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088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23年12月23日

缅怀季羡林先生

发布时间:2010-04-16 21:44:24      发布人: 一个人

缅怀季羡林先生

智者永,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他虽驾鹤西去,却给我们留下很多很多。                                        ——题记

我国著名学者、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于2009年7月11日上午8时50,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这是一个哀恸的早晨,季老先生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他带走了大家对他的敬意,带走了大家对他的牵挂,带走了大家对他的痛惜,却留下了宝贵的人文学术遗产,留下了令人敬仰的高尚品格,留下了对文化传承的反思。

对于文化界和学术界的人而言,季羡林这个名字实在是太熟悉了。但在我的记忆里,我第一次真正知晓季羡林先生,是在观看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晚会的时候。那时,我从电视屏幕上看到的季羡林先生已是一个跨过耄耋之年的老人。也正是因为季老先生年事已高,他没能亲临颁奖现场。当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亲自到他居住的地方,把荣誉和奖杯送到他手上时,他激动不已地对工作人员说,“受之有愧,不敢当呀!”从那时起,他就给我留下了谦卑平和的印象,引起了我对与他相关的一切的兴趣,也激发了我内心的敬佩之情。至今,季羡林先生离开我们快一年了,趁着这清明时节,我对他表示最深切的缅怀。

季羡林先生是兼容百家,学贯中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界泰斗,其涉足学术研究领域之广,当世罕见。平凡的季羡林先生在世之时,争分夺秒,努力耕耘,为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季老先生为学术界做了这么大贡献,他却从不在乎什么名头,他认为在自己的人生里平凡地耕耘了,成果留给社会和他人就满足了。对外界为自己加冕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季老先生在《病榻杂记》的书中评论说,这令他诚惶诚恐,请从我头顶上把三项桂冠摘下来,还我一个自由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真面目,皆大欢喜。可见,他是如此朴素和淡泊名利。

平日寡言少语的季羡林先生身上有一种奇特的吸引力,既有学识的吸引力,又内含品格的独特魅力。英籍女学者韩素音说,“我在他身上发现的不仅是博学,而且是睿智。不仅是睿智,而且还非常谦恭有礼和幽默。”但初次接触季羡林的人,从他身着的半身中山装,往往会得出他像一个老农的印象。季羡林先生自己也曾多次说过,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一个“土包子”。这两种印象综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谜”一样的季羡林。是什么力量使一个农民的儿子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成为名闻遐迩、卓尔不群的大学者?是什么力量使一个留学德国十载的学者,没染上一点洋味而终生保持着一种朴厚的农民形象?季羡林先生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爱国情怀是季羡林一生不绝如缕的主题。这情怀使他家事、校事、国家事,事事萦心,这种情怀也使他中学、东学、西学,学学贯通。成为著名学者是来自于这一情怀的刺激,终生保持着农民形象也是来自于这一情怀的情怀。

我所了解到的季羡林先生,很难用三言两语来评价他。他兼容百家,学富五车,涉足广泛;他既博且专,既精且深,所通梵巴语、吐火罗语等,均属国内绝学,甚至是世界绝学;他感情细腻,内涵丰富,见多识广,阅历很深,却又不显露在外,有“铁皮暖瓶”之称,外皮虽冷,内心实热;他虽已过耄耋之年,但老骥伏枥,珍惜时间,治学时间以秒计;他是一位笃实敦厚,人们乐于亲近的博大长者,摇起笔来却娓娓动听,光华四射;他具有褒衣博带从容不迫的齐鲁风格,从来不矜奇,不炫博,脚踏实地,做起学问来一定要“竭泽而渔”。对于一般而言,一生几十年,在上述一两方面能做出些成绩,就不容易了,而他在那么多学术领域均有独特的见解和高深的造诣,实属罕见,他为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季羡林先生是个凡人,而他的品德、学识、才华和为人,并不平凡,令人为之感动和震撼。他如此“多能”,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他如此高尚的品德,不是人人都具备的。而他的高尚品德,渊博知识和聪慧才智,无一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一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他的学术成就和精神人品均无愧于学人之楷模,永远鼓舞和教育世人。

了解季羡林先生,对于卑微者来说,他们从季羡林先生身上能看到自己的成才之路;对于成功者来说,他们从季羡林先生身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对于任何人来说,季羡林先生是读不完的。而读不完的季羡林先生,会给人以很多很多。我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员,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对待身边的人要真诚相待和相互容忍;随着时光的流逝,我要好好把握时间,去做我该做的事,活出人生价值。我相信我会在平凡中不断学习,在平凡中不断进步,在平凡中不断收获。

季羡林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对于这样一位终身以学术为业的学人的逝去,我们自然感到痛惜,我们也应表以最深切的缅怀。作为生者的我们则应学习季羡林先生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将成为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