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彩初和他的书画作品
2006年12月5日到8日,曾彩初在湖南省书画院举办个人书画展,近100幅书画作品让观众大饱眼福。在曾彩初书画作品研讨会上,湖南省领导和老同志熊清泉、刘夫生、唐之享,中国作协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谭谈,省美协主席、湖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朱训德,以及颜家龙等几十位来自书画界的名流认为,曾老的书画艺术功底深厚,内涵丰富,尤其是篆书和墨竹令人叹为观止。
双峰是一个书画文化之乡,近现代双峰籍的书画名家辈出。清代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既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书法家。王憨山是一个闻名中外的书画家,与曾彩初既是同乡又是校友,都是高希舜的弟子。书画界在评价曾彩初的书画作品时,总是拿他与王憨山相提并论。曾老如此高的功力,却很少搞个人书画展,他的书画作品就像窖藏茅台酒一样,窖在家乡六十年,最近几年才拿出来让更多的人品味。
曾老1920年出生于双峰县青树坪镇一个书香门第。40年代就读南京美专,师从国画大师高希舜,与花鸟画家欧阳笃材同学,是王憨山的师兄。1947年,他回到家乡起陆中学(今双峰二中),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尔后又参加了地下党,在青树坪建立联络点,担任党小组代组长,为迎接解放军筹备支前物资。
曾老是湖南和平解放的有功之臣。他的岳伯父邓介松,原任国民党湖南省政府秘书长,1949年4月在白崇禧胁迫下解除职务,重回起陆中学主理校政。在学校,曾彩初掩护并协助邓介松秘密从事湖南和平起义事宜,创造条件,使程潜于7月21日顺利来到起陆中学与邓介松秘密会晤,起草湖南和平起义文稿。8月5日,程潜在长沙通电湖南和平起义。
解放后,曾老长期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并在省重点中学——双峰一中担任了20多年的校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他的书画艺术造诣也很深,可他一直淡泊名利,从来不把自己当作什么家。尽管同行非常欣赏他的字画,劝他举办书画展。他说:“我这是业余爱好,不用去展览。”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是很有名的书画家,很多人找他要字画,题牌匾,写楹联,他都不收费。双峰县内多数名胜景点都有曾老的楹联。他题九峰山森林公园“九峰横亘屏南国,万竿森然压渭川”,游人一读此联,便心领九峰神韵。
曾老1981年离休后,潜心研习国画,选定竹、荷、松、梅等几样,以墨竹为主。曾老如今80多岁高龄仍是上午9时进画室,下午3时进书房,在艺术的殿堂里顽强精进,老而弥坚。他80岁以后尚思变法,画竹重在神似,主张艺以载道,逐渐形成自己的新文人画风格。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孙克认为:“曾彩初先生的作品有所寄托,不写无意之字,不作无意之画。他的艺术关心人生,关心社会,是一种入世的精神,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尤为突出。”
曾老画的墨竹有“湘竹第一”之称。曾老的书法,篆隶行楷尤精,并集甲骨、钟鼎、秦篆、汉隶诸体之长于自己的大篆,所作篆书幅面雍容博大,布局庄重严谨,深厚刚健又不失圆润流畅,到焦墨枯笔,飞白,至最后收笔,气一贯到底。著名书画家李立说:“曾老篆书在我之上”。
曾老现在已出版《园丁颂》《春风化雨》《曾彩初艺文集》《曾彩初书画集》《曾彩初书画艺术》第一、第二集。有些作品编入《中国名人名作博览》《中华老年人诗书画作品集》《湖南金秋画集》《海峡两岸原南京美专校友书画联展作品集》和台湾《青融书画回忆录》等。部分作品被炎黄艺术馆、北京中国画研究会、湖南文史馆、日本书道会等国内外文博机构收藏。湖南电视台等先后拍摄了《八十一竹翁》《湘中一师表》《德艺双馨一竹翁》等专题片介绍其生平事迹及艺术作品,湖南日报、中国书画报、中国书法报、书画艺苑报、中国教育报、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长沙晚报、深圳晚报等多家报刊也进行了专题介绍。
2003年11月,在亲友和学生的坚持下,他在北京举办了个人书画展。他的作品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后,一炮打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腾文生、原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王琦等诸多著名书画家、王鲁湘等著名学者对曾老的书画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的杨力舟评价:“看了曾老的画展,非常震惊,首先被其笔墨所感动。曾老所有书画作品全部中锋用笔,力度非常强,画的竹子枝节力度和中锋运笔完全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枝叶、枝干的立体感,充分体现出竹子的精神,也许与曾老自身的气质有关。”
清华大学教授、凤凰卫视评论员、《河殇》的作者王鲁湘在评论《真话 真画》中写道:“我总的印象,一是大篆特别好。大篆一般人是不敢写、写不好的。曾老先生的大篆,没有六十年的功底是写不出来的。二是竹子特别好。画竹堪称一绝,独具一格。曾老先生的墨竹,得益于他的大篆书法,气也特别足。他在竹子身上,有他个人独特的发现与视角。他画中的题诗、题词,与画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怀。书画成了他另一种教育手段。正派而率真!”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对曾老的北京书画展竞相报道。《人民日报》文艺部高级记者马克评价:“像曾彩初先生这样的书画水平在国内是不多的。”当代著名画家戴泽、平野、阎飞鸿等名家也亲自撰写评论。
香港一家公司出价200万元,将他在北京展出的百幅书画作品全部买走。他却将其中的100万元捐赠给双峰一中建设艺术楼。
曾老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书画作品,功力深厚;为人处世,高风亮节。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书画艺术之中,你看那幅《昨夜西风度潇湘》,尽管狂风劲吹,竹子巍然不倒,体现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他给晚辈的字画中,题上“枯枝瘦竿立江边,喜见笋芽节节高。老有所为勤洒露,未来新绿仗儿曹。”寄托了一个老教育家对学生和后辈的良苦用心和殷切期望。谭谈在《湘中一师表 笔绘万般情》一文中写道:“彩初先生作品之所以摄人心魄,贵在以高尚、纯洁、坚韧诸优秀品格合成意象,深蕴丰富之人文内涵,发人联想,又于人以美的启迪与鼓舞。漫步彩初先生墨竹阆苑,那刚正不阿、坚定不移、高雅不鄙的美德所产生的喜悦——陶冶——感化的审美效应及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
曾老对竹情有独钟。他画的竹子,取八大山人之冷,郑板桥之清劲,吴昌硕之气势,卢坤峰、刘富林之技巧,自成一体。谭谈总结“他画竹,以清、劲、冷、怒为是。清含高格,劲含豪放,冷含清醒,怒含激情,此四性为竹赋予新灵魂”。曾老为人敦厚,朴实近人。他画的竹子,却常有“怒”气!且看他在一幅墨竹图上的述怀:“古人云‘怒以写竹’,余怒为何?怒以权谋私者,怒弄虚作假者,怒尸位素餐者……苍天在上,育我竹子,深其根,壮其骨,以枝为鞭,以叶为刀,乘天地之正气,横扫一切歪风邪气,竹其勖哉!”不过,曾老写竹,也不全是“怒竹”,也有风竹、雨竹、“君子”之竹。请看:“居闲人未老,夜半东园行。月明天更阔,风定竹无声。”“栖栖八十载,书剑两无成。幸有篱边竹,相依弄晚晴。”有行家评价他的竹子:“以满肚诗书铺纸,以人生灼见作墨,以沧桑阅历构图,以不阿品格为笔,借冷雨敲窗运神,正所谓笔落千山风雨声,画成竹涛动地来。”
画品即人品。所以,我们能在曾老的画里,读到正直、气节与虚怀若谷。曾老说:“竹称君子,我何人也?是否有资格画竹?我所能把握的有以下两条:一是,遵照《中庸》上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我就遵循率性修道这一条。所谓率性,即率我自然之性;所谓修道,即走我应走之路,不做作,不偏激,不为私欲所左右。再一条是,我是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并要吃烟火食的人,我不愿超然物外,远离红尘,但也不愿奔走于权势之途,俟候于公卿之门。对名与利,虽还不能视同敝屣,也不愿意不劳而获。我有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我不愿回避隐匿,当是则是,当非则非,亦无所顾忌。因为有羞恶之心,所以几十年来,不是无所不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就是带着这样一种品性去塑造我的竹子。”
在书画艺术上,曾老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与修炼,一步一步走来,一笔一笔写来,没有花架子,只有苦功夫,人品画境才达到今天的高度。可以预期,随着时光的推移,他的书画艺术将折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最近,台湾书画界邀请曾老去举办书画展。曾老也想在有生之年与海峡对岸的书画界朋友进行交流。祝愿曾老在台湾成功举办书画展!
湖南卫视宣管办 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