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言评《我的人才观》
看到书后,一开始没有太在意,以为是一本平常的书,我一看书的首页,就发现这不是一般的书。一看作者叶传林的照片,一个好人,一个青年人,一个聪明人,可能,一个有作为的人。
仔细翻看,这书写得确确实实很有味道,因为探讨的是人才的问题。在我们国家,可以说都有自己的人才观,哪位领导没有人才观?没有人才观,怎么提拔他的部属?我们国家十三亿人口,人才济济,人才辈出,到处是人才。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人才?
我看叶传林道出了不同一般的人才的观点。他提出六个字,“仁爱”、“虚心”、“毅力”三要素。仁爱怎么说,他把仁爱分为三个层次:自爱、仁爱、博爱,说得非常好。最低的是自爱,爱父母、家庭、子女,爱与自己比较近的人,这是最低层次,自爱有爱心,它比哪个儿子长大后,虐待他父母的好;第二层次是仁爱,爱同事、爱朋友,愿意为大家做事,这就上升了一个层次了;最高境界是博爱,让天下所有的人幸福,愿意为天下所有的人作出牺牲、作出奉献,这是人生最高境界,这是爱的最高境界。文中提到了鲁迅、孙中山、邓小平、钱学森,还有胡锦涛、温家宝。这三个层次的爱,我认为讲得很好,我就和孩子们交流,“你们的爱属于哪一个层次”?大家都说第三个是达不到的,第二个有一点,最基本的是第一个,大多数普通人还是自爱的,是在自爱这一层面,而有些人连自爱都做不到,比如那些卑劣的、恶毒的小人行径。所以,我从这书中悟出很多人生哲理。和下一代交流时,他们也觉得就不错,挺好!我说我希望你们要保持自爱和仁爱,向博爱努力。
第二点,他这个书观点新颖,看起来很浅显,实际上很有哲理,有些话讲得很平凡,但是很经典。
再者,我觉得这书是有感而发。我对他的出身不太了解,但是他在部队经历了考验,他的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他举的大多数例子,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谭千秋和“范跑跑”谁是人才?提得很尖锐,当然,回答很肯定。他把问题提出来了,不是有感而发吗?什么是人才?怎么用人才?人才标准到底是什么?整天我们讨论、探讨,大学里还有人才学,专门讲一个学期。什么是人才?实际生活中,人才不少,庸才也不少,奴才也不少,包括我们的国家公务员队伍。他有感而发,笔锋很尖锐,他没有针对哪一个人,哪一个单位,但是毕竟是社会现象,在我们的队伍里,不乏书中所摒弃的人。比如陕西出现的“华南虎事件”,周正龙,一个老农民,借个照相机,用一张有老虎相的破年画,照一张相,就能瞒天过海地制造出“华南虎”来了。政府还为此召开新闻发布会,奖励2万元的奖金,向国家申请上亿的资金,建立基地。我就纳闷了?我们那么多的公务员干什么去了?那么多有专业知识的领导干什么去了?我确实感觉我们国家太需要人才啊,需要真正的人才啊!需要叶传林这样的人才,一个有爱心的、秉公的、有毅力的、有见地的人才。所以,我说他这本书是有感而发的。对当前,无论对城市、无论对农村、无论对机关、无论对学校,都是有实用价值的。所以我读这本书,感觉这本书有它的社会价值、认识价值、认知价值,甚至还有它的珍藏价值,
我和叶传林同志素不相识,无任何交往,但是看了他的书之后,我认为这是一本好书,这是我们需要的书,比那些书里充满悬念、概念、新概念、新名词,令人眼花缭乱、听不清、看不懂的书价值要高得多。有些书说到底就一句话,谁也看不懂,评委也看不懂,认为看不懂那叫“真水平”。反观这本书,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一片爱心、一片善心。
叶传林这本书文风朴实,深入浅出,讲得深的地方,讲得很深;讲得浅也很浅,但是浅是为了说明深,深入浅出令人读而不忘,这是好书。这种文风也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现在的文风有很多不正之风的情况,穿衣戴帽、胡说八道,为了凑字数,为了赶大部头,为了赶名作,想当经典。你想当经典?可惜你不是经典。你想把自己的书当作经典,可能,你本身不具备经典的条件,经典是捧出来的吗?经典是说出来的吗?经典是炒出来的吗?一字一板,文风朴实,那才是真正的好书。现在,文风上有很多不正之风,叶传林这本书,文风就是非常好,非常正;内容是主旋律,文风也是主旋律。
现在我们很多作品,包括电视剧,胡拈八扯,戏说比比皆是。有的一搞就是上亿,搞大片,搞震动世界,只是一个首映式,就能花几千万。干什么呢?能有多少人看啦,农民看吗?他们想看也看不懂,我都看不懂。他们这些明星是干什么,到底想把中国电影和文化引向何处?有的拿着几亿的巨额资金去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还是像叶传林同志这样,踏踏实实地做事,办好企业写本书,留给人民、留给群众、留给历史。
我希望,他的第二本书能尽快出版,我相信他还会写出第二本、第三本……甚至第十本。因为从书本里看出来,这个年轻人才华横溢,文学功底相当好,你看他不动声色,文风很淡定,非常朴实的人。
注:作者系河南省艺术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刘敏言,本文根据发言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