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与弼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86384430
本馆由[ 崇仁学人 ]创建于2011年03月17日

思想观点

发布时间:2011-03-17 10:55:37      发布人: 崇仁学人
         吴与弼虽无儒家理学师承,却研治甚早。其主要讲身心修养,并不重视天道自然。他认为,圣人教人,就是修身,修身然后可以治国平天下。其修养身心以及治学方法,多得自朱学,但也自有体认,其“体认”又往往偏离朱学。他认为,为学目的无非是存天理去人欲;为学的过程就是变化气质;而变化气质的方法,主要为读圣贤书,体会圣人遗言。以充实吾心固有之仁义礼智。读书的目的是“反求吾心”,这种反求,不是“直截”和顿悟,而是一个对吾心不断涵养、磨洗、启发的过程,如此积功久之,才能使吾心固有之善发露,从而达到“反求吾心”的目的。吴氏强调,读书是涵养德性的本原,认为在玩味体验“圣人之道”中,即可浃洽身心,如能专心循序熟读,积久自然有得。因而读书“须要打岁月方可”。这与朱熹将读书作为格物穷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反对以“读书类推反求”的思想有别。吴与弼认为,“吾心固有,本具一切,只是被气禀所拘,蒙有尘垢,故须通过刻苦的浣洗功夫,去其尘垢。他曾有诗自谓“十年磨一镜,渐觉尘境退”。这种“洗心”功夫,包括敬内功夫与日常的集义功夫,他将程颐的“敬义夹持”作为“洗心之要法”。心通过“浣洗”,使之“莹彻昭融”,从而显现本心,达到“反求吾心”的目的。因强调向内径求,主张于“思处”格物,故其对于为学修道功夫,特别重视“平旦之气”的“静观”和”枕上”的“夜思”冥悟。因而人称其学“多从五更枕上汗流泪下得来”。此种“静观”、“夜思”为其理学思想的最大特色。
  吴以“吾心固有”为出发点,以“静观”、“反求”为方法,实乃在朱学中杂人陆九渊思想,所以,清人称其学为“兼采朱陆之长”。其学术思想深受众多儒士所推崇,形成当时一大学派----崇仁学派。
  吴与弼教学,“本之以小学、四书,持之以躬行实践”,常用程子的话勉励学生说:“言人,当以圣(圣人)为志;言学,当以道(指法则、规律)为志。然进修不可躐等(越级),必先从事于小学,以立其基;然后进乎大学,以极夫体用之全。”要求学生循序渐进,打好基础;不要好高骛远,一步登天。从其学者数百人,不少学生均成为后来的名人学者,如胡居仁、陈献章、娄谅、胡九韶、车泰、罗伦、谢复、周文、杨杰、饶烈等笃学之士。其弟子后又分成两派,陈献章得其“静观涵养”,遂开白沙学派之宗;胡居仁、娄谅等“得其笃志力行”,遂启余干之学。于此可见其历史影响之大。与弼品德高洁,襟怀坦白,不计个人恩怨,而学识渊博,人称“康斋先生”。
  吴与弼重求心得,“不事著述”,故其著作不多,主要有语录体之《日录》一卷。今有明末崇祯刻本《康斋文集》12卷。清康熙间将其《日录》汇入、《广理学备考》,称《吴先生集》。文章效法欧(欧阳修)苏(苏洵父子),认为古文虽然平易,寓理却很精深。他的诗文大都是积中发外之作,风格清明峻洁,曲折纡余,读了能使人自然兴起。有诗7卷,奏议、书信、杂著1卷,记、序、其它各1卷。其诗不下千首,绝句更具特色,诗文清新流畅,淳实近理。文集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