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丛中笑 - 记Elfi追思会 陈艳青
“她在丛中笑”
记Elfi追思会
2012年7月8日,一个晴朗的礼拜日,碧蓝的天空飘着一些白云。Gratkorn,紧邻Graz的一个小镇,群山环抱,美丽而宁静。St. Stefan教堂,优雅的小院,修剪整齐的草坪。对这个小镇上的人来说,这个夏日除了特别热以外还有一点不寻常 --- St. Stefan教堂里聚集了一群中国人。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一群中国人在一个奥地利的小教堂为一位不寻常的奥地利老太太举行追思会。
18点,教堂的钟声敲响,钟声与群山呼应,深沉而悠扬,缓缓地把我们和Elfi的世界连在了一起。教堂内光线柔和、而又不失明亮。管风琴的音乐响起,和上唱诗班的圣歌,绕堂回肠,天地合一,在这空灵的乐声中,Elfi似乎又来到了我们中间。
牧师Benedikt给大家介绍了Elfi的生平,她那平凡而博爱,独立而乐观的一生。
李琳和忠良代表我们,她的中国亲人,分别以中文、德文追思:我们的格拉茨妈妈,她的博爱、乐观、坚强和自足;她对音乐、阅读、旅游的爱好;她对世界各地文化、人文的兴趣和尊重;特别是她对中国的不解情结,对中国、中国朋友的偏爱,她给宇我们这些当年的中国孩子母亲般的关爱,和无私的帮助。
我们在牧师的祷告,管风琴的乐声,唱诗班和谐而又庄严的和声中默默地追思。
最后,友善通达的牧师Benedikt问我们,中国人纪念亲友时有些什么风俗。他建议我们唱一首中国歌曲,用我们的方式纪念Elfi。这时,我们轻轻地齐声唱起李叔同大师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送别”的旋律和节奏与唱诗班的合唱及牧师Benedikt的吟唱衔接得是那么自然。
Elfi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她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从St. Stefan教堂传出的婉约的“送别”歌声也是不寻常的,歌声里包含着此刻分布在中国、北美、奥地利以及其它各地的所有Elfi生前的中国朋友们对Elfi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Elfi的遗像安放在由红玫瑰和白玫瑰做成的心型花圈上方。心型红白玫瑰花圈一方面象征着Elfi的博爱、另一方面也象征着我们对Elfi的敬爱。玫瑰,这永恒的鲜花,衬托着我们熟悉的笑容,将永远留在我们心里——“她在丛中笑”。
朋友们一一来到Elfi的遗像前,默默地与她告别。
前来告别的还有Elfi的亲戚、朋友。他们是见报后,特地赶来,和我们,这些格拉茨、维也纳的中国朋友,还有专程从上海赶来的徐镭,相聚在一起,为Elfi送最后的一程。
Elfi,你一路走好!
陈艳青
2012年7月9日于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