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龙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98475920
本馆由[ 老虎 ]创建于2010年08月22日

被俘觉醒吉田调转“枪口”对鬼子:八旬老人回忆山西第一个“日本八路”(图)

发布时间:2010-08-22 17:10:43      发布人: 老虎
被俘觉醒吉田调转“枪口”对鬼子:八旬老人回忆山西第一个“日本八路”(图)

时间:2005年08月03日22:10  来源:山西晚报 热点排行】【推荐】【打印】【关闭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进入新闻论坛 相关新闻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图)
被俘觉醒吉田调转“枪口”对鬼子:八旬老人回忆山西第一个“日本八路”(图) 
 
  “觉醒联盟”是中国战场上,日本俘虏转变立场后成立的第一个日本人反战组织,他们被中国老百姓称为“日本八路”。作为第一批“日本八路”负责人之一的吉田太郎,是被我新军决死三纵队八总队在山西战场活捉,并感化的第一个“日本八路”。

  8月1日上午,记者在山医大一院见到了当年曾活捉吉田太郎,并见证其改变的新军决死三纵队八总队一大队分队长的张裕龙老先生。身患重疾,病卧床榻,已经86岁高龄的老人向我们讲述了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翼城小村活捉日本兵

  1938年2月份,张裕龙所带领的新军决死三纵队八总队一大队,在曲沃、翼城、闻喜、临汾一带与日寇周旋,经常对敌人进行小规模的游击战斗。

  当年7月12日,张裕龙奉命带着20余名战士在翼城县东坪催运军粮。中午骄阳似火,两个老乡气喘吁吁地跑到他跟前说:“有7个日本兵在翼城县符册村南门外小庙前吃西瓜。”听到汇报,张裕龙立即带部队向符册村赶去。

  在符册村南门外小庙前,张裕龙看到7个日本兵手捧着西瓜狼吞虎咽,突然他们神情紧张,扔掉西瓜,拿起枪就向村内射击。张裕龙只好下令射击。受到袭击的日本兵,掉头就往西逃跑……

  一场恶战,“五个鬼子在追击中被击毙,另外两个鬼子负伤逃到一个窑洞内负隅顽抗。”张裕龙从旁边仔细一看,那孔土窑里有个偏洞,正好隐蔽住鬼子的身体。我军喊话发动政治攻势,可他俩死活不缴枪,不断向洞外打冷枪。此时,站在旁边的老乡出主意说:“用火烧烟熏,不信他不出来。”长竿上捆着点燃的麦秸推进了窑内。枪声停下后,顺着烟势我军冲进窑洞,用冷水浇灭被熏得不省人事的日本兵身上的火,将二人俘虏。

  优待俘虏初识吉田君

  看着渐渐苏醒的日本兵,张裕龙想起了左权将军在上游击战术课时,专门就瓦解敌军俘虏政策对训练班学员进行的宣传培训,并由教员教会了他们简单的日语战场喊话。张裕龙便用刚学会不久的日语,告诉被俘的日本兵“八路军不杀俘虏,优待俘虏”。可是他们毫不理会,眼睛恶狠狠地盯着张裕龙,没有任何求饶的意思,还怪声怪调地喊叫“我的死啦,死啦”,并在他们的脖子上做着手势,要求把他们杀掉。

  因他们两人负了重伤,不能行动,于是张裕龙让战士们找来了两块门板,准备把他们抬回总部队伍。可是日本俘虏死也不肯走,几次从门板担架上滚了下来。无可奈何,张裕龙命令战士解下腿上的绑带,把他们分别捆在门板上,硬是把他俩从曲沃县羊舌村抬到翼城县南常村山西新军决死三纵队八纵队驻地。

  随后八路军把他们护送到八路军总部就医养伤,并进行学习。经过我党俘虏政策的感召教育,吉田太郎政治思想觉悟提高,很快站到了反法西斯的一面,另一名日本士兵则因伤势过重而亡。

  再遇旧识俘虏变八路

  1938年11月,张裕龙随决死三纵队八总队驻扎在长治市北门外捉马村。此时,吉田太郎也被派回决死三纵队八总队政治处做对敌军瓦解工作。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张裕龙发现,吉田太郎已经变了一个人,只见他身着灰色军装,眼睛里充满着生机,整日工作不辞劳苦,生活上也要求和我军吃一锅饭,不接受优待。

  1939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吉田太郎和前田光繁(1938年7月29日在河北邢台双庙火车站被俘)等人,发起组建了日本人在华反战团体“唤醒联盟”,后改为“觉醒联盟”。当时朱总司令亲自前往辽县(现左权县)麻田镇登门祝贺“觉醒联盟”正式成立。吉田太郎,也已经完全脱胎换骨为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八路”。

  日本八路战斗在太行

  作为“觉醒联盟”总队负责人之一的吉田太郎战斗在反法西斯斗争的前沿阵地,给被包围住的日本人宣传八路军俘虏政策,并不断在《新华日报》发表对日军宣传教育的文章。

  1939年12月,吉田太郎被阎锡山反动分子裹胁到阎锡山部队,他发现,阎锡山部队专找跟日军打仗的八路军和决死队作对。1940年4月间,吉田太郎随两名同志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跑回了决死三纵队,后又调到八路军总部敌工部工作,一直战斗在太行山上。

  1944年吉田先生赴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学习。这年冬天,工农学校学员自编自演反战剧《岛田上等兵》,吉田太郎扮演了主角岛田。第一天演出,毛泽东主席亲自前往观看。开始,演出剧只准备在边区政府大礼堂公演三天左右,结果延长七天。因各机关要求演出,一演再演,共演了一个多月。

  抗战胜利后,吉田太郎回到日本和家人团聚,临别的时候他告诉同志们:“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永远站在一起,我要把中国饺子的制作方法带到日本去”。据说,吉田太郎回到日本的一个城市后,开了饺子馆,专卖“中国饺子”。

  本报记者任志霞、李莉 实习生宛婧/文本报记者寇宁/图

时间:2005年08月03日22:10  来源:山西晚报 热点排行】【推荐】【打印】【关闭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进入新闻论坛 相关新闻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被俘觉醒吉田调转“枪口”对鬼子:八旬老人回忆山西第一个“日本八路”(图) 
 
  “觉醒联盟”是中国战场上,日本俘虏转变立场后成立的第一个日本人反战组织,他们被中国老百姓称为“日本八路”。作为第一批“日本八路”负责人之一的吉田太郎,是被我新军决死三纵队八总队在山西战场活捉,并感化的第一个“日本八路”。

  8月1日上午,记者在山医大一院见到了当年曾活捉吉田太郎,并见证其改变的新军决死三纵队八总队一大队分队长的张裕龙老先生。身患重疾,病卧床榻,已经86岁高龄的老人向我们讲述了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翼城小村活捉日本兵

  1938年2月份,张裕龙所带领的新军决死三纵队八总队一大队,在曲沃、翼城、闻喜、临汾一带与日寇周旋,经常对敌人进行小规模的游击战斗。

  当年7月12日,张裕龙奉命带着20余名战士在翼城县东坪催运军粮。中午骄阳似火,两个老乡气喘吁吁地跑到他跟前说:“有7个日本兵在翼城县符册村南门外小庙前吃西瓜。”听到汇报,张裕龙立即带部队向符册村赶去。

  在符册村南门外小庙前,张裕龙看到7个日本兵手捧着西瓜狼吞虎咽,突然他们神情紧张,扔掉西瓜,拿起枪就向村内射击。张裕龙只好下令射击。受到袭击的日本兵,掉头就往西逃跑……

  一场恶战,“五个鬼子在追击中被击毙,另外两个鬼子负伤逃到一个窑洞内负隅顽抗。”张裕龙从旁边仔细一看,那孔土窑里有个偏洞,正好隐蔽住鬼子的身体。我军喊话发动政治攻势,可他俩死活不缴枪,不断向洞外打冷枪。此时,站在旁边的老乡出主意说:“用火烧烟熏,不信他不出来。”长竿上捆着点燃的麦秸推进了窑内。枪声停下后,顺着烟势我军冲进窑洞,用冷水浇灭被熏得不省人事的日本兵身上的火,将二人俘虏。

  优待俘虏初识吉田君

  看着渐渐苏醒的日本兵,张裕龙想起了左权将军在上游击战术课时,专门就瓦解敌军俘虏政策对训练班学员进行的宣传培训,并由教员教会了他们简单的日语战场喊话。张裕龙便用刚学会不久的日语,告诉被俘的日本兵“八路军不杀俘虏,优待俘虏”。可是他们毫不理会,眼睛恶狠狠地盯着张裕龙,没有任何求饶的意思,还怪声怪调地喊叫“我的死啦,死啦”,并在他们的脖子上做着手势,要求把他们杀掉。

  因他们两人负了重伤,不能行动,于是张裕龙让战士们找来了两块门板,准备把他们抬回总部队伍。可是日本俘虏死也不肯走,几次从门板担架上滚了下来。无可奈何,张裕龙命令战士解下腿上的绑带,把他们分别捆在门板上,硬是把他俩从曲沃县羊舌村抬到翼城县南常村山西新军决死三纵队八纵队驻地。

  随后八路军把他们护送到八路军总部就医养伤,并进行学习。经过我党俘虏政策的感召教育,吉田太郎政治思想觉悟提高,很快站到了反法西斯的一面,另一名日本士兵则因伤势过重而亡。

  再遇旧识俘虏变八路

  1938年11月,张裕龙随决死三纵队八总队驻扎在长治市北门外捉马村。此时,吉田太郎也被派回决死三纵队八总队政治处做对敌军瓦解工作。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张裕龙发现,吉田太郎已经变了一个人,只见他身着灰色军装,眼睛里充满着生机,整日工作不辞劳苦,生活上也要求和我军吃一锅饭,不接受优待。

  1939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吉田太郎和前田光繁(1938年7月29日在河北邢台双庙火车站被俘)等人,发起组建了日本人在华反战团体“唤醒联盟”,后改为“觉醒联盟”。当时朱总司令亲自前往辽县(现左权县)麻田镇登门祝贺“觉醒联盟”正式成立。吉田太郎,也已经完全脱胎换骨为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八路”。

  日本八路战斗在太行

  作为“觉醒联盟”总队负责人之一的吉田太郎战斗在反法西斯斗争的前沿阵地,给被包围住的日本人宣传八路军俘虏政策,并不断在《新华日报》发表对日军宣传教育的文章。

  1939年12月,吉田太郎被阎锡山反动分子裹胁到阎锡山部队,他发现,阎锡山部队专找跟日军打仗的八路军和决死队作对。1940年4月间,吉田太郎随两名同志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跑回了决死三纵队,后又调到八路军总部敌工部工作,一直战斗在太行山上。

  1944年吉田先生赴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学习。这年冬天,工农学校学员自编自演反战剧《岛田上等兵》,吉田太郎扮演了主角岛田。第一天演出,毛泽东主席亲自前往观看。开始,演出剧只准备在边区政府大礼堂公演三天左右,结果延长七天。因各机关要求演出,一演再演,共演了一个多月。

  抗战胜利后,吉田太郎回到日本和家人团聚,临别的时候他告诉同志们:“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永远站在一起,我要把中国饺子的制作方法带到日本去”。据说,吉田太郎回到日本的一个城市后,开了饺子馆,专卖“中国饺子”。

  本报记者任志霞、李莉 实习生宛婧/文本报记者寇宁/图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