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高君宇-评价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这是高君宇写在自己照片上的一 首言志诗,也是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墓畔哀歌》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我愿意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我愿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石评梅 在党的早期历史上,有...

高君宇-故事

如今的北京陶然亭公园内,有高君宇和恋人石评梅之墓,述说着两枚象牙戒指引发的动人情话 高君宇对陶然亭情有独钟。陶然亭建于清康熙年间,从清末到民初就是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高君宇和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人曾在这里召开秘密会议,商讨中国革命前途,同时也和石评梅经常在此漫步。 石评梅是高君宇生命中最挚爱的女性,生于1902年,山西平定人,是五四时期著名的青年女作家,著有《涛语...

冯雪峰 作品赏析

花影 憔悴的花影倒入湖里, 水是忧闷不过了; 鱼们稍一跳动, 伊的心便破碎了。 被拒绝者底墓歌 他死了,人把他葬在山里, 连他底幽恨葬在一起。 小山底脚下,靠着衰林, 是他底坟儿,低低的。 他底爱情未曾死; 也有春风在墓头吹来荡去。 只是那无情的樵女们 清丽的歌声,却总隔着林儿的。 将有一天,他以未死的爱情, 在墓上开放烂漫的花; ...

冯雪峰-与周扬

根据洁泯(即许觉民)的回忆,文化部副部长周扬大约两周左右要举行一次直属单位的汇报会,由各单位负责人参加。但是冯雪峰基本上不参加这个例会,而让洁泯去参加,听取会议精神,回来后向冯雪峰汇报。冯雪峰有什么意见和对出版社的设想,也由洁泯在会上转陈,洁泯便当了一个中转站的角色。而且,即使是关于出版社的方针任务,雪峰也并不向周扬请示,而是与胡乔木相商而定的。洁泯具体地回忆到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会上,...

秦牧写作特点

秦牧散文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秦牧散文特点之一,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 秦牧有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特色是,他的散文题材广泛、知识丰富、谈古论今、旁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土地》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从历史和...

秦牧 遗物归故里

2007年12月17日上午,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观一村、东里镇有关干部及汕头市文化部门离任老干部一班人专程前往广州拜会秦牧夫人紫风,并举行了简单的秦牧遗物捐赠仪式。来自家乡的代表先向秦牧夫人紫风汇报了观一村秦牧故居的维修及筹办秦牧遗物展览的情况,紫风认真倾听后,对大家带给她核实的材料逐一过目,把其中一些活动和事件发生的年、月、日校正准确,还在个别材料上进行了修改,并对筹办展览提出了指导意...

秦牧 爱情

紫风与秦牧相识于1942年春天的桂林。因为几乎天天要为躲避空袭而跑进岩洞,秦牧所在的学校恰在逃难的中转站上,所以二人经常见面,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忧虑使两颗心越走越近。结婚前有一次,桂林一家影院征集关于《浮生若梦》这部外国影片的影评作品,他俩双双投稿,经过几张报纸评选,结果紫风是第二名,秦牧倒是第三名! 50年共同生活的岁月里,他们从来都是互敬互爱。紫风对一件事情印象特别深刻:20个世...

秦牧 作品目录

《秦牧杂文》1947,开明 《贱货》(中篇小说)1948,南国书店 《世界文学欣赏初步》(文论)1948,生活 《洪秀全》(小说)1949,生活.读书.新知上海联合发行所 《珍茜姑娘》(短篇小说集)1950,广州南方书店 《世界文学欣赏》(文论)1950,三联 《北京的祝福》(话剧)1951,香港南方书店 《黄金海岸》(中篇小说)1955,华南人民 《复员军人...

钟敬文-著作

钟敬文先生文学著作目录: 《荔枝小品》(散文集)1927,北新 《西湖漫话》(散文集)1929,北新 《海滨的二月》(新诗集)1929,北新 《湖上散记》(散文集)1930,上海明日书店 《未来的春》(诗集)1940,上海言行社 《钟敬文散文选》1989,百花 学术理论著作及其他: 《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钟敬文 中华书局96-11-1 《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

钟敬文-治学

治学严谨 20世纪70年代,钟敬文教授主持16所高校民间文学教师编写的《民间文学概论》,从1979开始到1980年结束,前后经历的时间将近一年。据曾经参加这项工作的同志回忆,在这段时期,大家通过学习、讨论、试写(草稿)、试讲、改写(初稿)和集中修改等一系列过程,终于完成了这部暂时可以付印的稿子。尽管如此,钟敬文教授在该书前言中特别指出,这本教材,从一开始计划编写起,我们就明确了它的内容和...

钟敬文-人物印象

诗人钟敬文 钟老的天性里有着很浓的诗人气质。他生命的深处始终涌动着热烈的情感,不止是深挚的爱心,甚至还保留着一片童真。这不衰的情感之流,充实着他的心灵,滋润着他的人生,更激发着他的灵感。 钟敬文先生生前曾经多次说过这样的话:我的学问,做得最好的并不是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的学术研究,而是诗。我死了以后,我的墓碑上要写诗人钟敬文之墓,有这几个字就够了! 对此,许多人都感到颇为困惑。因为...

戴望舒-《雨巷》赏析

戴望舒-《雨巷》赏析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

戴望舒-诗歌创作历程

纵观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大体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其早期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流,情调比较低沉,有较多的感伤气息。他的第一部诗集《我的记忆》中,收录的作品大多都是情诗和愁诗。尤其是旧锦囊辑中留存的12首诗作,大体都是抒发这种个人哀愁感伤情绪的作品。如《寒风中闻雀声》中 枯枝在寒风里悲叹/死叶在大道上萎残两句诗,勾勒出一幅枯枝败叶在寒风中飘舞的萧杀景象,很容易令人联想到马致远的枯藤...

戴望舒-诗歌艺术特点

戴望舒的诗歌作品虽然不多,而且大多是短诗。但在诗歌艺术上,却呈现出了独特的成就与魅力。他的诗歌中内含的多种思想艺术气质,都显示着或潜存着新诗的发展与流变的种种动向。新诗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多少名噪一时的闻达者随着时光的流逝只剩下文学史价值,不再具备文学本身的价值;而戴望舒的诗虽几经命运沉浮,却始终魅力不减,风流了几十载。诗人从汲取中国古典诗词的营养到采撷西方现代派手法,...

戴望舒-感情世界

戴望舒一生与三位女性有不解之缘,他的初恋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第二任夫人是杨静。 初恋 1928年,戴望舒忧郁而强烈的感情世界里,深深地爱上了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时年18岁的施绛平活泼可爱,与戴望舒忧郁的性格形成强烈的对比。 戴望舒当时寄居在上海施蛰存处,虽与施绛平日日相见,但他对爱情羞于启口,借诗表白,而施绛平偏偏笑而不答。戴望舒身材高大但...

林默涵生平和创作

林默涵同志1913年1月10日生于福建省武平县。1928年初中毕业后,考入福州高中师范专科。受进步思想影响,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29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次用真名林烈发表白话诗,痛斥土豪劣绅,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并被校方开除。不久,到上海积极从事地下工作,参加罢课、游行、讲演等革命活动。1930年,调任革命互济会福建省总会秘书长,两次被捕入狱,经营救保释后,转入共青团福州市委任秘书。1...

林默涵珍藏往事思念总理

林默涵,1913年1月10日出生,1938年来到延安,免试进入马列学院,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调到艾思奇领导的哲学研究室工作。1942年5月2日,时任延安华北书店总编辑的林默涵,和周扬、丁玲、艾青等100多位延安文艺界人士,参加了毛泽东主持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4年10月11日,身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副刊部负责人之一的林默涵,参加了周恩来召集的一次会议,研究延安追悼邹韬...

刘文玉—《迎宾曲》

《迎宾曲》 花城百花开 花开朋友来 鲜花伴美酒 欢叙一堂抒情怀 新朋老友 新朋老友诚相待 情义春常在 来来来 朋友 朋友 让我们携起手来 把友谊的金桥 架五洲架五洲 丝绸新路通四海 关于《迎宾曲》:名曲诞生的时代背景 2008年8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为出席北京奥运会的各国嘉宾、政要举行欢迎国宴时,就是在《迎宾曲》欢快、喜庆的背景音乐声中开始的...

刘文玉作品

《满载友谊去远航》 吴雁泽*演唱 满载友谊去远航 望大海迎朝阳 万里金光 人民海员 满怀豪情 乘风劈开千重浪 五星红旗 迎风飘扬 无论我走到哪里 祖国您的嘱托 我牢记在心上 哪怕狂风怒吼 友谊之路无阻挡 任凭乌云翻卷 革命航船通四方 飘过暗礁 细听四海波涛欢唱 冲破迷雾 笑迎五洲 灿烂曙光 啊 船行万里东风吹颂 一抹化做友谊桥梁 革命人...

巫永福-职业生涯

在中学时即赴日本留学,也是文艺科班出身的作家。明治大学文艺科有里见敦、横光利一、荻原朔太郎、小林秀雄、米川正夫等日本知名作家担任师资,开启他的文学视野。参加艺术研究会时,因获知有埔里同乡在东京参加日本共产党被捕下狱,被家人拒绝接济,出狱后病死异乡,乃坚决主张艺术研究会一定要有合法的依据。在讨论《福尔摩沙》这份机关志的路线问题时,也因为常遭日警上门监视盘问,有激进与温和之争。后来主张走左倾路线的未...
  共13448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