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xtshq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13693229
本馆由[ 水工可 ]创建于2016年04月04日

我心中的伟大的母亲

发布时间:2016-04-06 21:34:22      发布人: 水工可

 

母亲,姓名高喜心,河北邢台县南大树落村人。我记忆中的母亲是一位坚强能干、勤劳善良的伟大的母亲。

母亲一生养育了五个子女。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带着我和哥哥住在丽江,父亲驻守在高黎贡山上,一两年才回来一次。有了三弟之后,母亲又患上了三叉神经疼的病,所以就辞去了在八一子弟学校做饭的工作,做起了专职家庭妇女。母亲犯病的时候,疼痛难忍的模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加上四弟和妹妹的出生,所以,在我的印象中母亲经常住医院。母亲住医院的时候就雇一个保姆来照顾我们一段时间。母亲要一边和病痛作斗争,还要为五个孩子的生活操劳,缝补浆洗。现在想起来,母亲是多么的艰难,母亲是多么的坚强。直到1967年母亲成为真正的随军家属之后,状况才有所缓解。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家里的擎天柱,母亲是无所不能的。我们小时候经常搬家,每搬一次家都要收拾东西,到一个新地方就要盘一次炉子,烧煤的和烧柴的。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丽江,母亲带着我和哥哥到狮子山脚下挖回红土(粘性很高的一种土),然后在红土中掺上碎头发用水泡开后活成泥,母亲用红泥做了一个炮楼样的烧煤炉,很好用。

更值得称道的是母亲的针线活。我们兄妹五个和她自己穿的衣服,都是母亲裁剪,然后一针一线缝制的。母亲最拿手的是裁剪中式服装,棉衣棉裤。记忆中母亲永远穿得都是亲手缝制的蓝色的对襟上衣。孩子们的衣服是大的穿小了小的穿,小的穿破之后又拆洗干净之后做成嘎巴,晾干之后母亲又剪成大大小小的样子纳成鞋底,母亲计划的很好,很少浪费。我上高中的时候还穿着母亲为我做的布鞋呢。以前的孩子都废,衣服破得快,所以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在不停地缝补衣服,不停地纳鞋底。在晚上,母亲做着针线活陪着我写作业,我做完作业之后,母亲还给我们讲老家和她年轻时候的事情,这时我也会帮母亲缝缝扣子或者纳上几针鞋底。

弟妹很小的时候,母亲的奶水不够,母亲就用大米泡了磨成浆,然后把浆装进布袋里吊起来沥干,再晾干做成米粉储存好,用米粉做糊糊来哺育孩子。有时也把供应的白面加工成挂面,有时还把供应的绿豆或者黄豆用手推磨磨成粉,掺上白面干成杂面条给我们改善生活。做这些的时候我总是在旁边帮着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力气活。

母亲勤劳是出了名的。跟随部队之后,家里就有了地,母亲就带领我和哥哥种菜,我和哥哥每天吃完晚饭的第一件事就是扛上锄头去挖地,或者拿着脸盆去浇地,或者哥俩到厕所担粪给菜施肥。母亲常说:干活累不死人。根据季节的变化种植时令蔬菜,比如:白菜、萝卜、茄子、辣椒、豆角、莴笋、菜花、韭菜、空心菜、土豆和红薯都种过。最值得骄傲的是在勐腊,母亲带我们在沙土地里种红薯,收成是全部队家属中最好的,收了一个很大的红薯,母亲说这比老家种的红薯都大,真是轰动一时。我们种的菜能贴补生活,母亲常说瓜菜当粮,我们家里小子多倒也过得丰衣足食。

从勐腊到耿马,从耿马到保山,母亲安顿好家之后的第一任务就是带领我们开荒种地。部队换房之前,很多家庭得到要换到下一个地方的消息之后就不再忙活地里的活了,可是母亲却还是带领我们不停地劳动。母亲告诉我们:虽然我们吃不上自己种的菜,但接替我们的人一来就有菜吃了。所以我们家不论换房到那里,临走之前,伙房里的柴都码得满满的,菜地里的菜都长得绿油油的。特别是在耿马我们种的南瓜刚结出小瓜,西红柿快熟了,还没吃上就又换房走了。

母亲非常善良。在我的记忆中,我们走过那么多地方,搬过那么多次家,接触过很多人,可是从没有见过她跟房东或邻居发生过口角。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位坚强能干、勤劳善良的伟大的母亲。

 

2009320日凌晨450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