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内蒙古电管局党委书记、自治区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贾殿英同志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14689011
本馆由[ xuanxuan ]创建于2012年05月24日

浅谈新时期中小学的教育工作 (1989年5月完成)之二

发布时间:2012-09-28 11:44:12      发布人: xuanxuan

    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小时侯形成的良好品德使人受益终生。抓好这一时期的教育,效果很大,也可以说公德无量。所以思想品质教育在中小学过程占特别重要的地位。德育渗透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她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和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方面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为我们培养新时期需要的人才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使学生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能够受到更多的教育和锻炼。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新的情况下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也会腐蚀青少年一代。近年来,我们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改革,取得了新成就。同志们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主流是好的,决大多数能够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讲文明、讲礼貌,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勇于和坏人坏事做斗争。但是社会上存在的犯罪行为,丑恶想象及不良风气,错误思潮,不可能不对我们的学生产生消极影响,这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增加了阻力和困难。加之,在我们教育战线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分数和一些地区、学校忽视教育的倾向,所以学生中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思想相当混乱,他们对社会主义方向和共产党的领导产生了模糊的认识和怀疑;有的忽视政治,只讲实惠,胸无大志,图安逸,怕艰苦;有的不遵守纪律,不讲公共道德;有的羡慕追求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讲究吃、喝、玩、乐、穿戴,贪图利益享受,成为金钱、物质的奴隶;有的吸烟、酗酒、赌博,搞哥么义气,打架斗殴;有的早恋等等。少数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要认真思考,要根据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改革教育工作,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开创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局面。   

    二、适应新形势、探索教育工作的新路子

     新时期的德育工作面临许多的情况,新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有新的心理、新的要求、难度是比较大的。一些老师在德育实践中总感到力不从心。道理讲不清,活动难开展。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重视德育,而且要研究如何抓好德育。  

    1、明确培养目标,处理好几个关系

    中央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基础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主义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中小学德育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

这个提法充分体现了从低到高两个层次,要把广泛性和先进性、阶段性和全程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突出了要使学生懂得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最起码准则这个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制度、规则实施细则等都要注意从实际出发,要求要分开层次,既有针对性,又有连续性、做到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中央“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从青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必须围绕这个指导思想做好德育工作。

    二是中小学德育要重视基础文明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是德育的一个新问题,也是我们的一个薄弱环节。随着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法制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小学要正面进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使他们初步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中学要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逐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并教会他们学习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过去由于受“左“的影响,把学生将来才能做的事拿到今天来做,把对少数先进分子的高要求随意扩大到要求全体学生;把提倡性的东西作为规定性的东西,这种做法脱离了实际,结果事倍功半。

    三是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特别注意重视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化的教育训练。不仅要传授知识,讲明道理而且要重视行为的养成,就是从日常的教学、生活、活动中强化行为规范化的具体要求和训练,这样坚持以恒,使之养成习惯,习惯成为自然。同时也便于检查监督。就是使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遵纪守法,如何做到文明礼貌,不仅道理上明白,在行为上都有所遵循,是非分明,使每个学生熟读牢记,努力去做。

    四是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回避接触有关商品经济的知识和观念。因为当前我们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心任务是建设”四化“,发展生产力。改革、开发的浪潮带来了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如多种经济形式的出现,竞争机制的广泛运用。铁饭碗和平均主义的逐步打破,成才道路的多种选择等等。伴随着这些变化,中小学生的性格和群体意识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会在幼小的心灵中,萌发诸如价值、竞争、民主、平等、开拓、自立等许多新的观念。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中小学要把德育放到社会变革的现实中去设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在商品经济的环境下进行。我们不能只看到或夸大商品经济对德育带来的不利因素,要认识到它对德育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的。我们要有效地防止消极的影响。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己要转变观念,要克服陈旧思想,以便教育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将要踏入的商品经济社会,使他们能够明辩是非,开拓眼界,扩充知识,掌握为”四化“服务的本领。

    为了加强德育工作,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德育与智育、体育的关系。有的学校之所以忽视德育工作。主要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一些主管部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往往以升学率高低来衡量学校办得好不好,使教师和学生围着分数转,因而放松了德育工作。升学率的高低是检验学校工作成绩大小的一个标准。但它不是唯一的标准,而且如果忽视德育、智育也很搞好。一个学校有良好的校风才有可能大面积地培养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只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我们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我们当教师的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业、身体健康全面负责。要把德育工作的好坏作为衡量一个班子一个学校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应当发扬广大。古人还懂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强调重视德育,并不因此而忽视智育、体育,更不能把德育与智育、体育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学生没有把文化知识学好,再好的德育也是空的。我提倡的是德育与智育、体育有机的结合,寓德育于智育、体育和各种活动之中。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从小打好基础,健康成长。使他们既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文明礼貌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又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劳动技能,既善于识别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又善于开拓新的科学技术领域,这样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不论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校内与校外的关系。抓好中小学生德育,学校责任重大,但德育绝不能局限与学校教育的范围内,学生所生活的环境,所接触的事物都对他们产生着好的或坏的影响。因而德育的任务应由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完成。因此,我们要经常和街道、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了,不仅有利于塑造中小学生的美好心灵,而且也会促进家庭、社会风尚的形成。

    对学校教育的成果不仅重视在校内的检查,同时要重视学生在校表现的检查,不要只管不教,不管校外,只讲形式不求实效。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