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均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5012252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8月11日

李景均-北平期间

发布时间:2010-10-14 16:23:24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执教历程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李景均一家随校举家迁往南京。同年,其金陵大学的导师出任北京大学农学院院长,他邀请李景均出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农学系主任兼农业试验场场长,李景均欣然前往。此时李景均才34岁,为北京大学当时最年轻的一位系主任。
  1948年,李景均的英文版《群体遗传学导论》一书由北大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李景均在1946年至1948年撰写的。该书的完成,用李景均自己的话来说,是“一半来自自己的脑子,一半基于在成都时抄写的文章”。该书出版后的第二年,李景均在美国的弟弟自费翻印了500本,在美国出版。
  1949年9月,北大、清华、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院合并,成立了北京农业大学。在校务委员会主任乐天宇(行校长职,兼党总支书记)主持下,学校效法苏联李森科1948年“消灭”摩尔根学派的做法,停止李景均主讲的《遗传学》、《田间设计》和《生物统计》三门课程,并将李景均的《遗传学》换成李森科学派的“新遗传学”。乐天宇认为,这些课程是“资产阶级的”、“为马尔萨斯人口论服务的”、“唯心的”、“反动的”、“伪科学”,“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李景均从此无课可上,被晾在了一边。
  尽管乐天宇仅仅是校务委员会主任而无任何行政头衔,但凭借其老革命的资历及执政党的地位,乐天宇的话远较当时北京农业大学校长的话有分量。不久,李景均间接地接到一个要他辞去系主任的消息,他第二天就辞去了系主任的职务。乐天宇及其随从曾试图在李景均手下招募一些能批判李景均的人,但均未成功。

学术争论

  随着对摩尔根学派的诋毁攻击甚嚣尘上,对个人的批判打击也逐渐增多。一个李森科的追随者发现,除了摩尔根,还有一位叫“Melanogaste博士”的“反动遗传学家”!(作者注:Melanogaste为黑腹果蝇的学名).
  当时对李景均的一个指责是,李景均是在反动教育系统下培养出来的人,从未接触过“进步”思想,所以不懂李森科学派的新概念。为了证明这个指责是毫无根据的,从1949年7月开始,李景均与陈延熙副教授合作,把李森科的代表作《遗传及其变异》,根据杜布詹斯基的英译本翻成中文出版。与陈延熙副教授的合作,一方面是因为李景均与陈交情较深,且陈的中文更为流畅,另一方面也因为陈与官方关系良好,翻译完后出版的机会更大一些。事实上,乐氏在得知李景均在翻译李森科的书时就极力阻扰,并散布谣言说,李景均的译本是根据另一个“反革命遗传学家”(指杜布詹斯基)的英译本翻译的,只能歪曲李森科的学说。幸运的是,经胡乔木审阅后,这本译着很快出版了,且出版后仅几周就售出了几千本之多。
  李景均为该译着写了一篇意味深长的《译序》。他写道:“农学博士、列宁全苏联农业科学院院长李森科院士的轰动世界的遗传理论究竟是什么,是大家急于了解的。本书便是他的一本基本着述。在这本书里,诚如齐门乃夫所说,他阐发了米丘林遗传学的理论基础。”“这本书是一本理论着作,必得仔细研读体会,才能了解其理论的真谛。”整个序言不失客观尊重,亦无娇枉做作粉饰献媚之嫌。
  这本出版于1950年1月的译着和这篇《译序》,充分表明李景均对于米丘林学说及李森科学派并非他人所说的那样是一窍不通。
  随着《遗传及其变异》译着的出版,李景均对米丘林学说及李森科学派一窍不通的谎言不攻自破。乐天宇之流就又换了一种伎俩。他们又散布谣言说,李景均曾骂苏联为“赤色帝国主义”。在当时,官方的政策是向苏联“一边倒”,任何批评苏联的言论都可视为间接批评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因此,这种对苏联的称呼不啻为一种反党反社会主义、可置人于死地的言论,还有人说,李景均的太太是美籍华人,好几次去美国大使馆(当时尚未撤走),“不知道他们搞什么鬼”。这些谣言和言论,无非是想把李景均描绘成亲美反苏的“反动分子”。其无中生有,指鹿为马的伎俩,令人扼腕。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