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孝爱主页
在线充值
不忘初心,追根溯源,祭拜先祖,家道斐然!
登录
注册
帮助
转为繁体
网站导航
纪念馆首页
纪念馆
生日/忌日
在线讣告
深情感文
时空信箱
时光留影
服务专区
进入个人中心
帮助
转为繁体
0
我的消息
退出
主站
[
切换城市
]
搜索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Toggle navigation
孝爱首页
纪念馆
私人馆
名人馆
恩师馆
恩师馆
家谱
许愿祈福
VIP特权
资讯
新闻资讯
热点聚焦
周公解梦
人物篇
情爱篇
生活篇
物品篇
身体篇
动植物
鬼神篇
建筑篇
自然篇
杂谈篇
殡葬文化
铭文典籍
丧葬祭祀
宗教信仰
风水文化
心灵辅导
政策法规
现代殡葬
易经命理
黄道吉日
服务专区
免费创建纪念馆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陈代的佛教概况——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七
陈代的佛教概况——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七 方 之 陈朝,是南朝时期最后一个朝代。先后五位皇帝,历时33年(557—589)。陈代诸帝,都信奉佛教。这里先从陈朝的创建者陈霸先说起。 陈霸先(503—559),字兴国,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家境贫寒,青年时代,曾在乡里做小吏,后随萧映到广州。因参加镇压当地农民起义“有功”,被任命为西江督护和高要太守,掌管七郡诸军事。梁太清三年(549)....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4号
萧齐时代的佛教——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一
萧齐时代的佛教——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一 方 之 南朝的萧齐时代(479—502),前后七主,其中四人是皇帝,两人称王,一人称侯,一共只有24年,是南方宋、齐、梁、陈四朝中时间最短的一个朝代。齐代皇室萧氏家族都信奉佛教,支持佛教事业。所以在齐朝短短的24年中,佛教还是比较兴盛的。 据唐代法琳所撰《辩正论》卷三载萧齐皇室奉佛的情况大致如下: 齐高帝(479—482)萧道成“手写《法华》....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4号
中国佛牙的由来——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二
中国佛牙的由来——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二 方 之 中国有佛牙舍利,海内外佛教界早己知晓。但是这颗佛牙舍利的来历,大多数人可能还不大清楚。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 传说释迦牟尼涅槃火化之后,留下四颗牙齿,其中两颗留在人间。后来一颗传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一颗传到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乌苌国的佛牙后又传到了于阗(今新疆和田县),中国萧齐时代(479—502)的僧人法献从于阗带回萧齐首都....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4号
梁武帝萧衍与佛教的关系——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三
梁武帝萧衍与佛教的关系——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三 方 之 中国南北朝时期(420—589),南方有宋、齐、粱、陈四个朝代,其中梁代的佛教最盛,这与其统治者梁武帝萧衍有着密切的关系。 萧衍(464—549),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他是南齐武帝萧賾的族弟,博学多识,有文才,是齐代“竟陵八友”之一。齐末,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今属湖北)。 他知齐宗室必乱,乃暗地里制造器械,....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4号
儒释兼通的释僧旻——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四
儒释兼通的释僧旻——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四 方 之 释僧旻(467—527),南朝梁代的义学高僧。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俗家姓孙,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的后裔。他幼时孤苦,七岁从释僧回出家,住虎丘西山寺(在今江苏苏州),天资聪慧,记忆超群,从师受学五经①,一闻能记。刘宋时代的吏部郎张辩问他:“沙弥何姓?家在何处?”僧旻答曰:“贫道姓释,家于此山。”②张辩听了,大为惊讶,小小年纪,竟自称“贫....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4号
俊朗英秀的释法云——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五
俊朗英秀的释法云——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五 方 之 释法云(467—529),南朝梁代义学高僧。宜兴(今属江苏)人,俗家姓周,是西晋名将周处第七世孙。他七岁出家,随师住庄严寺。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五说他“俊朗英秀,卓绝时世。”年十三,开始受业,得到当时名僧释僧宗、释僧达和释宝亮等人的称赞。宝亮甚至说他不如法云。他说:“我之神明殊不及(法云)也,方得必当栋梁大法矣①”。萧齐永明年间(483....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4号
代替皇帝出家的释智藏——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六
代替皇帝出家的释智藏——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六 方 之 释智藏(458—522),南朝梁代义学高僧。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俗家姓顾,出生世家。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五说他“少而聪敏,常怀退让”,因而有誉乡里。年十六,代替宋明帝(刘彧)出家为僧,住兴皇寺,从定林上寺释僧远、释僧祐和天安寺释弘宗等名僧受学。他“戒德坚明,学业通奥”①,在齐代就很有名望,连“玄宗盖世”的释僧柔和释慧次等人都自叹不如....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4号
竺佛念与二秦时代的译经事业——中国佛教史话之二十四
竺佛念与二秦时代的译经事业——中国佛教史话之二十四 方 之 在中国佛教史上,早期来华翻译佛经的西域或印度僧人,都不懂汉语。其中有些人到中国之后,先学汉语,然后才开始译经。但学汉语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有些人就不愿意学。他们的译经,主要是靠别人来传译。当传译,必须中外语文兼通,方能胜任。这样的人才,在古代是难得的。东晋时的竺佛念,就是这样难得的人才之一。 竺佛念,公元四世纪人,其家世居....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4号
以神通教化人的佛图澄——中国佛教史话之二十六
以神通教化人的佛图澄——中国佛教史话之二十六 方 之 神通,是由修持获得的某种特异功能,一共有六种,即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漏尽等六通。其中前五种是内外共修的,只有第六漏尽通,才是佛教所独有。据说佛时,有许多弟子得神通,尤以目犍连为最著名,被称为神通第一。得了神通的人,不能随意用来显赫自己,只能在不得巳时,作为教化众生的一种方便。所以佛不允许他的弟子随意显神通,以避免社会上的讥....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4号
释道安对佛教的贡献——中国佛教史话之二十七
释道安对佛教的贡献——中国佛教史话之二十七 方 之 在中国佛教史上,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高僧大德很多,其中东晋时代的释道安,是比较突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释道安(314—385),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境)人,俗家姓卫,出身书箱门第。但他幼孤,依外兄孔氏成长。年十二,出家为沙弥。因身相不美,不为其师所重视。 道安在出家之前,曾读书。出家之后,从事田间劳作。梁慧皎《高僧传》卷....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4号
首页
«上一页
7891
7892
7893
7894
7895
7896
7897
下一页»
尾页
共7981页,到第
页
确定
在线咨询
CONSULT
QQ客服
CONSULT
微 信
扫一扫
推广合作
EXTEND
分 享
SHARE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