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中小学的教育工作 (1989年5月完成)之一
目前我们国家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教育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端正半学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教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扩大试行校长负责制,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劳动教育,开展勤工俭学,防止学生流失,这都是当前中小学要抓紧作好的几项工作。
改革和加强教育工作,是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应该抓紧的一项工作。“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通知”指明了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方向、任务和方法,是新时期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应根据“通知”精神制定学校实施规划。当前首先要把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工作作好,要从青少年的特点出发,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需要,确定德育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克服脱离实际,要求过高过急,空洞说教,简单粗暴的弊病。全体教职工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共同担负起育人的职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教育。
学习“通知”,联系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我们如何有成效地办好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呢?谈几点不成熟的粗浅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 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想象。重视和加强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从六十年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迅速,,生产力发展很快,整个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生活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生活准则的变化,不可避免的首先被青少年一代所吸引,并把这种变化带进了校园。积极的、消极的影响都事学校不能平静,由此还给社会造成麻烦。当今许多国家都加强对学生教育的研究。
在我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发给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方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同样在青少年这一代中激强烈的反应。十年来改革开发给中小学教育带来了升级和活力,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使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在纵横比较中、开阔眼界,活跃思想,逐步确定了自强、自立、进取、开拓等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所以,新时期给教育带来的有利因素是主要的。当前中小学生思想品质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负面的影响。对外开放,会有不同的文化、观念、意识的相互渗透,其中难免有不健康的东西。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容易滋生诸如贪图享受、金钱至上,自私自利等消极想象。这些对于社会经验不足、年小幼稚的中小学生来说,就有一个教育他们如何正确识别是非,分辨美丑,划清荣辱和自觉抵制消极影响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环境和气候,有的学校重视抓好教育,善于因势利导,就能够汲取有益的,抵制有害的,使学生健康成长。有的学校则因忽视德育,放任自流,消极的东西便会乘虚而入,一些学校出现了在校生违法犯罪的情况。事实已说明,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各种关系的调整,会不断给中小学德育提出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加强德育工作不仅有战略的重要性,而且有现实的迫切性。
教育改革十年来,学生的知识水平,身体状况都有所提高。惟有思想教育,不仅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褒贬不一,从而也引起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关注。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高度重视,并把它引入科学的研究,人们所以重视教育,这是过去所没有过的。是因为中小学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优化民族素质的教育。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兴衰的大事,现在的青少年一代,将来都要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未来。中小学教育工作在培养“四有”新人过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