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
新中国诞生给乍启典的艺术生涯带来了光明和契机。解放翻身后,他即到高青的新兴服务组(实为美术服务组)工作,他怀着极大的喜悦和满腔的热情,以画笔为武器,宣传新社会、新生活。他的《婚姻法》组画在高青城乡巡回展出,效果极佳。1950年,28岁的乍启典以本县名人身份,光荣地当选为高青县首届人大代表。1953年,他在县建筑公司正式参加工作。1955年,他以美术形式宣传水利建设和扫盲工作。这期间他认真学习了艺术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和门采尔素描,打下了深厚的美术基础。
1958年,乍启典调入惠民地区农业展览馆,任总设计。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夜以继日地设计绘制各种专题的展览图板、灯箱、景盘、电影宣传画、舞台布景等。为了绘制8米见方的巨幅宣传画《霓虹灯下的哨兵》,他力挥彩笔,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仅用一天的时间就圆满地完成任务。在这期间,他在麻布、木板上挥洒油彩、水粉,游于其间,其乐融融。工作之余他就潜心研读历代名画佳作,远学宋元山水的严谨笔法,近学明清诸家恣肆豪放之神韵。他面对一幅幅传世杰作,心慕手追,废寝忘餐,研精钩深,穷幽极微。他崇尚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传统型大家名宿,还对徐悲鸿、张大千等融合型大家在吸收西方素描、构图、油画、水彩的艺术处理上研深覃精,细究中西结合、古为今用之深蕴,博纳余韵流风之精邃。他既追探前人的成功之路,更学他们把“心、情、意、志、魄”熔于一炉的艺术创作境界,打造着攀登艺术殿堂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