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新华社记者张紫赟
张记者:您好!
下面就您的问题一一回复。
一、老师上课的特点风格
我是老师2004级的硕士生,2009级的博士生,前后近6年,跟随老师学习。老师上课的特点风格可以归纳为:
1、知识渊博,课堂知识容量大
老师自山大毕业后,即从事历史研究和教学,终年潜心学术研究,知识渊博,给我们讲起课来,旁征博引,举一反三,滔滔不绝,知识容量很大,课后让人回味无穷,很有教益。
2、注重方法和思路的引导
老师先后给我开的有《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思想史》、《皖籍史家研究》、《文献学概论》、《版本目录学》等课,这些课程,他都先介绍各个相关专题的研究现状,学术界重点研究的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可以进一步研究,高屋建瓴,给我们一个很宏大的视野,听过后,收获的不仅是丰富的历史知识,更多的是做学问的方法、思维的逻辑、看问题的视角。
3、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老师上课,不是照本宣科、一言堂,经常让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看法,有时候还专门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准备后,自己展开讨论,同学们有时候展开交锋,争得面红耳赤,在这种争论中,我们的思路得到拓展,思维得到发散,今天看来,是很有效果的。
4、循循善诱,有条不紊
老师上课,抑扬顿挫,循循善诱,有条不紊,听起来是种享受,尽管老师教授的科目,没有很大的趣味性,都是很冷僻的学问,但在老师讲授时,一点也不感到枯燥。
二、老师的学者品格
1、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
老师在学术上,尽力求真,力求实事求是,他的很多文章都是考证文章,尽力还历史以真相,河南的所谓“曹操墓”出土后,不少人都加以附和,某些中央学术机构也加以认同,老师没有人云亦云,他通过缜密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大胆加以怀疑。
2、极强的社会责任感
老师是一介书生,无权无势,但他有着传统儒家的入世精神,他给小孩取名右儒,古代以右为大,右儒就是期望小孩重视儒家思想的修养,就是对儒家精神的信服。他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知识分子要积极地参与社会改革的进程,他很早就入了共产党,积极为党的事业工作,他在工作的三个单位,都担任过系主任,高校的系主任,只有干事的权利,没有官员的待遇,繁重的行政工作,极大地了耗费了他的时间,师母曾以离婚相要挟,不让他当那个吃力不讨好的主任,但他出于对学校发展的考虑,仍坚持下来,在安大历史系系主任任上,为安大历史系的发展,做出了有口皆碑的成就。历史学一级博士学位点申请成功后,他答应师母,要好好休息一下,可是,系里千头万绪的工作,都要他过问,我有时看他太累了,建议他找其他老师帮着做,他说老师们搞学术、搞教学都忙,不麻烦他们。
3、坚韧不拔地追求学术
老师出生于皖北砀山的农村家庭,世代务农,他是家族的佼佼者,经过艰苦的奋斗,考上大学,走上了学术的路子,他在学术的路上,坚韧不拔,勤奋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学术的高峰,虽英年早逝,但给我们留下了70余篇学术论文,好几部独著或合著的专著,看他书房的藏书,就可看出他在学术的路上作出过怎样艰苦卓绝的奋斗。他曾用他的经历,教育我要努力奋斗,他自己也感慨,一路走过来,不容易。
4、关心学生
作为一位老师,他对自己的学生,都关心之至,在学业上,严格要求,严加督责,在生活和工作上,都细心关照,任何问题,只要向他求教,他都一丝不苟地帮我们分析解决,千叮万嘱,不厌其烦,在老师身边学习这些年,有时到他的书房,有时在他的办公室,听他的教诲,如沐春风,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老师恨不能将所有的知识和经验都教给我,到吃饭时间了,他还在滔滔不绝,如今再也没这样的机会了。每学期,他都要找机会破费请学生到饭店聚聚,这成了惯例,师生在酒桌上,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随意交谈,其乐融融,这也成了永远的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