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言:不要玩艺术,要普及艺术
嘉宾:
刘敏言(《赵氏孤儿》艺术总监)
●《赵氏孤儿》演了几百年,有各种版本,影响很大。它吸引戏剧的魅力是什么?
刘敏言:有种说法,中国戏剧文本的代表是“一个半”戏。半个是《雷雨》,一个就是《赵氏孤儿》。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悲剧意义是它最迷人的地方。我们改编它,是从当代人对民族道德的呼唤出发,程婴救孤,救的不仅是一个复仇的种子,还是一种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善与恶面前的整体态度。
●通过《程婴救孤》,你们对老戏新编或者说经典重排有什么经验?
刘敏言:这个戏完成了经典名剧的现代转换。它既不是颠覆性的也不是照本宣科,既不是叱咤一时的导演手法,也不是传统老艺人的手笔,而是一种很能够普及的艺术风格,是一个乡土版的《赵氏孤儿》。它的价值取向、情节增删、人物性格的强化都要面向当代观众的心理。
它的舞美很现代:青铜器底色的舞台,威武的宫廷大门、立体的转台和平台,具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深邃感。它的表现手法也是现代的,甚至有电影蒙太奇的手段:在“老程婴,坏良心”的童谣咒骂声中,程婴蹒跚走来,大雪纷飞飘下,程婴的胡子逐渐由黑变白,那种内心的苍凉是非常具有震撼力的。
●这部戏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刘敏言:它带来的效益毋庸置疑。它获得了很多奖,得到了一片赞扬,在经济上,这个团现在的演出戏码由原来的几千元涨到了一两万元。更重要的是队伍人心稳定。河南省豫剧一团是常香玉老师的老班底,号称“天下第一团”;二团影响不大,原来不被看好。李树建来了以后,很有开拓精神,排了这出戏,一个戏,救活了一个团。
排这个戏,我们的原则是不到外面借一个人,全部用团里的演员,今天参加大赛,明天就可以演出。队伍就得到了锻炼。现在这个团不存在青黄不接,因为从这个戏起我们就着重培养了十多个年轻演员———这台戏就全是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