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彩初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09544875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5月10日

曾彩初老人的精神

发布时间:2011-05-10 09:12:31      发布人: 孝行天下

著名教育家、书画家曾彩初老人应娄底市委宣传部、娄底市老干部书画协会的邀请,于 2010123在娄底市博物馆举行个人书画展。

我近段时间一直在忙“湖南省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电子陶瓷产品博览会”(简称“湘博会”)的布展工作,未及时参加老人的展览开幕式,很遗憾。因娄底中心城区在搞人防平战工程,心脏地带长青中街“开肠破肚”,导致南来北往交通堵塞,须绕道很远才能达到博物馆,给我观曾老的书画展带来了困难。124日早晨,我未乘车去“湘博会”布展现场,特意绕道专门赴市博物馆去观展。到博物馆刚好是810分,展馆还未开门,刚下楼走到博物馆前坪,正准备离开,一辆小车戛然停在我的面前。我一眼看见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副驾驶位置上,那是曾老啊!怎么展馆还没开门,老人就先到了呢?曾老我是认识的,还打过交道。我迅速走到副驾驶门旁边,和他的陪同人员搀扶老人下车,并一同上楼去展厅。曾老的儿子航安告诉我,老人性急,展馆开馆时间每天安排在830分,老革命一定要早点来,生怕怠慢了前来观展的观众。因展馆未开门,我们一行只能站在进入展厅的过道上,曾老拄着杖站着。我忙给老人从别处借来凳子,让其小憩,并同曾老交流。尽管老人耳背难以交流,但老人与我谈得很高兴,人也很精神。这时,航安贴近曾老耳朵告诉老人,还要等20分钟展馆才能开门,老人很干脆地回答:“等一下不要紧”。我万万没想到老人,竟然不要求随从像有些“大家”一样变通想办法找人早点把展馆门打开。825分,博物馆工作人员准时赶来开门,曾老拄着手杖,不要搀扶,健步走进展厅,径直走到临时书画台前,不出5分钟就将一张4尺宣纸折好,拖出毛笔即挥毫而篆,大约20分钟即篆出了“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老人可能有点感冒,一边流着清涕,一边书写着,但见老人手不颤,笔不抖,很难想象这是一位91岁的长者了。我没有带相机,只好用手机拍下老人篆书时的照片。老人笔耕不辍,待人以诚,不求于人,刻苦勤奋工作的精神深深打动着我。我很幸运2010124日早晨成为进入曾彩初老人娄底博物馆书画展展厅的第一人,有幸感受和目睹曾老的为人和处世,并不自觉接受了老人的言传身教。老人的精神,使我终生难忘,值得终生学习。

链接:
    曾彩初,又名曾庸,笔名夏雨、自了斋主。1920年出生于湖南双峰青树坪,抗日战争时期毕业于南京美专,师从国画大师高希舜。解放前加入中共地下党,为湖南和平解放做出过很大贡献,以后在双峰县重点中学任教三十余年,桃李满天下,被誉为“湘中一师表”。

  双峰县城叫永丰镇, 原来是有一座文塔立于镇东南的塔山顶上。与文塔隔河相望的是双峰书院, 大门两边曾用端楷写了一副楹联:

  两派交流, 好向此间寻活水;

  双峰对峙, 更从何处仰高山。

  字里行间巧点地理, 活用典章, 透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

  双峰,春秋战国时属楚,南宋的时候始属湘乡县,建国后1952年从湘乡县划出,单独成立双峰县,属邵阳地区,后又属于新成立的涟源地区,后更名为娄底地区即现在的娄底市。古代意义上的湘乡中心其实是在现在的双峰,所以很多老人还是会怀念属于湘乡县的事情。三国蜀相蒋琬,元朝大学士冯子振,明代大理寺右评事贺宗,清代中兴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纪泽,辛亥革命先驱禹之谟,中共早期卓越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蔡和森,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者、新中国第一任全国妇联主席蔡畅,当代著名花鸟画家王憨山等志士名人,就诞生在双峰这块热土上。双峰还是“女杰之乡”,中华百年八大女杰中,双峰就占了一半,其中蔡畅是双峰的女儿,秋瑾、唐群英、向警予是双峰的媳妇。

  双峰县,一个出了很多曾姓名人的地方。这片土地孕育了庞大的曾氏家族,曾氏家庭是人才辈出。有多年来评说不一的清朝大臣文正公曾国藩,有湘军首领中襄公曾国荃,有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外交家曾纪泽,数学家曾纪鸿,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曾纪官,清末翰林曾广钧,资政大夫曾广江,光绿大夫、建威将军曾广銮,刑部员外郎曾广镕,女界诗人曾广珊,教育家曾约农,教育家曾宝荪,翻译家曾宝葹,高教部副部长、化学家曾昭抡,教授曾昭枚,著名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曾昭橘,全国妇联的副主席曾宪植,三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宪楷、曾宪柱、曾宪森,轻工部造纸研究所研究员曾宪榛,出版家曾宪元,著名画家曾厚熙等。而我国著名版画家、评论家曾景初,书法家、画家曾彩初兄弟也是双峰曾氏的骄傲。

  双峰名人輩出,特别是近些年来在中国以及湖南书画界,双峰人曾景初、曾彩初兄弟,王憨山、黄定初、谢牛、曹明求、熊清泉等一批人风生水起,掀起了不少风浪!

  曾彩初先生于1920年出生于双峰县青树坪镇一个望族家庭,先生“童年泪读瓜分史,弱冠竟罹沦陷耻”,幼时笃行好学,虽时局动荡,读书求知却始终不懈。先后辗转在邵阳邵陵中学,桃花坪循程中学,杨家滩文艺高中,抗战胜利后,考入南京美专,师从国画大师高希舜,与花鸟画家欧阳笃材同学,是王憨山的师兄,并任校学生会主席。先生文言文功底深厚,国画书法理论扎实,治史严谨。先生研究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所著《<学记>浅析》,打通了新旧教育史,详实阐释了教学上的一些普遍问题,如教育的本质,各级学校的设置布局,教学相长的关系,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意义等等。先生的研究对当代教育事业仍具有很重要的启迪意义。1947年7月从南京美专毕业后,回到家乡起陆中学(今双峰二中),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尔后在邵东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回青树坪建立联络点,任青树坪地区党小组代组长,为迎解支前筹备物资,护送党内同志入出境。其间被反动军官禹治拘押,因先生大智大勇,始终没有暴露身份而被取保放回。

  曾老是湖南和平解放的有功之臣。他的岳伯父邓介松,原任国民党湖南省政府秘书长,1949年4月在白崇禧胁迫下解除职务,重回起陆中学主理校政。在学校,曾彩初掩护并协助邓介松秘密从事湖南和平起义事宜,创造条件,使程潜于7月21日顺利来到起陆中学与邓介松秘密会晤,起草湖南和平起义文稿。8月5日,程潜在长沙通电湖南和平起义。

  解放后,曾老长期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并在省重点中学——双峰一中担任了20多年的校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他的书画艺术造诣也很深,可他一直淡泊名利,从来不把自己当作什么家。尽管同行非常欣赏他的字画,劝他举办书画展。他说:“我这是业余爱好,不用去展览。”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是很有名的书画家,很多人找他要字画,题牌匾,写楹联,他都不收费。双峰县内多数名胜景点都有曾老的楹联。他题九峰山森林公园“九峰横亘屏南国,万竿森然压渭川”,游人一读此联,便心领九峰神韵。

  曾老1981年离休后,潜心研习国画,选定竹、荷、松、梅等几样,以墨竹为主。曾老如今90岁高龄仍是上午9时进画室,下午3时进书房,在艺术的殿堂里顽强精进,老而弥坚。他80岁以后尚思变法,画竹重在神似,主张艺以载道,逐渐形成自己的新文人画风格。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孙克认为:“曾彩初先生的作品有所寄托,不写无意之字,不作无意之画。他的艺术关心人生,关心社会,是一种入世的精神,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尤为突出。”

  曾老画的墨竹有“湘竹第一”之称。曾老的书法,篆隶行楷尤精,并集甲骨、钟鼎、秦篆、汉隶诸体之长于自己的大篆,所作篆书幅面雍容博大,布局庄重严谨,深厚刚健又不失圆润流畅,到焦墨枯笔,飞白,至最后收笔,气一贯到底。著名书画家李立说:“曾老篆书在我之上”。

  近百年来,湖南工于篆书者,不过数人矣。前有彭汉怀,继有梁凤,近有曾彩初。

  彭汉怀,字斗漱,号斗漱居士、漱琴庵主,湖南湘阴人。留日生。解放后任湖南省文管会委员。能书画,篆刻师法西泠诸家,参以大篆,为诸艺之首。梁凤,湖南宁乡人。精于大籀,楷从山谷尤见精神。上世纪七十年代长沙周芸初也擅写铁线篆。但较上述三家有所逊色。

    曾彩初精于书法篆刻,善诗文。书法四体皆工,尤以篆书成就最高,是湖南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极富创新精神的篆书大家。他大籀小篆皆见功底。

  清邓石如曾说:“余初以少温为归,久而审其利病,于是以《国山》石刻,《天发神谶》文,《三公山》碑作其气,《开母石阙》致其朴,《之罘》28字端其神,《石鼓文》畅其致,彝器款识尽其变,汉人碑额博其体,举秦汉之际零碑断碣靡不悉究,闭户十年不敢是也。”

  曾彩初他的篆书也颇得邓氏论书个中三味,他的篆书一扫清前期瘦骨柴立的造形,表现出“茂密浑劲,苍古奇伟,雅健妙丽”的特色。曾彩初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不谨守一家门庭,而是遍取古今之长。他“所见博,所临多,熟古今之体变,通源流之分合。尽得于目,尽存于心,尽应于手。如蜂采花,酝酿久之,变化纵横,自能成效。”

  曾彩初十年前曾赠我篆书四尺横披《赤辟怀古》,是其代表作品。作品端庄见洒脱,遒劲呈婀娜。可谓“谨严而流畅,恢宏而秀逸,坚实而疏宕,丰厚而空灵。”

  我论为曾氏篆书有三个特点:

  第一,笔法多变

  笔法多变是曾氏篆书的一大特点。作品中运用较多的是方笔和圆笔。方为刚,圆显柔,刚柔相济,才能相得益彰。曾氏善用他那柔韧而易于起倒的长锋羊毫和娴熟的技巧,方圆并用,大大的丰富了篆书的用笔。

  “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入圆时觉更方。”他以隶作篆,提按起倒,极尽变化。把“方”与“圆”这对矛盾惜调得恰到好处,使刚与柔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线条紧涩厚重,浑雄苍茫,已臻化境。

  圆笔用逆锋入笔,向右行笔,至画末端,稍加驻笔,即提笔回收,得浑厚朴茂之致而无力怯之病。方笔用中锋逆入,杂锋铺毫,至画末端,戛然而止,猝提笔管,辄成方笔,得斩钉截铁果敢之力,而无折木之弊。

  这两种笔法极尽变化,或起方收方,或起方收圆,或起圆收方。有的似方实圆,有的似圆又方,方圆兼施,变化莫测,不可端倪。

  第二,齐与不齐

  曾氏篆书与李斯,李阳冰篆书相比较,字形虽属长形,但他刚劲杂婀娜,在垂脚处理上更有特色,使人能于不齐中见齐,参差中见平稳。

  第三,疏与密

  孙过庭“书谱”云:“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以隶书“精而密”的方法作篆书,达到“婉而通”的艺术效果,是曾氏字体结构的重要特征。

  曾彩初先生曾自诩是“一室之雄”,并向解释说,这个“雄”不是英雄的雄,而是雌雄的雄。一语道尽了天下男人的真实结局。再怎么权势绝伦、灸手可热的达官贵人,一旦下了台,就不过是“一室之雄”而已。但谁也不能像先生这么坦白自承,若无其事。

  他曾对学生说:“名利得失,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难于看破;假如说吧,火星上有一个人,遥望繁星闪烁的夜空,辨认出浩渺的太空中有粒灰尘大小的亮点,叫做‘地球’;灰尘中又有一粒灰尘,叫做‘中国’;灰尘的灰尘中,又有一点微尘,叫做‘湖南’;灰尘的灰尘的微尘之中,又有一点小于微尘亿万倍的细菌,叫做‘曾彩初’;这一点叫做‘曾彩初’的细菌,长着一个头,两只手,两只脚,包一身古怪的皮子,正在为一星细过针尖不可计倍的‘名利’而捶胸顿足,呼天抢地——在那个火星人看起来,这岂不是极端滑稽而又十分可怜吗?”

  他画的竹子,取八大山人之冷,郑板桥之清劲,吴昌硕之气势,卢坤峰之技巧,自成一体。谭谈总结“他画竹,以清、劲、冷、怒为是。清含高格,劲含豪放,冷含清醒,怒含激情,此四性为竹赋予新灵魂”。

  曾彩初论功夫与才智,几乎不输于当今湖南书法界的任何人。他笔下、刀下的那些东西,无论篆书、行书,还是篆刻、画竹,都达至一种高境,即便是极为挑剔的批评家,也会对他的全能表示钦敬。但曾氏篆书的毛病恰恰出在过分追求法度,线条着意的规范上。他的篆书常带有装饰性的意味,而少了一份机趣。在表面上,曾彩初的篆书写得一丝不苟,似乎很规范很到位,但就是这种规范拉大了与书法妙境的距离,书法妙境在于创造性和个性化,而不在写得多么笔挺、清楚。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