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孙邦固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2879736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23年03月10日

在民族音乐生涯中“坐统子”——孙邦固

发布时间:2012-11-10 15:50:58      发布人: 一米阳光

  4月28日,恩施市“庆‘五一’劳动者之歌演出比赛”在城区硒都广场隆重举行,三岔乡选送的耍耍《逛莲花》表演,在观众中赢得一浪高过一浪的喝彩。他们知道,《逛莲花》的作曲是恩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恩施扬琴传人孙邦固,“音乐听起来非常美,把传统的耍耍唱腔、改编的耍耍唱腔和现代舞蹈音乐融合在了一起。”《逛莲花》作词、三岔乡文化站站长邓永红由衷地赞叹。《逛莲花》反映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主题,邓永红说,三岔乡党委、政府将把《逛莲花》作为对外推介和招商引资、开发该乡莲花池旅游景点的保留曲目,并在学校进行普及。

  没有进过音乐学府,何以有民族音乐家的殊荣?何以肩负恩施扬琴传人的使命?沿着岁月的年轮往回理,在音乐艺术领域,孙邦固几乎摸爬滚打了一生。

  在传统艺术的浸润中长大

  过去,六角亭孙家是恩施老城闻名的书香门第。孙邦固自幼得以受书香和老城文化的浸染。父亲孙幼侠当时是国民党恩施县政府参议院秘书,父亲的书法造诣曾在恩施红极一时。祖父和父亲有意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艺术素养,1946年孙邦固5岁时,就已跟随父亲习书法,跟当时恩施的著名画家金如斋先生学国画,随恩施扬琴传人刘楚南先生学恩施扬琴。

  那时,孙邦固的父亲与朋友们组织的“清江诗社”和“清江琴社”处于最活跃的时期,“清江琴社”主要演唱恩施扬琴。那表演的优雅场面至今仍刻在孙邦固的记忆中。祖父和父亲每每带他去听扬琴,绕过正堂中古色古香的屏风,家神上香雾缭绕,正堂两边的柱子上挂着匾额,上书金色大字。刘楚南端坐在长桌当头,长桌对面和两边坐着演奏碗琴、月琴、二胡、京胡、三弦的人。小徒弟孙邦固就坐在刘楚南身边,看刘楚南随着唱腔手起手落,有板有眼,边弹扬琴边指挥大家演唱和演奏,那张古老的铜丝扬琴发出的声音如行云流水,格外动听。操碗琴的老先生摇头晃脑,走弓自如,与扬琴对答演奏。那有“铁尺”之称的先生左手高扬简板,掌握速度与节奏,任何人不得越雷池一步。一个个唱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沉醉不已。恩施扬琴的古韵从此拨动了这颗童心。

  刘楚南是孙邦固的表叔,孙邦固稍大后才知道,刘楚南在恩施扬琴表演中是“坐统子”的,自那时起,刘楚南就有意把孙邦固培养成恩施扬琴的传人。

  恩施扬琴又名恩施丝弦,是一种曲唱艺术,以高雅见称,唱奏者多为文人学士、行商坐贾,没有职业班社,也没有以此谋生的职业艺人,不坐茶馆,不公开演唱,多限于至亲好友以及同街共井的知音、琴友之间,且多在夜阑人静时演唱,因此有“曲唱五更鸣、非友不玩琴”之说。唱奏者自操乐器,七八人围坐长桌,不化妆,无表演,生、旦、净、末、丑,根据各人所长。唱奏曲目进入高潮时,常伴以众合,称为“彩腔”。扬琴是恩施扬琴的主奏乐器,扬琴演奏者称为“坐统子”,居各伴奏乐器之首,有指挥各乐器之意。其他演奏乐器有碗琴、京胡、二胡、三弦、月琴、鼓、尺等,合称“八音”。刘楚南带领的这班唱扬琴的人,据说是恩施扬琴第四代。

  研究整理,把自己交给恩施扬琴

  表叔刘楚南精通“工尺”(中国古典乐谱),孙邦固因此掌握工尺谱。而出生于新时代的他学会了新音乐的简谱和五线谱,于是他又成了老师的老师,教会刘楚南简谱知识,为恩施扬琴的集成与传承打下了基础。上世纪50年代,孙邦固在恩施师范(湖北民族学院前身)就读时,便开始与艺人们着手做恩施扬琴的资料整理工作,他用简谱将恩施扬琴的工尺谱“翻译”了出来。1959年,孙邦固进入恩施专区歌舞团(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前身)工作,正式成为一名专业音乐工作者,一直没有间断恩施扬琴的搜集整理工作。

  1962年,孙邦固把恩施扬琴的音乐和文字资料带到省里作了一次汇报,武汉市曲协的领导和专家为恩施扬琴特地来到恩施,并特派孙邦固到四川调查研究四川扬琴与恩施扬琴的殊同,结果发现两地扬琴截然不同,扬琴自传入恩施后,已经糅进本地戏剧、民歌,成为恩施特有的曲艺曲种。

  1964年全省普查曲种对恩施扬琴的搜集整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省文化厅组织音乐专家来到恩施,孙邦固因为兼具工尺谱和新音乐知识,被委以重任,重新整理搜集恩施扬琴的资料,形成了一个粗略的集成稿本。2006年,《恩施扬琴》(孙邦固著)正式出版面世。

  1980年,孙邦固与恩施地区文化馆的音乐干部金华盛一起,对恩施州地方曲种(恩施扬琴、利川小曲、恩施竹琴、三才板、建始丝弦锣鼓等)疏理脉络,形成了更加完整的资料。1987年,作为《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湖北卷的编委,孙邦固去北京汇报,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中国音协主席吕骥、中国曲协主席罗扬等审核《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湖北卷。孙邦固第一个汇报,汇报的第一个内容是恩施扬琴,他边唱边说,令在场专家惊叹连连,周巍峙连称:“不简单,不简单,想不到你们那地方竟然有这么好的东西!”当时,四川代表现场反驳,说恩施扬琴是四川扬琴的一个支流,专家们又聚在一起研究比较,最终认定二者是独立的曲种,恩施扬琴从而成为《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的一个独立曲种。那一年,孙邦固在北京破格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这之前,他是湖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

  阳春白传承难

  孙邦固在音乐领域里涉猎的范围广泛,大多数乐器他都能演奏,而恩施的老百姓知道他最独到的还是扬琴和指挥。他经常深入民间采风,有丰富的积累,创作了500余件音乐作品,包括大型歌剧、歌舞剧、曲艺、舞蹈、歌曲器乐及电视音乐,众多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获省级、全国奖项。他创作的舞蹈音乐《火塘》(1990年获全国舞蹈比赛音乐创作二等奖)、混声三重唱《木叶情歌》(1986年获全国音乐舞蹈比赛创作三等奖),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从1959年起,孙邦固就开始用恩施扬琴的音乐谱写歌剧音乐和曲艺音乐,创作的恩施扬琴《脚印》(以贺龙的革命故事为题材)音乐获湖北省第三届百花书会音乐创作一等奖,恩施扬琴《土司夫人》音乐获湖北省第四届百花书会二等奖……运用中,他在恩施扬琴的原始音乐中加入民歌、地方戏曲等素材,使其更加丰富,更具现代感和时代特色。

  今年1月,省文化厅公布了全省首批“非遗”传承人名单,我州上榜的29人当中,孙邦固作为恩施扬琴传人名列其中。州文体局文艺科负责人何起群告诉记者,当初,孙邦固作为恩施扬琴传人被上报到省文化厅时,因为省音乐艺术界领导和专家大都了解孙邦固,知道他是专业新音乐工作者,所以提出疑问:确定他为“非遗”传承人是否合适?何起群向他们解释说,孙邦固是专业音乐工作者不假,但恩施扬琴传人仅此一人!

  肩负传承人的使命,自然忧心恩施扬琴的传承,其他民间艺术传承人都在传教授徒,唯恩施扬琴太高雅,传承困难。“春日桃花隔岸红,夏有荷叶满池中,秋菊丹桂香千里,冬寒梅伴古松。”恩施扬琴不像其他民间曲艺,其词曲皆非常高雅、讲究,“八音”极难学成。尽管如此,1956年,恩施县文化馆仍办过恩施扬琴学习班,组织街道文艺骨干学习;1964年,全省专门组织人员来恩施学习。自那之后再没有办学习班,老艺人们也纷纷谢世,这门高雅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恩施扬琴也没能完整地继承下来。刘楚南一班老艺人的“八音”乐器一度传给孙邦固,后因其他原因流失,现仅存有300多年历史的扬琴和碗琴收藏于州博物馆。

  孙邦固现长居北京,作为民族音乐家,他的心永远在恩施。除了常为北京一些单位创作音乐外,他不忘推介恩施的民族音乐,5月12日即将举行的北京市“古城之春”合唱比赛,北京山水合唱团参赛的歌曲就是由他作曲的《请到土家摆手来》。由他作曲、妻子安丽芳作词的《让奥运圣火把东方照亮》和纪念汶川大地震的《孩子啊别害怕》在北京获歌曲创作奖。他说,如果恩施市组织恩施扬琴学习培训班,需要他,他将会倾尽所能传教,作为传承人,他负有这个责任。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缅怀孙邦固老师!


    写信时间:2013/03/03 20: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