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孝爱主页
在线充值
不忘初心,追根溯源,祭拜先祖,家道斐然!
登录
注册
帮助
转为繁体
网站导航
纪念馆首页
纪念馆
生日/忌日
在线讣告
深情感文
时空信箱
时光留影
服务专区
进入个人中心
帮助
转为繁体
0
我的消息
退出
主站
[
切换城市
]
搜索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Toggle navigation
孝爱首页
纪念馆
私人馆
名人馆
恩师馆
恩师馆
家谱
许愿祈福
VIP特权
资讯
新闻资讯
热点聚焦
周公解梦
人物篇
情爱篇
生活篇
物品篇
身体篇
动植物
鬼神篇
建筑篇
自然篇
杂谈篇
殡葬文化
铭文典籍
丧葬祭祀
宗教信仰
风水文化
心灵辅导
政策法规
现代殡葬
易经命理
黄道吉日
服务专区
免费创建纪念馆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常识:出家男子为何称为和尚
问:出家男子为什么称为和尚?和尚是什么意思? 答:和尚原来是从梵文Upqdhyqya(P.Upajjhqya)这个字出来的,这个字到了西域被读成乌阇,到了汉地又读成和尚,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13号
解惑:佛教本身也是无常的?
问:佛教本身是不是也受无常法则的支配? 答:是的。根据佛说,佛法分三个时期:一是正法时期,即佛教兴起时期;二是像法时期,即演变时期,这时期开始有佛像,所以称像法;三是末法时期,即衰坏时期,佛并且曾经说过将来法灭时的情况。诸行无常,佛教也不例外。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13号
正确看待金钱
正确看待金钱,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如果受金钱影响严重,必将失去自我,长期生活在金钱带来的阴影之中。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13号
教义:什么是“因果相续”?
问:什么是因果相续? 答:因缘所生的一切法,固然是生灭无常的,而又是相续不断的,如流水一般,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因因果果,没有间断,这是就竖的方面来说的。从横的方面看,因果的品类有种种无量的差别。种种品类差别的因果关系固然错综复杂,但其间又有井然的法则,一丝不乱。一类的因产生一类的果,如善因得善果,因与果相符,果与因相顺;一类的因不能生另一类的果,如种瓜只能得瓜,不能得豆。佛教认为因果的法则是....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13号
名相:无造物主是什么意思?
问:无造物主是什么意思? 答:是否定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即十一义中的无作者义。因为既承认诸法因缘生,就不能承认有个独立的造作者。任何一个因都是因生的,任何一个缘都是缘起的,因又有因,缘又有缘。从竖的方面推,无始无终;从横的方面推,无边无际。由此而得出结论:没有绝对的一个因。缘起论者,不仅应当否认从口生出婆罗门的人格化的造物主,而且也应当否认作为宇宙本源的理性化的存在。从另一方面说,缘起论者固然....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13号
佛教的理想要求人人出家?
问:佛教的理想是不是要求人人都出家呢? 答:根据佛教教义和它的制度来说,出家应当是佛教徒中少数人的事。第一、出家的动机要求真纯即确是为求解脱,决心舍弃世间贪爱而出家修道。第二、出家后要求对教理及行持都够标准,如果有室家的欲望,应当自动还俗;如果犯杀盗淫妄四根本戒,则应当摈斥在僧伽之外。第三、出家有许多限制,例如:要得父母允许,要年满二十(求比丘戒、比丘尼戒的),不是肢体不全或精神上有缺陷的,不....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13号
常识:佛教僧侣是神职人员?
问:佛教僧侣是不是神职人员? 答:佛教僧侣仅仅是为求得解脱而出家修行的人,不是担任什么神与人之间的神职。他不应当、也不可能代人祈福禳灾或代神降福免罪。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13号
财富来源
财富的取得不是靠凭空想象,也不是靠不切实际的行为取向,同时考评熟一点一滴的积累来获得的。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13号
生死:临命终时怎么办?
人,当在出生的时候,就已决定了死亡的命运,所以,生的情景未必可喜,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以佛法来说,若不出离生死,都是可怜悯者! 因此,信佛学佛的人,平日所做的佛事,在临命终时最能得力。平日修行有素,命终之后,必可出离生死的凡界,往生佛国的净土。 人死之后的去向,有三种力量来决定他的上升或下降: 随重,随着各自所造的善恶诸业中最重大者,先去受报。 随习,随着各自平日最难革除的某种习气....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13号
“六和敬”是什么?(2)
六、利和同均:在经济上,均衡分配,就是经济的均衡。僧团大众,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大家受用均等。 六和敬之中,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质;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和合的表现。身业的实践,如法共住;语业的谈吐,和雅高尚;意业的动念,清净无染。和乐清净的僧团,便是正法久住的基础,因此,经典中以破和合僧与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同为五逆重罪。 僧是佛法....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13号
首页
«上一页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下一页»
尾页
共7981页,到第
页
确定
在线咨询
CONSULT
QQ客服
CONSULT
微 信
扫一扫
推广合作
EXTEND
分 享
SHARE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