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崇明德 随时爱景光──业师黄曾樾先生杂忆
努力崇明德 随时爱景光──业师黄曾樾先生杂忆
◎ 林精华
抗战胜利前夕,先生任福州市政筹备处主任。1945年5月闽海重光,市政筹备处从闽侯小箬迁回福州。笠年元旦,福州市政府成立。他出任第一任市长约一年。历经八年抗战,民生凋弊,百业待兴。先生任市长期间,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把“兴教育才”作为市政的第一要务。为恢复和振兴福州教育事业,刻尽职责。当时福州两所公立中学,近四十所公立小学,在先生的筹划下短期复课,二十余所私立中小学也相继开学;保证向教师按时发放薪金;积极筹集福州国民教育发展基金……
至今我仍然记得1946年盛夏,先生曾率同僚到台江万寿小学巡视,向师生发表热情洋溢讲话的情景。他亲切和蔼,谈锋甚健。勉励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你们将来是国家的栋梁,要勤奋读书,立志成才,报效国家。”先生这些出自肺腑的话语,至今言犹在耳。
1925年先生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四十年间,先后任教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福州私立格致中学、县立永安中学、福建音专、省立师专、福州大学和福建师院。其中募建县立永安中学,还自任校长兼教员;还担任教育部督学和青年失业辅导委员会主任等。先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赢得学生的景仰、同仁的赞誉和社会的好评。
先生中年时期正处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年代,但他爱国、抗日之心一以贯之。1938年,他任后方勤务部编辑处处长,参与《抗日兵站史》的编辑。此前,他先将老母、妻儿寄居在上海友人家中,自己长徒跋涉,从长沙到重庆。见到国土沦丧、山河破碎,人民颠沛流离,常表忧国恤民之情。“千山万壑迴旋地,一缕惊魂底处安。毒瘴更教当极目,沉忧不散已摧肝。文章郑莫今何补,志士尊阳岁亦阑。颠沛蛮荒遑自惜,坐看人海怒翻澜。”表达了先生当时的复杂心境。
1943年初,先生接眷属由沪返闽,回归永安故里。1945年10月,先生回榕后参加福州各届人士在仓前山举行的“抗日殉国烈士追悼会”。会场悬有八幅挽幛,其中就有他的一幅。曰:为乡邦死难,与民族争光,裹革群钦当日烈;
看俎豆荐馨,听骁歌奏凯,洗兵尚慰在天灵。
表达了他对抗日必胜的信念和对殉国烈士的崇敬之情。
新中国成立后,先生受聘于福建音专讲授《中国文化史》。1952年院系调整,转到福建师院中文系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并兼系务和院务委员。1956年因病提前退休。笠年元月在福州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62年受邀为市政协委员。1962年后,先生经常被邀请为福建省委、省府机关领导干部讲授中国古典文学
1954年秋,我从福州一中毕业后考入福建师院历史系。有幸教我们“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是黄曾樾和钱履周先生。在教材极缺的情况下,黄先生为我们编写了《外国文学提纲》和《外国文学名著选读》各上、下册,洋洋百万言。
一学年课程结束时,先生语重心长地告戒同学:
为人为学,要力戒“骄”与“狂”、“名”与“利”;
并在黑板上写了“努力崇明德,随时爱景观”,作为赠言勉励我们。
1966年夏“文革”浩劫。先生首当其冲,被打成“牛鬼蛇神”、“国民党残渣余孽”、“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游街示众,使先生蒙受巨大的耻辱。他不堪承受非人的迫害,在乌山路寓所含冤辞世。1979年先生得到平反昭雪。
在先生辞世4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作为心香一瓣,献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