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与弼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86384430
本馆由[ 崇仁学人 ]创建于2011年03月17日

生平经历

发布时间:2011-03-17 10:55:58      发布人: 崇仁学人
        吴与弼一生不应科举,讲学家乡,屡荐不出。正统十一年(1446),由山西佥事何自学荐举入朝,后御史涂谦、抚州知府王宇也一再荐举,他都谢绝不出。景泰七年(1456),御史陈述又荐举他入阁讲学,帝下诏江西巡抚韩雍前往礼请,他又辞谢不出。天顺元年(1457),大臣石亨与大学士李贤上疏荐举,并派人前往征召吴与弼进京。第二年五月,授为左春坊左谕德,他上疏请辞。英宗召入文华殿,咨询其因,他以“浅陋之学,衰病之躯,有负期待之重,岂敢窃禄为官”力辞。后又多次上疏辞职,并由其子向吏部告以病重,才得以允准。辞官归里后,在呈英宗的谢表中力陈十事,说:“一曰崇圣志,二曰广圣学,三曰隆圣德,四曰子庶民,五曰谨命令,六曰敦教化,七曰清百僚,八曰齐庶政,九曰广言路,十曰君相一德同心。”词语恳切,获英宗嘉许,派人护送回乡,并命地方官按月支给仓米,以示关怀。成化五年(1469)病故于家。
  吴氏一生于理学笔志不渝,刻苦奋励,七十年如一日,虽生活清贫,躬耕自食,然淡泊自乐。虽然如此,其节操仍多遭物议。究其原因,一是为权臣石亨作年谱序,颂其“盛德”,世谓其“自附匪党”;二是其弟鬻祭田涉讼,吴“褫冠蓬首,跪讼于庭”,有失道学体统;三是“求名太急”,不愿屈就太子师。再加之他在理学上“种心作意”,不能恪守朱说,故卒后不得封谥,不得从祀孔庙。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