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伯父牟中珩
牟云青
牟中珩,字荆璞,山东省黄县(今称龙口市)大牟家村人,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国民党五十一军军长,国民党山东省主席。
牟中珩的父亲牟克全,字双亭。早年追随黄县留日学生参加同盟会,在黄县举义失败后,曾被清兵追捕。他创办了当时龙口市第一所新学学校——育英学堂,并任教师。牟中珩将军少年时期,正是就读于育英学堂。牟克全遵循孔子的“躬行”的告诫,以“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为座右铭。他把自家的堂号定名为“俭师堂”,严格教育子女,不准吸食鸦片,不准打牌娱乐;他反对迷信鬼神,反对女子裹脚,主张教育救国。就是他把牟中珩将军送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求学。牟中珩在1922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科毕业后,从担任上尉掌旗官起,到1944年任第十战区副司令官,他始终以复兴中华民族为己任,为官廉洁,治军严格,作战英勇,战功显赫。
一.英勇抗日名声扬
在
1937年2月初,牟中珩将军率114师在著名的淮河阻击战中,血战临淮关,阻击日军北渡淮河,八战八捷,蜚声中外。又在稍后来的台儿庄会战中,遵照李宗仁的“阻南打北”战略,连续作占六十昼夜。武汉会战,牟中珩将军转战在六安城下,奔袭于大别山麓,令日寇闻风丧胆。
1938年11月牟中珩将军出任51军军长,1939年2月向蒋介石主动请缨,在苏鲁战区司令官于学忠将军的统领下,建立沂蒙山敌后抗日根据地。1941年他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 1944年12月任第十战区副司令官,负责对徐州投降日军的接收。
牟中珩将军入主鲁南,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六年,曾经把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的军队和政工干部发展到十七万人之多。他不畏战局险恶多变,常常与八路军张经武将军所部并肩作战,大量歼灭和牵制日伪军。
牟中珩将军在“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送全家到四川后方,临行前对胞弟牟中瑾说:“抗日我当奋勇杀敌,为国捐躯,誓死不顾。自古忠教难两全,全家老小交给您,望您代我尽孝!”
在淮河阻击战中,牟中珩将军率114师,在淮河北岸的临淮关阻击从南岸强渡的日军。1938年2月,他在15个昼夜中,身先士卒,火线指挥。临淮关是淮河北岸防线上的防守重点,淮河在此向南绕成了半圆的“凸”形河道后向东流去,使南岸敌军可以同时从三面半包围进攻,地形对114师极为不利。日军从
淮河阻击战是在七七事变和淞沪战役之后,日军第一次遭受的惨重失败。东北军单独在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上,第一次取得全胜,打出了东北军的军威。牟中珩将军此间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指挥才干。当时,苏联观察团、美联社记者和国民党最高统帅部以及八路军总部,一致给予了热烈赞扬。牟中珩将军受第5战区司令部嘉奖,徐州政府和学生联合会赠送了“誓死抗倭,首战告捷”的锦旗。
二.儒家道德治军严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牟中珩以儒家道德律纪治军,平日廉洁清正,洁身自好。他身材魁梧,容貌端庄,历来被上司树为军仪标榜。即便在家,面对晚辈,也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他不吸烟、不喝茶、不喝酒、不乘小轿车,除了读书、骑马、游泳、为矫正口吃而唱歌,别无爱好。牟中珩将军尤其喜爱颂唱岳飞“满江红”和古曲“苏武牧羊”。
牟中珩从严治军,军法如山。他曾撤职查办五个有嗜赌习气的连长和私卖给养的司务长,枪毙在防地奸污民女的营长韩子嘉。以致日伪敌军多次收买被他惩处过的人,对他行剌暗杀,但他仍旧凛然不阿、疾恶如仇。
1935年在天津,他建议于学忠下令禁止军官纳妾;在北平,北平商会会长赵序忱是牟的龙口同乡,曾多次宴请和送礼,均被他拒绝,因此他被赵序忱称为“杠子头”。
1936年庐山受训返回驻地,从武汉乘火车北上,少校营长刁志成因嫌气父亲外貌土气,为避免与同行军官同一车厢,被人耻笑,有失官体,竟然安排其父冒酷暑乘闷罐货车厢。牟中珩知此事后,当即训斥刁,并说:“求忠臣于孝子之门”。遂将其免职。
本家族侄牟云泰投效,其间因浪荡成性而有违军纪,曾被牟中珩军棍惩罚。另有一姻亲子弟张景文在军中平日好高骛远,不愿做底层工作,欲求牟中珩出面帮助进入中央军官学校上学,牟令人置一面镜子,要他自照。他和旁人不解其意,牟答:“你照镜子看看自己,你够格当军官吗?”此人赌气离去。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在家人到四川后方避战出发之前,牟中珩在山东莒县与家人匆匆告别,对胞弟牟中瑾和儿子牟云官说:“你们要自己创业,不要依附我,堕落为醉生梦死的寄生虫,不要仗势搞歪门邪道。如果那样,便是我害了你们,千万!千万!”后来牟家子弟五十余人,全部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其弟牟中瑾生前是宜宾造纸厂高级工程师,其子牟云官生前是泰安农业大学教授,其孙女牟英梅在文革中丧父,她14岁当工人,自学初高中课程,后来考入黑龙江大学,现在天津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牟中珩虽从严治军,但他平时经常用薪俸周济困难士兵,甚至出钱给士兵包澡堂沐浴。1933年5月牟中珩任团长时,把所获一万块银元悉数分给有功官兵,改善士兵福利,自己分文不取。
牟中珩将军本着“爱兵则以培训为本”的精神,1935年6月他根据《戚继光治军语录》等军事著作,总结自己在军旅生涯中所积累的经验,执笔编撰、印发《治军·作战概要》一书,并亲自讲授。1938年他在鲁南根据地,自任51军干训处主任,执教轮训军政干部。
牟中珩将军在日军大扫荡的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多次资助大批流亡学生路费;他派人帮助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农民修缮被日寇炸毁的房屋,给受伤的村民疗伤;他还在1940年派人送钱回老家龙口大牟家村,救助在日寇铁蹄下的家乡父老。
三.暮年感恩撰文史
牟中珩戎马一生,笃信“唯上司命令为天职”。1946年4月牟中珩调济南任国民党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在济南战役战败后,1948年9月19日夜,他逃向青岛至高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自觉改造,热爱劳动。除了完成养猪的固定岗位任务之外,他还每逢星期天到理发劳动组,为同学理发。他于
牟中珩在济南市西郊肿瘤医院住院治疗期间,我和父亲牟中瑾从成都赴济南看望,他念念不忘共产党和政府给他的宽大和厚待,再三叮咛我们要永远跟共产党走。他在临去世前,将自己的稿费全部捐献给政府,没有为配偶和子女遗留一分钱。
牟中珩将军于
(本文作者系牟中珩将军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