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68岁泰斗陈祖德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18841841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23年03月01日

陈祖德:《超越自我》三

发布时间:2012-11-02 11:03:16      发布人: 一米阳光

  就在我10岁的那一年,一天顾水如先生高兴又有些神秘地跟我说:“祖德,今天有个人要找你下一盘呢。”

  经常有人找我下棋,这不算什么新鲜事儿,但顾先生的神情却使我觉得有些好玩。“谁呀?”我问道。

  “是陈毅市长,他可是个大人物。”

  陈毅市长?虽说我还是小孩,但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和陈毅市长下棋,我感到新奇,不过,也有些害怕。“顾先生,他下得怎么样?”

  “下得不错,像他打仗一样有气魄。不过你跟他下不用像平时那样真刀真枪,要注意点分寸。”

  “噢,知道了。”

  顾先生还有些不放心,一路上再三叮嘱我跟市长下棋要讲礼貌,不能杀得太凶。

  我们来到了陈毅市长的家。会客室里已有不少人了,有好几位是上海市的领导同志,还有几位是我认识的围棋名手。陈毅市长实际上个子不算很高,但在我看来他非常高大,也许是因为他的气度不凡吧。他身上有着那么一种帅气,只有陈毅才有的帅气。

  陈毅市长见到我微笑着说:“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我这个人本来就怕生,怕说话,见了陈毅市长更是畏缩不前,说不出话来了。顾先生马上替我说:“他叫陈祖德。”

  “陈祖德,我们先来较量较量。”陈毅市长说罢,爽朗地笑了起来,大厅里的气氛顿时活跃了。

  坐在棋盘旁我可不害怕了,一拿起棋子,顾先生的千叮万嘱都忘到九霄云外。我下棋可从来没客气过,也不懂得如何在棋盘上谦让。我把自己学到的本领都拿了出来。陈毅市长也聚精会神地思索着。他下的棋尽管在细小方面有不慎之处,但思路开阔、气势磅礴,很有一种令人叹服的大将风度。我一看陈毅市长真行,于是猛杀猛砍,步步紧逼,非要击溃对方不可。面对我的凌厉攻势,陈毅市长指挥若定,从容应战。棋势越来越紧张,顾先生看了心中暗暗着急,恼我这小鬼太不懂事,为什么如此认真:你这个陈祖德,怎么没大没小的,怎么可以赢陈毅呢?你必须输给他呀!一路上我跟你讲了那么些道理,都白说了?唉,你这个孩子怎么那么死脑筋!

  顾先生是怕我一旦优势太大,陈毅市长那边不好办。他大概又想起以前他跟段祺瑞下棋的情况了,于是连连使了几次眼色,希望我能醒悟过来。但我哪有心思注意旁观者的神情,还是一味搏杀。顾先生急了,干脆和另几位高手走到陈毅市长身边帮他出谋划策。陈毅市长的棋艺本来就相当高明。如今又有了仙人指路,便如虎添翼,不一会儿就击败了我。

  顾先生和几名棋手都称赞陈毅市长的棋艺。陈毅市长乐了,他说:“那不是我高明,是我的参谋高明。我这个司令如果没有参谋,就要在这个小孩面前摔跤子了。”他又抚着我的头说:“后生可畏呀!陈祖德,下一次我们再好好较量,那时我不要参谋了,看看究竟谁高明。好不好?”

  “好。”

  “你要向老前辈们好好学习,争取早日打败他们。要青出于蓝胜于蓝。”

  我点了点头。陈毅市长这么随和,这么亲切,这么磊落,又这么有风度!我已经那么喜欢他、那么崇拜他了!我从来是腼腆的、拘谨的,但他的爽朗的笑声是这么富于感染力,以至于我那紧张的心情也松弛了好多。

  陈毅市长和大家聊天,我听不少人都叫他陈老总,后来我才知道以前打仗时大家都这么称呼他。

  一会儿,要吃饭了,陈毅市长叫我:“小弟弟,过来过来,坐到我身边来。”我还是有些胆怯,慢慢地走了过去。陈毅市长拉着我的胳膊让我坐在他身旁。回想起来,这是多么幸福啊!后来,陈老总经常接见围棋手或请我们吃饭,直至1966年的最后一次,几乎每次我都和第一次见到他时一样,愉快地坐在他的身旁。

  席间,陈毅市长不断地叫我多吃菜,他笑着对我说:“刚才我们在棋盘上杀个你死我活,现在可是好朋友了。”他还跟大家说:“围棋是我国发明的,现在落后于日本了。我们应当赶上去,超过他们,不这样就对不起我们的老祖宗。赶日本就要靠陈祖德这样的下一代,你们老棋手要好好培养下一代。”说到这里,他又转向我亲切地说:“陈祖德,你要把老前辈的本事都学过来,要超过他们。”饭桌上陈毅市长还向顾先生询问了我的学习和生活等情况。

  回到家里,我就给父、母、姐、弟包围起来了。他们什么都想问个明白,譬如说,陈毅市长到底请我吃了什么菜?什么菜?我可一个也记不得了,但是陈毅市长的形象、和他的对局以及他对围棋事业和对我的关心,我能记上一辈子!

  后来我就习惯于和陈毅市长对局了。起初我们互有胜负,渐渐地我占了上风。我的水平提高了,也多少懂了点事。我不忍心老是我赢,我多么希望让陈毅市长多享受一些赢棋的欢乐呵!于是我就想学顾先生他们,也让上那么几着。但陈毅市长心中有数。下完棋他就说你今天让我了,你跟我下不要客气,要把我当靶子打,看到你进步我才高兴。

  陈毅市长要调中央工作了,临行时他又把我们接去,语重心长地嘱咐了不少。他说:“我一直是个围棋爱好者,也是个支持者。我在上海抓了围棋,到了中央还要抓的。我要争取实现和日本的围棋交流,到那时要看你们显身手了。”他还对我说:“陈祖德,要好好学习,将来属于你这样的年轻人。我下次来上海还要找你,还要和你比试一番呢。”

  真诚是最能打动人的。陈毅市长的话,说得我心里热呼呼的。他对我这么关心,期望这么大,就凭这一点,我也一定要把围棋下好。

  陈老总去中央工作后,每次回上海,总要找我和一些老棋手对局、聊天,每次都要请我们吃饭。他见到我时,总是说我水平提高了,但同时也对我提出更高的要求。他还说今后如有机会,把全国的高手集中起来,共同训练,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

  陈老总在战争年代总是棋具随身带,仗打到哪儿,棋也下到哪儿。在最艰苦的岁月中,他做了两个布袋,分别装着黑白子,搭在马屁股上,南北转战。他经常在戎马倥偬之际从容对局,有时战局很紧张,附近有炮弹在爆炸,头上有敌机在盘旋,但他仍然若无其事地对局。这不仅可以看出他对围棋的酷爱,也显示出他那成竹在胸的大将风度。

  陈老总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指挥员,他善于把打仗的规律和道理运用到围棋上去,使棋艺不断提高;也经常用围棋中的战略战术阐明军事上的道理。在他的影响下,新四军中的很多指战员都爱下围棋,后来新四军中不少老干部都为推动我国围棋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陈老总在下棋方面的好胜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局势不错的棋由于某处不慎而遭致失败,他总是相当懊恼,而且要和对手再分个高低,非要赢下一局才罢休。他下棋时兴致很高,经常下至深夜,而且越下精神越好、斗志越旺。有时为了他的健康,他的夫人张茜不得不出面干涉。据说,有时张茜同志的好言相劝也告无效,而时间实在太晚了,张茜同志只得使出最后一招,用手往棋盘上一抹,棋盘这个战场宛如遭到核武器的攻击,顿时被彻底摧毁。

  解放后,陈老总担任了上海市市长,在繁忙的工作同时他仍然想着怎么把围棋这份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继承下来。他知道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安排好老棋手的生活。当时的老棋手生活多无保障,只能靠下棋糊口饭吃,哪顾得上培养后生、推广围棋运动。陈老总多次接见了这些老棋手,问暖问寒,并指示先将一些有名望的老棋手安排在文史馆,使他们有固定的收入。在他的关心下,刘棣怀、顾水如、王幼宸、魏海鸿和汪振雄等老先生先后都当了文史馆馆员。其中魏海鸿先生进文史馆很费了些周折。当时进文史馆不但要有一技之长,还有一条严格的规定,即满60周岁以上的方有资格。而魏老当时只有56岁,相差4岁,文史馆怎么也不肯接受。陈老总为此多次提出希望给魏老以照顾,但还是遇到了困难。市委的一位干部向陈老总汇报了这个情况,陈老总半开玩笑地说:“你们怎么这样不灵活,把他的年龄颠倒一下,写成65不就行了嘛。”魏海鸿先生终于破格,不到年岁进了文史馆。这虽是件小事,但也足以证明陈老总对老棋手的关心了。

  后来陈老总又多次提到要改善老棋手的生活,他经常强调老棋手应当享受教授的待遇。我曾几次听到陈老总这样说,但当时我年纪小,不懂下围棋为什么非要享受教授待遇。后来才知道一项事业的知名人士,其生活好坏对这项事业的发展影响很大。

  在陈老总的不断关心下,老棋手们的生活日益改善,他们的工资收入增加了,住房改善了,政治地位也提高了。顾水如先生担任了上海市的政协委员,刘棣怀先生担任了市人委的参事。顾先生的住房由襄阳路搬到苏州河旁的河滨大厦,那是一套相当宽敞的高级公寓,国家对房租给予了补贴。老棋手们吃围棋这碗饭苦了多少年,如今开始扬眉吐气了。他们心里都明白,这是新中国给他们造的福;他们也清楚,这是陈老总具体关怀的结果。陈老总所以如此关心他们的生活,也是希望他们把自己的本领拿出来,为发展祖国的围棋事业做出贡献。后来这些老棋手在培养年轻棋手时都是那样的热心,那样的全心全意,几乎看不到一点保守思想。他们都希望年轻棋手迅速提高水平,打败自己。鼓励后辈超过自己、打败自己,这是棋手的最高境界。老一辈所以有这样的品格,是和陈老总的品格分不开的。我每每看到老棋手们对我的热心帮助,总要联想到陈老总。也正因为如此,我在较年轻的时候就有这么一种责任感:我也一定要把自己的本领传授给比我更年轻的围棋手,我有义务帮助他们,帮助他们总有一天打败我。在我认识了陈老总以后不久我又认识了李立三同志。头一次见到他也是由顾水如先生带去的。顾先生跟我说李立三同志是全国总工会的主席,他曾经是我党的领袖人物呢。我虽然见过陈老总,但这次免不了还有些胆怯,然而当我见到了李立三同志,我的紧张情绪很快就消失了。他的态度很和蔼,一开口就叫我小弟弟。而且我感到,他第一次见到我就很喜欢我,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加,他对我也越来越喜欢。这已经不是一位领导同志对老百姓的爱护,却好似外公对外孙的偏爱了。

  这次见面以后,他总是只找我一人去,不要顾先生再陪我了。他每年要到上海几回,只要一抵上海,马上就会找我,而且没有特殊情况,几乎是每天把我找去。由于我在念书,因此一般情况都在晚上找我。我感到奇怪的是不论我在哪儿,总会被他找到。一次我正在看电影,不知怎么的也被他的秘书打听到,电影院的工作人员举了块亮着灯光的牌子把我叫了出去。李立三同志一见到我就爽朗地笑了起来,我也从心里感到热呼呼的。他跟我下棋的兴致之高在我看来是无可比拟的。我跟他下棋也毫不客气,能杀就杀,想吃就吃,经常把他老人家的棋子一块块地歼灭。可李立三同志从不懊恼,每当我歼灭了他的一些“部队”时他就哈哈大笑,我歼灭得越多,他就笑得越起劲。有时我甚至感到,房子也要被他的笑声震动了。他的这种情绪又助长了我的贪胜思想,于是我更是想方设法扩大战果,这样李立三同志就更高兴了,笑得也更来劲了。我经常被他的情绪所感染,跟着他一起笑了起来。我俩一老一少,就这么通过棋盘加深了感情。

  李立三同志不但跟我下棋,还经常跟我聊天,有时和我边吃饭边聊,完全是长辈对待小辈那样的爱护、亲切、循循善诱。他经常跟我讲他在战争时期下棋的一些情况。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们没棋盘棋子,就找代用品,有时在地上画个棋盘,找些石子代替棋子就干了起来。令人难忘的是他跟我讲和陈老总下棋的一件趣事。那是他们赴法勤工俭学的年代,李立三同志和陈老总在一艘轮船上,两人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又都爱下围棋。一次他俩在轮船的甲板上兴致勃勃地厮杀起来,正杀得难分难解,由于一个技术上的问题两人争吵起来。两位年轻朋友好胜心都强,自尊心也不弱,越争越厉害,以至不可收拾。盛怒之下把棋盘棋子一起抛进了大海。当然,这种争吵绝不会影响同志的友谊。待到怒气一消,两人一切如故。不久,他俩下棋的兴致又上来了,但怎么也找不到棋具。冷静一想,方知已给大海留作纪念了。李立三同志讲此故事时回味无穷。像他们这样出类拔萃的革命青年为了一盘棋争吵得如此激烈,不禁使我联想到革命导师马克思在青年时代也往往为下棋而大动肝火,可见棋的魅力之大了。

  我跟李立三同志下的棋可多了,而且基本上都是以我中盘胜告终。可能是因为李立三同志很少和其他高手对弈的缘故,因此感到我的棋艺很了不起。他经常在一些领导同志面前宣传我这个小孩,并且不止一次地带着我和一些领导同志对弈。在我们党内有几位棋艺相当高明的领导同志,其中一位是当时中国科学院的党委书记张劲夫同志。李立三同志显然也在他的面前谈过我的情况,而且要他和我较量一番。张劲夫同志欣然同意。较量的机会终于到来了,那次正好李立三同志和张劲夫同志都出差来到上海。一天李立三同志带着我前往锦江饭店,路上他再三叮嘱我今天一定要好好下,要赢下来。我不知他今天为何对我这般要求,反正我从来也不喜欢输棋。到了锦江饭店,张劲夫同志已在那儿等着了,他比李立三同志年轻得多,一看就是个精明强干、精力充沛的人。他看到我也显然很高兴。我记得那天观看我们赛棋的人不少,这些观战者都知道张劲夫同志的棋艺,同时恐怕也听到李立三同志对我的宣传,因此想看看究竟谁高明。

  对局开始了,布局没进行多少,我就知道今天这位对手非同小可,不能掉以轻心。张劲夫同志的棋风清楚、机灵,思路也很敏捷,给了我相当威胁。但我是个很自信的人,心中想尽管你水平不错,我还是要赢你。局势始终是紧张的,一度我感到自己有些优势,然而张劲夫同志不愧是个棋艺高手,看到了我的一个破绽就乘势攻击,我招架不住,终于败下阵来。我本来就是个好胜心强的人,这么认真下的一盘棋没能拿下来心中很懊恼,不料李立三同志比我还懊恼得多。下完棋他没怎么吭气就带我回去了,我俩刚一跨上电梯他就说:“你今天怎么搞的?”说完又反反复复这么嘀咕,他那情绪就好似自己输了一局关键的棋赛。此时我感到很对不起他老人家,辜负了他的期望,心中很不是滋味。我从未看到过李立三同志自己输棋时难受,而今天却是这样的神情,使我更体会到他对我的期望和感情了。

  李立三同志不但关心我的棋艺,也很关心我的学习。他经常询问我学校里的情况和我的学习成绩,叫我不但要下好棋也要念好书。有时他还叫我把学校里的作业和成绩单拿给他看,当他看到成绩还过得去时就满意地微笑着。他还很关心我的衣着冷暖,尤其在较冷的季节,经常问我衣服穿够了没有?有时问了还不放心,非要亲手掀起我的外衣,把里边的衣服一件件看清楚才罢休。那神态,真像个慈祥的长辈。

  我16岁那年第一次到了北京。李立三同志知道了这消息后,马上把我接到他的家中,热情地款待了我。我俩,一个16岁,一个60岁,各方面有那么多差别,但却通过手谈成了忘年之交。

  我在认识李立三同志后不久,就知道他曾经在党内犯过路线错误。那时我尚幼小,不知路线为何物?反正是他犯过错误吧,然而在我和他的一次又一次接触中,使我深信,像他这样又随和、又亲切、又真挚、又有度量的人,一定是个好人。

  由于学围棋,使我从小就有机会认识陈毅和李立三这样的我党的领导人。我多次受到他们的关心、爱护和教诲,这是很幸运的。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我和他俩下了这么多棋,却未留下一局棋谱。这些年来,我时时想到,如果我保存一些和他们对局的棋谱,我定会经常把它们捧在手里,我可以通过这些珍贵的棋谱,追忆幸福的往事,加深我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从而进一步激励我的斗志。可我却连一份棋谱都没留下。想到这里,我总是痛恨自己的无知。尽管我那时年轻,但我总觉得这件事我永远都不能饶恕自己!我和他们的多次接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无疑是起了极大的作用的。每当我想到他们对围棋事业的关心,就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每当我看到围棋事业的发展,总要联想到他们这些可敬、可爱的革命前辈……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