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九华山佛教传播中心与文化特质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

九华山佛教传播中心与文化特质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  作者: 李霞  [摘要]九华山佛教起源于5世纪初,唐中期成为地藏菩萨道场,中经唐末五代及宋元时期的曲折发展,至明清时形成为我国佛教重要传播中心之一,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并列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佛教在文化特质上表现为地藏信仰、禅净兼修和三教交融的同时并存。该传播中心的形成对丰富皖江佛教的内涵、延续安徽....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昙华寺与历史文化名人

昙华寺与历史文化名人  来源:云南政协报  作者:张俊  在昆明城东瑞应山麓有一古寺,因院中有株优昙花树,花开分十二瓣,遇闰年则加一瓣,这奇花被誉为“佛花”,此寺也因花得名为“昙华寺”(见《昆明县志》)。之后,这一以花得名的寺被培植成“异卉奇葩,四时不绝”的名副其实的“花寺”。  其实昙华寺历来不仅以众所周知的花香引人,还一直以墨香称胜。该寺创寺前就是明代光....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中国佛教史观的形成与佛教史学的建立

中国佛教史观的形成与佛教史学的建立  宋道发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对此跌荡多姿、异彩纷呈的复杂历史过程,由于印度人历史观念的淡薄,罕有详尽系统的历史记载。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我国,与我国的儒道思想经数百年的排拒融汇,至唐代,终于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变革,奠定了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鼎立的基本格局。中国素有重史的传统,传统史籍汗牛....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传统新义:近代台湾本土佛教史料的搜集与研究

江灿腾 :传统新义:近代台湾本土佛教史料的搜集与研究  一、前 言  有关近代台湾本土佛教的史料与研究,作为一个学术专题来有系统地处理,在台湾史学界出现甚晚,在其他学科中亦然。所以当我于一九九五年受邀参与“台湾史研究一百年——回顾与研究”研讨会、并需撰写长篇〈台湾佛教史之百年研究 (1895-1995)〉的回顾论文时,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加以婉拒——因相关史料过....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昙鸾大师历史地位再探讨

昙鸾大师历史地位再探讨  第一届净土会议论文 山西省佛教协会 根通  当我们在学习研究中国汉传佛教净土法门的发展历史和它的思想体系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谁是中国佛教净土法门的创立者,从我们接触到的历史文献中,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北魏年间的昙鸾大师和后梁年间的道绰大师在净土法门的创立和传承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因为倡导称名念佛是从昙鸾大师开始的,到道绰大师又有重要....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中国禅宗历史上的“方便通经”(续)

中国禅宗历史上的“方便通经”(续)  对于佛教信徒而言,他必须同时面对两个问题。一是传统遗留下来,并历史地形成了“正统化”的圣典系统和价值;一是具有根源性的,圣典也一再倡导过的,道的内在和超越的根据——自心或自性。在信徒的心中,原则上讲,这二者也是可以统一起来而看作不同的方便,如宗密就说“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诸祖相承,根本是佛亲付,菩萨造论....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藏历初十莲花生仪轨之历史注释

藏历初十莲花生仪轨之历史注释   来源:西藏研究  作者:[德]彼德·史卫国著 才旺南加译   莲花生(Padmasambhava)在宁玛派(the rnying-ma-pa)历史和教义中所占有的中心位置是这一藏传佛教正统教派的显著特点之一,他甚至使得宁玛派教义独树一帜,成为一个独立的“莲花生教” (Padmaism),①尤其是伏藏传承(the gter-m....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拉萨四大“林”的历史由来

拉萨四大“林”的历史由来   来源:西藏研究  作者:布琼  [内容摘要]1642年,在拉萨建立了西藏地方政府“甘丹颇章”,藏传佛教格鲁派执掌西藏地方政教权力,成为满清中央王朝在西藏地方的代言者。从某种程度上,为了自身教权利益,以宗喀巴大师主张效仿萨迦派和帕木竹巴派,一头钻进政教合一制度。拉萨四大“林”就是在这种制度上相继应运而生,成为格鲁派在拉萨除色拉、哲....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浅淡西藏历史文物的科学保护

浅淡西藏历史文物的科学保护   来源:西藏研究  作者:卫国  作为文物大省区之一,西藏地上、地下文物古迹不计其数,且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和重要的研究价值。从考古发掘来看,西藏曾经是古代文明的发达地区之一。如何把握研究宣传这些文物,并将其永久地完好保存下去,这是摆在西藏文物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近些年来,我区文物、考....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肇论》在佛教史上的意义(六)

《肇论》在佛教史上的意义(六)  冢本善隆著 台南师范学院助理教授 邱敏捷译注  4〈涅槃无名论〉  北周道安门下慧影的《大智度论疏》,是残缺本,也是现存中国撰述的《大智度论》注释的最古本,而在此疏文中,已经论及〈涅槃无名论〉111。其次,隋末江南天台智顗的弟子灌顶撰述的《大般涅槃经玄义》卷上,有问者说:  古来传译,什师命世,升堂入室,一肇而已。肇作〈涅槃....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