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龙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98475920
本馆由[ 老虎 ]创建于2010年08月22日

镌刻在心底的音符——访解放太原攻城主力团参谋长张裕龙

发布时间:2010-08-22 17:12:42      发布人: 老虎
镌刻在心底的音符——访解放太原攻城主力团参谋长张裕龙

    对面坐着的这位当年的战士已不再年轻,岁月的流逝已把他送进了人生的夕照街。仔细端详眼前这位慈祥的老前辈,我在想:55年前,血气方刚的他是如何带着两门用来打坦克的战防炮登上了解放太原的城头;又是如何冲进战火弥漫的并州街巷,奋勇指挥部下,向困守太原的顽敌射出“致哑”的炮弹。

    老前辈双手递给我一只皮夹子,里边插有一张精心保存的照片,戎装在身,风华正茂。这就是他——29岁时的张裕龙,攻打太原那年留的影。我们常说:生命如歌。如果真是那样,每个人的人生之歌必然会有几处最强音镌刻在心灵深处,并滋养着自己反复吟唱。毫无疑问,解放太原就是张裕龙心灵深处的难忘之歌。说起那段岁月和那场战役,这位如今已84岁的老人依然历历在目,就像打开了自家的藏宝箱,如数家珍,仿佛又引领我走进那个军徽闪耀,金戈铁马的年代。

    太原战役打响时,张裕龙已是18兵团179师537团的参谋长。历时8个月的解放太原战斗,为张裕龙的记忆之库储存了许多终身难忘的“镜头”。

    1949年4月22日,已是太原激战的前夜。老人所在的537团阵地距东城墙只有百米左右。当时,挟全国解放的频传捷报和我军绝对的炮火优势,全团将士斗志昂扬,信心百倍,他们一边对敌人的扫射轰击予以毁灭性还击,一边加紧构筑工事,准备迎接攻城号角吹响。那天早晨,537团二营营长和教导员来到了该营阵地观察所,可就在他们潜心观察地形,研究作战方案时,被城墙根下“伏地堡”内的敌人借着细微的阳光发现。刹那间,一梭机枪子弹扫射过来,营长的脸上立时溅上了鲜血。营长以为自己受伤了,可摸摸脸又没有疼痛之感。他转眼一看,教导员已躺在血泊中牺牲了。永失战友的营长用随手所带的毛巾擦干脸上的血迹,强压悲痛与愤怒的心情,将各连连长召至阵地前沿继续观察敌情,熟悉地形,布置当天的战斗任务。终于,在夜幕降临时,二营向敌人发起猛攻,并取得了完全胜利,为24日的攻城战友创造了条件。

    张老前辈家的茶几上,摆放着他为接受这次采访归整出来的资料。其中一本墨绿色封皮的《革命战争史简编》,是关于他所在的179师创建成长和战斗的记载。书上画有很多道道、框框和红色涂抹,显然这本书老人已详阅多次。他翻到135页让我看,在写有总攻太原战斗中牺牲人员情况一段的末尾,有老人工工整整用钢笔填上去的12个字:五三七团二营教导员李金河。也许,原书把李教导员遗漏了。

    就在老前辈讲述的空当,他的儿子推门而入:“爸爸,我们小时候你老给我们讲那些故事,那多感人哪,你给人家记者也讲讲”,老人对我微微一笑:“他说的是登城时牺牲的那几个无名战士。”

    1949年4月24日,总攻战役打响了。张裕龙所属的179师担负着主攻太原东城的第一梯队重任。而该师535和537团的一营和二营,又是登城的两支突击队。攻城信号发出后,东山上1300多门大炮齐发,顿时硝烟弥漫,天昏地暗。不到半个小时,50多米外的城墙已看不见了。接着,50多名工兵爆破手奋勇前行,对城墙上尚未被炮火彻底打开的豁口强行爆破,终于开辟出一条登城道路。当登城的军号响起时,突击队的战士们头戴钢盔,身穿炸弹衣,争先恐后,勇猛冲杀,在滚滚硝烟中终于让胜利的红旗飘扬在太原城头。

    张裕龙同登城突击队一起登上城头后,发现敌 人架在一座水塔上的两挺机枪正向我军射击。他立即指挥部下用战防炮弹还击,让其“哑口无言”。他同时告诉部下:“打下太原就是咱们的了,不要打水塔中间,以防打坏水塔,从侧面打!”

    太原城攻破了,将士们杀入城内,与敌人展开了巷战。然而,在城墙的豁口登城处,537团的10来名战士已长眠于此,他们都才20多岁。登城时,将士们都在奋勇作战,谁也无暇知道有人牺牲,还是后续部队赶到时发现了这些无名烈士。团长张国斌和政委张向善一起来到他们的牺牲地,安排了烈士的后事,擦干眼泪,又走上了战场。说到这里,老前辈告诉记者,如今在牛驼寨烈士陵园,还有537团的烈士墓碑。

    是啊,为解放太原,我们付出了4万5千多个生命的代价。而这其中,又有多少无名英雄?我们愿意相信,那几个无名战士就长眠在牛驼寨,我们怀念祝福所有为解放太原而牺牲的英灵。
    在我们征集太原解放见证人的启事登出后,许许多多的读者打来电话诉说经历,畅谈感受。其中有一位叫管能福的老师傅说,他当时在西北制造厂工作。太原解放时,他的感觉就是“天亮了”,久阴的天空出了大太阳,当我把这些告诉张老前辈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是啊,那时我们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老百姓对我们是真心欢迎啊!”

    张裕龙有个警卫员叫陈士林,登城时把鞋给丢掉了。只好光着脚走进太原城。当他和部队来到五一路时,街上的老百姓发现了这个光脚的战士。路边群众从家里拿出鞋让他穿上,他却告诉人家:“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结束战斗后他退出太原城,还是一双赤脚。

    攻破城墙后,杀入城内的将士与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搏杀。然而,困守半年多的敌人已设置下重重路障,很多大路不能通行。无奈,将士们只好炸开老百姓的院墙通过。当亲眼看着自己的家园遭炸被毁时,百姓们却热烈地鼓起掌来。因为他们受欺压的时间太长了,掌声就是他们心声的迸发。那时,有的群众还热情地为进城将士提供情报,引路当向导,与战士们一起消灭敌人,解放自己的家园。

    与张裕龙这位革命老前辈面对面,听他讲那过去的革命故事,跟随他一起走进解放太原的硝烟岁月,一上午时间就像一闪的瞬间。我知道,老人还有许多话想和我说,还有许多故事要讲给我听。因为对他而言,往事并不如烟。反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心底的影像愈加清晰。他缅怀自己的戎马岁月,珍惜自己的人生历程。他想见自己当年的战友,也想回战斗过的地方旧地重游。而对那些已经长眠地下的英烈,他则寄托着深深的哀思,然而,我不得不和他说再见。当我起身告辞时,我认真审视了他的家:一套老式的住房,一只简朴的茶几,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平柜,几盆普通人家的花草,一组用人造革包裹做成的“资深”沙发……时尚、豪华、富贵与这位功臣老人相距甚远。这难道仅仅是因为年龄的缘故吗?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了很多,很多……(宁沁萍)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