何语。 明发皖江城,山川隔烟雾。皓月临苍波,春风满江树。 秋雨吟 高楼秋雨时,事事异往昔。骨肉东南居,田畴稻不获。 树叶色将变,寒虫语幽石。孤愁多苦心,四顾成萧索。 云暗远山峰,独坐苔阶夕。 死别离 昔闻生别离,不言死别离。无论生与死,我独身当之。 北风吹枯桑,日夜为我悲。上视沧浪天,下无黄口儿。 人生不如死,父母泣相持。...

一代帝师道衍和尚

洪武十五年(1382),马皇后逝世,明太祖朱元璋命选有道高僧供奉诸王,为诸王诵经荐福。当时任僧录司左善世的宗泐对老朋友道衍的才学极为钦佩,于是,推荐衍侍奉燕王,明太祖第四子朱棣,他于洪武三年(1370)被封为燕王,居燕京(今北京)。道衍至北京,住庆寿寺,燕王朱棣召见道衍,与之交谈,极为相契,相见恨晚。道衍出入于燕王府中,甚为秘密,为燕王心腹谋士,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夺诸王。道衍遂密劝燕王起兵...

高僧梵琦与天宁寺

海盐是个古县,武原是个古镇,现存巍巍的天宁寺千佛阁和斑剥的镇海塔基就是见证。说来也巧,这两处海盐人引以自傲的古建筑,都同高僧梵琦有关。 海盐天宁寺原名禅悦院,宋崇宁四年(1105)敕赐天宁永祚禅寺,简称天宁寺,至宁末初具规模。元末明初,出了一位名闻全国的高僧梵琦。 梵琦(12961370)字楚石,俗姓朱,浙江象山人。9岁在海盐天宁寺出家,16岁受戒,34岁起主持天宁寺,直至75岁圆寂。 ...
  共13473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