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涅槃经》与涅槃师——中国佛教史话之四十一

《涅槃经》与涅槃师——中国佛教史话之四十一  方 之   《涅槃经》①是佛教中一部重要的经典,在中国佛教史上曾有几种译本,但行文有长有短,因而卷数有多有少。最早翻译此经的是东汉时期的支娄迦谶(公元2世纪),称为《梵般泥洹经》,只有二卷。其次是三国时期魏安法贤(公元3世纪)译的《大般涅槃经》和吴支谦(公元3世纪)译的《大般泥洹经》,亦均为二卷。到了东晋时代,高僧法显(336—422)从印度归来,....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成实论》与成实师——中国佛教史话之四十二

《成实论》与成实师——中国佛教史话之四十二  方 之   《成实论》一书,诃梨跋摩著,鸠摩罗什译,是部派佛教中的重要论典之一。作者诃梨跋摩,中印度人,出身婆罗门种姓。据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十一载玄畅所撰《诃梨跋摩传》云:他是佛灭后900年时人,“幼则神期秀跋,长则思周变通”。他聪慧过人,精通《四吠陀》①,从一切有部②的究摩罗陀出家后,研习《阿毗昙》,不到一个月,即精通其文义。他认为《毗昙》....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俱舍论》与俱舍师——中国佛教史话之四十三

《俱舍论》与俱舍师——中国佛教史话之四十三  方 之   《俱舍论》,全称为《阿毗达摩俱舍论》,世亲造,是古印度部派佛教时代的一部重要论典,在中国汉传佛教史上,先后有陈代真谛和唐代玄奘两个译本,藏传佛教典籍中,亦有此论。  《俱舍论》的作者世亲,又称天亲,公元五世纪北印度犍陀罗国(在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和阿富汗东部一带)人,出身婆罗门种姓。初从一切有部出家,研习小乘诸经论,后因受其兄长无著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长沙铁炉寺的历史与现状

长沙铁炉寺的历史与现状   有关传说与史书的记载   铁炉寺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汉回村铁炉冲。关于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是1983年来寺出家的,当时只有17岁记得当时大殿供奉的是一尊一米多高的释迦牟尼佛坐像,旁边还有一张用镜框装着的、着官袍的古人像。我十分好奇,曾就本寺历史与这张像片的来由询问过寺中师太,得到的答复是:传说是“先有铁炉寺,后有开福寺;先有开福寺,后有长沙城。”....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西晋时代的译人和译经——中国佛教史话之十二

西晋时代的译人和译经——中国佛教史话之十二  方 之   司马氏的西晋王朝,是继三国之后比较统一的王朝。但因西北各少数民族相互攻伐,战争连年不断。因此建都在洛阳的西晋王朝,只存在了五十二年(公元265一316)。在这五十二年中,佛教较之于三国时期却有所发展,来华的西域僧人和本国僧人以及居士的译经事业,又有新的进展,寺院的建设和出家的僧尼都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西晋王朝的统治阶级支持佛教的结果。 ....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道安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道安(312—395)俗姓卫(五台山) ,常山(治所在今河北正定)扶柳人。自幼读儒家经书,十二岁出家,开始经常下地劳动(五台山),空闲时读经。后至后赵都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拜佛图澄为师,以其记忆出众和善于理解、发挥佛教义理而经常受到佛图澄的赞赏。他在佛图澄门下学习大小乘经典和戒律。石虎死后,后赵发生内乱,中原一带也战争连年,道安离开邺城到今山西(五台山)、河北一些山区避难,沿途仍抽时间进行佛学....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北魏时期的佛教——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八

北魏时期的佛教——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八  方 之   北魏是北朝历时最长的一个朝代。从魏天兴元年(398)魏道武帝拓跋珪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称帝起,到魏永熙三年(534)魏分成东西两国止,经历136年,先后十四位皇帝,其中除魏太武帝(424—452)拓跋焘一度反对佛教外,其他诸帝都是信奉或支持佛教的。  据史书记载,魏道武帝原为代国(在今山西北部)的国王,其时他与东晋王朝通好时,就接受了佛....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东魏和北齐的佛教概况——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九

东魏和北齐的佛教概况——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九  方 之   公元534年,北魏孝静帝(元善见)由洛阳迁都邺城(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称为东魏。①东魏政权,只存在了16年(534—550),即被北齐(又称高齐)所代替。  孝静帝在邺城的16年中,继承北魏崇佛的传统,继续奉佛。原在洛阳的僧徒,包括一批外国的著名译师,如菩提流支、佛陀扇多等人,亦都随朝廷的迁徙到了邺城。“邺都臣民,多随便舍宅地,立....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西魏和北周的佛教概况——中国佛教史话之四十

西魏和北周的佛教概况——中国佛教史话之四十  方 之   西魏和北周,都是两个时间不长的朝代。西魏建都长安,先后三帝,共22年(535—556),三帝都信奉佛教。但是长安的佛教,曾因北魏太武帝(424—452)拓拔焘灭佛,遭受过大破坏,佛事活动比较消沉。西魏文帝(535—550)元宝炬即位之后,“常行信舍,每运慈悲。大统元年(535),造般若寺,拯济孤老,供给病僧。诵《法花》①,身持净戒,起七....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中国灭佛、灭教的历史教训

中国灭佛、灭教的历史教训   信力建   历数千年风云变幻的中国大地上,曾酝酿、发育、传播、接纳了多种宗教。佛、道、儒经过艰难耕耘取得了普遍成功,进入了民众的生活,而伊斯兰教、天主教则声势稍弱,未能在民间社会普及。   中国佛教在西元前后传入中国,南北朝达到了第一个鼎盛时期,但是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北魏太武帝(424-452在位)、北周武帝(560-578在位)、唐武宗(841-....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4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