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为何偏向国民党
对胡适为何偏向国民党,一直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
先前我的看法是胡适一生喜欢正统,不喜欢“匪”。
1929年7月2日,胡适在这天日记的末尾似乎专门记下了这样几句“心里话”:
“我们的态度是‘修正’的态度:我们不问谁在台上,只希望做点补偏救弊的工作。补得一分是一分,救得一弊是一利。”
1928年4月30日,在上海的胡适已经要接公学校长了。他在这天日记里说了几句既是表白也是牢骚的话:“我太腼腆,不配应付这个民族里的人。沈从文的小说(《旧梦》)里一个女人说:‘你放痞一点,你就成功了。’我不能‘痞’,也不想成功。”
再往前翻,1928年4月25日这天的日记中,胡适从当时《中国国民党革命理论》中抄下了一段话,这段话是这个“理论”的第三篇《反共后中国国民党出路之商榷》的结论:
“统一党内革命理论,严密党的组织,领导国内的有产阶级,中等阶级,统率无产阶级,附属阶级,完成政治革命;联合世界上承认私有财产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废除不平等条约;领导急切需要民族主义革命的国家,成一联合战线;以和平改良方法,解决社会问题,防止不合人道之共产党,使全世界各阶级人类得以共存,以共进于大同:是中国国民党唯一的出路,亦即是中国国民党员今日唯一的责任。”
读了这段话,似乎可以加深对胡适当年为何要偏向国民党的理解。这几行结论中有几点都符合胡适思想,比如“承认私有财产制度”,比如联合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比如“以和平改良方法,解决社会问题”,比如“防止不合人道”,比如“使全世界各阶级人类得以共存”,这些,应该说都是胡适所赞成的。
而当年孙中山创立这个组织(一开始当然不叫“国民党”这个名字)的本意,用当时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给杨杏佛信中的话说:“尝见先总理当日立党之旨甚宏,争取宽大,人能自新,不惮与人为善,故所至闻风而化,遂能完成革命之大业。”(见44卷胡适全集第31卷第192页)
此与胡适思想亦颇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