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授学生最多的不是学问,而是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
丁淦林喜欢教书,喜欢与学生交流。他常说:“与学生的关系使我的心态非常舒畅、年轻化,这是其他任何职业都不可能有的。”数十年来,丁淦林也总结了一套独特的择才标准与育才之道。他认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最重要的。作为老师,绝不能排斥同自己个性不一样的学生。老师应该尊重不同个性的学生和不同的思想。为此,丁淦林带的学生里面有研究中国的,有研究外国的,有研究新闻史的,也有研究新闻理论的,还有研究传播学的,但他都不排斥。对于研究新闻史的,他可以直接指导其研究内容。对于其他不熟悉的领域,他不能直接指导内容,但可以从方法和材料选择上给予指导。
丁淦林说:“我传给学生最多的不是学问。因为新闻学科本身的东西就是这些,也没有什么秘密好传给他们。我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两点:一个是治学态度;一个是治学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传授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他正确的思维和做学问的方法,树立做人治学的典范作用。”
作为新闻史学专家,丁淦林认为,培养新闻史教师的两条重要原则就是“通”、“专”并举和注重掌握第一手资料。比如,过去凡是从事新闻史研究的老师,我都要求他们对这一门课程要能通讲,也就是对整个脉络有全局的了解。此外,他还要求新闻史老师要有自己的领地,也就是自己的专长。只有“通”、“专”并举,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史教师。
复旦大学新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传统和特点,就是回到第一手材料分析。丁淦林说:“人家介绍得再好,也是人家的第二手看法,不是原始的。对第一手资料的重视,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治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