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隋唐佛教史及汉传佛教大乘八宗

隋唐佛教史及汉传佛教大乘八宗  节选自佛教史  隋唐佛教史   结束南北分裂局面而开展的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最强盛的朝代,也是中国佛教史上经典翻译、宗派竞立的巅峰时期,其影响不仅深入中国各阶层,而且远播至韩国(高丽、百济、新罗)、日本、越南,开启各国佛教的灿烂新页。  隋唐佛教的兴盛繁荣,除得力于佛教本身在南北朝所奠定的稳固基础外,更有赖于国家....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佛教史视野中的“聖”和“隐僧”

佛教史视野中的“聖”和“隐僧”   作者:太虚大师  摘要:在中国和日本的佛教史上存在过被称为“隐僧”和“聖”的团体,他们同出而异名,有着相当密切的文化渊源。但是在各自国家的佛教发展史上起着不同的作用,尤其是在推进宗教改革、向民众的普及佛教以及倡导社会救济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可见两国佛教文化的不同走向。  关键词:隐僧 聖 佛教 社会  “聖”者和“隐僧”....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试述澳门佛教的历史发展

试述澳门佛教的历史发展  创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的普济禅院,是澳门本土佛教有史可考的最早纪录。关于普济禅院的始建年代,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该寺创建于明天启年间,其根据是院内存有一块名为“祀坛”的碑石。据说该碑石“高逾四尺,是花岗岩石,俗称麻石,中间刻着‘祀坛’两个大字,两边各有一行小字,一为‘天启七年七月吉日立’,一为‘南邑许望官喜舍’。”又据说,....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近现代中国佛教史上的南京毗卢寺

近现代中国佛教史上的南京毗卢寺  何建明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位于南京市的毗卢寺,在近现代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毫不夸张地说,它不仅是近现代中国佛教革新运动一个不可替代的中枢,也是中国佛教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标志性道场。具体来讲,毗卢寺的历史重要性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清末,毗卢寺受湘籍南京官员和驻防官兵的护持....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音调未定的现代性 ——历史丕变中的“新佛教”叙事

音调未定的现代性 ——历史丕变中的“新佛教”叙事   作者:宣方   来源:巨赞大师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论文   在沧桑巨变中的近现代,整个亚洲佛教传统重新诠释自身,回应现代性的批判,力图重建自己与现代社会的意义关联,从而捍卫自身合法性。在汉传佛教响应现代性挑战、重建自身合法性的宏大工程中,二十世纪波澜壮阔的人间佛教运动,无疑是众多尝试中最为醒目的一种形态。而....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用心血凝成的一部名山佛史——评《五台山佛教史》

用心血凝成的一部名山佛史——评《五台山佛教史》  王士召  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五台归来不看庙。”它说明:一、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首府;二、五台山佛教寺庙数量最多,式样最全,历史也最悠久;三、五台山佛教最能代表中国佛教发展的水平,抑或就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缩影。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其影响是无可估量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世界级的佛教圣地,迄今为止还没有....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中国佛教的社会形象和历史发展趋向

中国佛教的社会形象和历史发展趋向  王志远  任何社会形象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存在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对社会形象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历史的趋向,将决定社会形象的取向。中国佛教身在世间,概莫能外。  迈入21世纪已经是第七个年头,21世纪的中国向何处去,已经越来越清晰。胡锦涛主席于2005年9月在联合国 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在2006年新年献词中重申:“携....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凝固的历史,积淀的文化——梁启超故居与弘一大师故居修复始末

凝固的历史,积淀的文化——梁启超故居与弘一大师故居修复始末  李载道  一、引 言  在两天的学术研讨会上,聆听了几位高僧大德和专家学者对“人间佛教”研究的论见,受益匪浅。非常感谢主办单位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谈谈“梁启超故居与弘一大师故居修复始末”。  梁启超与弘一大师是对佛教的研究与实践做出重大贡献的两位大师。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史上....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信仰转型:从大师型到仪式化——永明延寿的禅净合一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信仰转型:从大师型到仪式化——永明延寿的禅净合一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上海大学 宗教与和平研究中心 李 向 平   永明延寿禅教融通、禅净一致的思想及其主持编撰的《宗镜录》,对于禅学独盛的时代来说,是一个总结;而对于宋代之后中国佛教多元发展的格局而言,则承上启下。其思想意义已经充分体现在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史的发展领域( 1 )。然而,就其历史意义而言,永明延寿....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赵朴初:历史上的中国佛教

赵朴初:历史上的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久,传布范围最广,影响深远,包罗万象的思想运动和文化运动。它自公元一世纪扎根于中国,以后不断吸收西域和印度新兴学说和学派的成果并和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而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汉语、藏语和巴利语三大系统的佛教。如果我们把自公元前四世纪开始(佛灭后百余年)至十二世纪为止的一千五六百年的印度佛教历史平均....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