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孝爱主页
在线充值
不忘初心,追根溯源,祭拜先祖,家道斐然!
登录
注册
帮助
转为繁体
网站导航
纪念馆首页
纪念馆
生日/忌日
在线讣告
深情感文
时空信箱
时光留影
服务专区
进入个人中心
帮助
转为繁体
0
我的消息
退出
主站
[
切换城市
]
搜索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Toggle navigation
孝爱首页
纪念馆
私人馆
名人馆
恩师馆
恩师馆
家谱
许愿祈福
VIP特权
资讯
新闻资讯
热点聚焦
周公解梦
人物篇
情爱篇
生活篇
物品篇
身体篇
动植物
鬼神篇
建筑篇
自然篇
杂谈篇
殡葬文化
铭文典籍
丧葬祭祀
宗教信仰
风水文化
心灵辅导
政策法规
现代殡葬
易经命理
黄道吉日
服务专区
免费创建纪念馆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论神会在禅宗史上的历史功过
论神会在禅宗史上的历史功过 近年,有些学者认为禅宗史上出现南北之争是神会“有意制造”、“故意兴起”的。言下之意,是神会挑拨离间,制造南北两宗的分裂,进而打倒北宗,兴起南宗,制造了禅宗史上一大公案。对于这种意见,笔者不敢苟同,认为是言之偏颇、有失公允,现以此文作粗浅的分析,望方家指正。 一、神会担当了恢复法嗣的历史重任 笔者认为,南北之争,是禅宗内部矛盾....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7号
关于地域宗教史研究的若干思考--兼评王荣国著《福建佛教史》
关于地域宗教史研究的若干思考--兼评王荣国著《福建佛教史》 林拓 提要: 本文对地域宗教史的研究基本方向及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地域宗教与全国性宗教通史不同,它拥有不替代的地位和功能。地域宗教史的学术主题是宗教发展地域特殊性的探索,即地域宗教历史性发展中所特有的规律性。文章提出了独到见解。 林拓,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所博士生。 主题词:地域宗教....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7号
洪江佛教历史略说〈五〉
洪江佛教历史略说〈五〉 嵩云山大兴禅寺祖师肉身殿,原有殿宇,以久年倾颓。 民国十三年,得黔阳商顾君汉民倡资修葺,改良建筑,焕然一新。民国十九年(1930)庚午,嵩云山大兴禅寺祖师肉身殿被回禄所毁。民国二十一年(1932),僧谛闻募集钜资,鸠工重建。僧谛闻撰有《嵩云山后殿奉祀》碑记。 嵩云山后殿奉祀 (民)僧谛闻撰 郝祖师肉身活佛,灵应无比。原有....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7号
刘立千著:印藏佛教史(3)
第十章 显密教法之宏布 第一节 律学 我佛一代教法,统称有八万四千法门,概为三藏十二部。广大无方,非数可量。然而重要修学,亦可约而类之。故藏土学者,将其应学教理,概汇为科系,以资专门研学,此统分为显密二类,显者有:《律学》、《对法》、《波若》、《中观》、《因明》、《弥勒学》等。密者有四部:一、事部。二、行部。三、瑜伽部。四、无上瑜伽部。兹将其流通情形....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7号
中国文化的瓶颈与出路——以佛教文化破解历史怪圈
中国文化的瓶颈与出路——以佛教文化破解历史怪圈 2005年12月26日 杨 笑 天 内容提要:近代,当中国打开国门学习西方时,所遇到的最大困惑就是文化的差异,而历史上制约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因素主要也是来自于文化。那么,中国文化的瓶颈究竟在哪里?笔者以为,在于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对人性的无知和误解,以及基于此无知和误解而建立的郡县皇权专制制度。正是这....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7号
迦叶尊者的高尚品格与历史影响
迦叶尊者的高尚品格与历史影响 智渊 一 凡是曾到寺院大雄宝殿礼过佛的人,一般都见过迦叶尊者,或听说过他的尊名。因为几乎所有供奉在大雄宝殿中的释迦牟尼佛像两旁,都侍立着他的两大弟子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的塑像。其中迦叶尊者苦行第一,是佛陀的衣钵传人,他对佛陀逝世后佛教教团的稳定、三藏经典的结集、佛教发展的走向,都发挥了决定性的巨大作用。 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7号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的历史演变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的历史演变 方立天 [北京]哲学研究,2002年第1期 【作者简介】方立天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参考文献】 1 《大般涅盘经集解》:第1卷;第51卷,分别载《大正藏》第37卷:第377页中;第531页下。 2 《大智度论》第2卷,载《大正藏》第25卷第71页下。 3 道安,1995年:《道行经序》,载《出三藏记集....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7号
将终极托付交给历史——兼评蓝吉富《二十世纪的中日佛教》与《中国佛教泛论》
将终极托付交给历史——兼评蓝吉富《二十世纪的中日佛教》与《中国佛教泛论》 王雷泉 ‘人王’.‘素王’.‘法王’ 十年前,先师王蘧常教授主编《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诠》[1],佛教人物的选注工作,由学长陈士强与我二人担纲。原规定基本取材于正史,但正史中的僧人传记实在少得可怜,纵被收录,亦远不能反映传主的生平和思想。经王先生同意,遂决定佛教人物一律从《高....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7号
刘立千著:印藏佛教史(1)
序 经过多年的筹划和编辑,《刘立千藏学著译文集》终于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套文集不仅仅是刘立千先生个人藏学研究成果的结晶,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国老一辈藏学家对藏学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反映了我国藏学事业从举步维艰发展到今天的“显学”这样一段历程。时下,藏学研究一片生机勃勃,已是今非昔比,回首往事,不胜感慨…… 刘立千先生1910年生于四川省德阳县。1932....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7号
刘立千著:印藏佛教史(2)
中观之学理,在显明法无自性,缘起性空之义。因善建缘起之理,森罗万相,不舍一法,能成俗谛(1),不堕断见(2),善明性空之理,无法自性,当体即空,不立一法,能成真谛(3),不堕常见(4),远离断常二边,双融二谛,故名中道。其明缘起性空之理,有八不四无生之说。八不是抉择性空,四无生是抉择缘起。如《中论》云:“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7号
首页
«上一页
7778
7779
7780
7781
7782
7783
7784
下一页»
尾页
共7981页,到第
页
确定
在线咨询
CONSULT
QQ客服
CONSULT
微 信
扫一扫
推广合作
EXTEND
分 享
SHARE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