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孙邦固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2879736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23年03月10日

范建生——缅怀孙邦固老师

发布时间:2012-11-10 15:49:46      发布人: 一米阳光

  还是在恩施板桥鹿院坪采风的时候,突然接到北京安丽芳老师打来的电话,说孙邦固老师因病在北京去世。我听了这个消息当时楞了一下。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记得在今年7月,我还与从北京归来的孙邦固老师见过面,他的音容笑貌,似乎还历历在目。当时我把这个消息给周围的人说了,其中有好多作家和摄影家认识孙邦固老师,都感到突然,也感到难过。孙邦固老师走了,中国的音乐界从此又少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让我们失去了一位好老师、好朋友。

  孙邦固老师因病在北京去世,也引起恩施州、市检察机关的高度重视。恩施州、市检察院专门发去唁电,慰问安丽芳老师和孙丽主任,表达家乡的检察干警对孙邦固老师的缅怀和尊敬。

  认识孙邦固老师,是从检察文化开始。也许是这种纽带,让我们结下了一种师生情怀,也让我有幸走近这位音乐大师。孙邦固老师在恩施文化界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为采访、搜集、整理民间音乐资料,他踏遍了恩施州的山山水水,创作、指挥、演奏、培养下一代,为恩施音乐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虽然退休,但作为恩施土家族著名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孙邦固老师并没有停止对恩施民族音乐的研究创作,仍笔耕不缀,执着追求,为文化的繁荣呕心沥血,发挥余热。隔行如隔山,我们不知道孙邦固老师具体创作情况,但我们通过媒体还是知道了一些。尽管孙邦固老师身居北京,但依然积极成参加当地文化活动,为当地群众创作出《让奥运的圣火把东方照亮》、《石景山我的家》等歌曲,并多次担任大合唱节目的指挥,引起媒体的关注;此外,还创作出大量宣传恩施的脍炙人口的歌曲,如《恩施美》、《请到土家摆手来》、《阿妹会做油茶汤》、《欢乐女儿会》、《木叶情歌》等,表达了一位音乐家对故乡的一种深厚情怀。这些歌曲广泛在网上流传,为群众津津乐道,凝聚和鼓舞着人心,成为推动恩施发展的精神力量。看得出,音乐是孙邦固老师一生,音乐铸就了孙邦固老师的精神高地,在恩施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闪烁着光芒,恩施以拥有这样一位人民的音乐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每次与孙邦固老师见面,闲谈中在不经意间都接受了一次音乐的教育与启迪。谈音乐,孙邦固老师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让我们加深了对音乐美感的认识,弄清了山歌和民歌的区别。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孙邦固老师和我们说起恩施扬琴。恩施扬琴,又名恩施丝弦,清朝后期以湘剧、南剧、楚调和民间小调、器乐曲牌经文人、乐师揉合而成,属湖北地方民间小曲中重要曲种之一。 而孙邦固老师是第一个把恩施扬琴搬上舞台的音乐人,也是恩施扬琴的正宗传人。交谈中,我们得知孙邦固老师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就是如何把恩施扬琴传承下去,他那种文化的忧患意识,让我们这些外行深受感染。每次说到孙邦固老师,我们就想起这个话题,感叹不已。不知道孙邦固老师找到了恩施扬琴的正宗传人没有?随着孙邦固老师的离去,恩施扬琴——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的问题上是否成为历史的一个遗憾?也许恩施扬琴会说,孙邦固老师走得太早。

  孙邦固老师不仅热心于音乐事业,也关心检察文化建设。当他第一次来到我们检察院的时候,兴致勃勃地听取了检察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观看了荣誉室和文化长廊,对恩施市检察院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极大地鼓舞了全院干警。在以孙邦固老师为代表的文化群体的支持和宣传下,我院文化建设提档升级,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积极影响,《检察日报》以《“三有”文化带来“三美”成效》为题进行了专题宣传,也得到著名作家莫言的好评。文化推动了队伍建设和检察工作的开展,树立了公平正义的形象,我院由此被授予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在我的眼中,孙邦固老师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更是一位为人师表的长者。他为人正派,高风亮节,默默耕耘而不追名求利,乐于奉献,他的为人和品德,豁达与包容,诠释着一位文化大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远是检察官学习的榜样。

  我见到孙邦固老师最后一面的是今年的7月,在他家门口给他赠送《品味恩施》的书籍那时他和安丽芳老师准备启程去北京。没想到这次见面竟是最后的一别,成为永远的记忆。我很后悔,当初没有和他多说说一些话。孙邦固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乐活了下来,老师的道德、文章,崇贯学界,万人景仰,老师的精神、老师的伟业,永垂于世,嘉惠后人!愿老师在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

  逝者如斯。对于孙邦固老师,我们在悼念的同时不应惟仰望,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孙邦固老师的艺术高度,但每个人都可以取法他的学术和人文精神。时代为英雄而歌,我们将永远铭记为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的每一个人。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