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敬畏的李小凡教授
在风云变幻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李小凡带领中文系应对了市场经济冲击、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化、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挑战。他与历届领导班子确立了“守正创新”的发展方针,平稳推进以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屡获表彰。
温儒敏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时,李小凡曾有过5年和他搭档。温儒敏说,小凡大量精力都用来处理系里各种人事、后勤及学生事务,“他对学校工作有不同看法,或者发现了什么偏差,总是直言指出。他做事的原则性很强,但从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也从不做任何以权谋私的事。这些都是让师生敬佩的地方”。
当学校某些重大决策与中文系实际状况有明显偏差,在多次反映无效的情况下,于特定的票决场合,作为学校党委委员和中文系党委书记的李小凡,毫不犹豫地行使了一名党员的权利,举起了投反对票的手。事后多年,还有当事人回忆说,这是全场几乎唯一投反对票的举手,一只孤独的但是令人钦佩的手!
李小凡去世的第二天,北大中文系正好举行毕业典礼。在典礼上,陈跃红以“李小凡学长”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告诫毕业生“认真做人”,“做人当如斯,做事当如此。请大家记住这只中文人的手!”
李小凡身上具有强烈的北大情怀,甚至在遗言中也主要是对中文系发展的建言献策。他帮助系里筹集资金,按照规定,系里提出给予他一定的奖励,他坚决拒绝。同事们从来没听到过他一句怨言,也没听到他关于付出和回报的感慨。也许就像他的外表看起来的那样,他过于木讷,对名利得失看得很淡。
温儒敏说,有的老师当了院系领导便脱离教学,甚至要“捞一把”,而李小凡几十年的付出,按照世俗来看,他可是没有“捞”到什么,但他感到心安,对得起“为人师表”这几个字。
李小凡生前仅有的几次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话:“老艺人们常说,‘戏比天大’;对于教师来说,‘课比天大’。”
“课比天大”,是李小凡不经意说出的一句话。在他身边的同事、学生看来,这是李小凡发自内心的想法,一个很自然的教师的信念。要不,很难理解李小凡为何面对病魔仍然一如既往对待教学。
2012年,原本身体不错的李小凡在湛江带队做方言调查,突发胃出血。回校后又有已经安排好的工作要做,就拖着没手术。半年后,再次胃出血,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胃。项梦冰回忆,学校原本给了他两年时间调养身体,他坚持留在一线,除了田野调查,其他照旧。“方言研究”3个小时的课,他还是满满当当地上完。2014年4月,李小凡被确诊为低分化腺癌,整个胃部被切除,术后他还坚持评阅学生的论文。
为了参加自己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李小凡特意把腹水引流手术推后一周,大家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拖着病体去了,之后又强努着和学生一起照相。当日下午,他就住进医院,一去就再也没有出来。
“谁也劝不动他,他不该那么拼。”项梦冰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