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河东历史之禹凿龙门

河东历史之禹凿龙门"龙门"就是现在河津县的"禹门"。龙门两岸,石山壁立,形如巨门,黄河由此而南下山峡,是秦晋交界的重要关河之一。相传龙门是四千年前大禹治水时开凿的,所以又叫禹门。这禹门,有个神奇的传说,说是每年到了阳春三月,锂鱼便逆流而上,因水急浪高,不易前进,能跃过这"门"的,就变成了"龙",所以叫做龙门。   大禹治水,是有很生动的神话传说的。据说,在尧的时代,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住在有崇....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南阳宗代佛教历史

南阳宗代佛教历史 作者:高光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使沉寂数十年的佛教活动又恢复了生机,相继建造佛寺17处。较著名的有唐河县城的菩提寺,南阳县的兴国寺,邓州城内的龙兴(福胜)寺、清禅寺,内乡县的吉祥寺、天宁寺。《宋会要》:崇宁二年(1103)诏天下州军各赐寺额,以“崇宁”为名。三年二月,诏崇宁寺上添“万寿”二字、政和二年(1112),诏改崇宁为“天宁”。在建造佛寺的同时,还扩建、重修了....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浅谈慈宗及其历史研究

浅谈慈宗及其历史研究               ——兼评明夷对慈宗历史的研究赵州柏林老衲妙宗净慧当年释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于初夜分举身放光,其光金色,遶祇陀园周遍七匝,照须达舍亦作金色。有金色光犹如段云,遍舍卫国,处处皆雨金色莲花。其光明中,有无量百千诸大化佛,皆唱是言:“今于此中有千菩萨,最初成佛名拘留孙,最后成佛名曰楼至。”说是语已,尊者阿若憍陈如即从禅起,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少林寺的历史

少林寺的历史   少林寺的历史源远流长。创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其沿革情况是,创自北魏,兴于隋唐,元明昌盛,民国衰落,解放以后重振道场。  1.创自北魏   南北朝时期,中国佛行一时,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元宏为印度僧人跋陀在少室山阴依山劈基敕建少林寺。跋陀在少林寺传授小乘佛教,主张自我解脱。当时四方慕名前来少林寺求法者达数百人,其中高足弟子有慧光,僧稠等人。跋陀传教慧光,....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被历史遗忘的大师:西域佛学大师鸠摩罗什

被历史遗忘的大师:西域佛学大师鸠摩罗什  公元401年,西域佛学大师鸠摩罗什法师被中国皇帝以最隆重的方式“抢”到长安,那年法师58岁。在住进长安后到圆寂的11年间,鸠摩罗什法师一共翻译了几百卷的佛经。几百卷佛经在佛经总量里还算不上什么,但是论到影响,这几百卷佛经差不多改写了中国的佛教史和文化史。  鸠摩罗什法师精通印度语言,通晓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以及大乘佛教,在华时间又较长,对于汉语也比较熟悉,对....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中国佛教史讲纲

中国佛教史讲纲 1999年12月讲于鹿谷净律学佛院                    大 科 壹、悬 谈: 甲一、道人为何仍要研究佛教史 甲二、“历史”及“历史研究”泛论 甲三、“佛教史”及“佛教史研究”概说 贰、入 文: 甲一、序 分:鸟瞰中印佛教之大历史 乙一、印度佛教史综述 乙二、中国佛教史综述 甲二、正宗分:细说中国佛教史 乙一、中国佛教史的分期 乙二、中国佛教的分期别....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佛教景教初传中国历史的比较研究(3)

二、西元七世纪前后的国际环境对景教传入中国的影响  七世纪前期在亚洲的政治舞台有几支重要的力量,它们是:东亚中国的唐王朝、中亚北部的突厥力、中亚西部萨珊波斯王朝以及崛起不久的阿拉伯人。为了全面了解国际环境对景教东渐,特别是对景教传入中国的影响,我们不仅要分析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而且更要分析上述几种势力与景教的关系。在叙述时为了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往往要将时间向前后延长一些,而不仅仅只谈七世纪发生....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佛教景教初传中国历史的比较研究(4)

由此我们看到,佛教景教都有向中国传统文化依附、妥协、调和的现象。这是外来宗教本土化所采取的一种不得已而又必须采用的唯一方法和唯一道路。但两者的不同点也是明显的,初传时佛教尽管一度依附,而且在魏晋南北朝时,汉文佛经里仍然大量充满儒、道二家的语言及思想,但同时佛教又不完全陷入依附的地位(汉魏之际,佛教脱离方士而独立便说明了这一点)。特别是佛教总是能适时地调整它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政治之间的矛盾,从不回避....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西晋大翻译家竺法护——中国佛教史话之十三

西晋大翻译家竺法护——中国佛教史话之十三  方 之   关于竺法护,在《西晋时代的译人和译经》一文中,曾简要地提到他一生为翻译事业所作的贡献。现在再作比较详细的介绍。  竺法护,梵名昙摩罗刹(Dharmaraksa),公元3—4世纪之间的人,祖籍月支,世代定居敦煌。八岁出家,礼竺上座为师。他笃志好学,记忆超群,学习经论,日过万言,且能背诵。长大之后,慨叹当时大多数佛教徒只重视图像而忽略经典,....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帛法祖兄弟的不幸遭遇——中国佛教史话之十四

帛法祖兄弟的不幸遭遇——中国佛教史话之十四   方 之   在中国佛教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即出家人因坚持不愿反服(还俗),竟遭到杀身之祸。西晋时代的帛法祖兄弟二人,就是这样不幸的遭遇者。这里先从帛氏兄弟的身世谈起。  帛法祖,又名帛远,公元三至四世纪之间的人,原籍河内(今河南沁阳),俗家姓万。他的父亲名帛威达,以儒雅知名。帛法祖幼年时代,就信奉佛教,并向父亲请求,希望出家修道,辞理恳切....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