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曾樾教授与《谈艺录》
黄曾樾教授与《谈艺录》
◎ 陈毓峰
福州建城2200年来,到底有过哪儿位市长,我不清楚。不过其中的一位市长----黄曾樾教授,倒是认得的。他是我大学时代的老师。
1957年,在“反右”声浪中,我考进了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第一学期末,黄曾樾教授来我们班上教先秦文学《楚辞》课。黄先生身材魁梧,穿着深蓝色毛料中山制服,戴着金丝边水晶眼镜,面如重枣,头发并不浓密,但也梳理得油光整齐,可算是系里最有风度的一位教授了。先生讲课,精神饱满,声音宏亮,条理清楚,喜欢说的口头阐是“于是乎”如何如何,摇头吟咏,拉长“乎”的音节。我们知道他是《外国文学》教授,大概由于当时系里有两位《古典文学》教授被打成“右派”,剥夺了上讲台的资格,《古典文学》老师短缺,于是系里领导就请他来教《楚辞》了。我们没想到教外国文学的教授却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功底。在那知识分子惨遭灭顶之灾的1957年,大学里许多教师被打成“右派”,倍受凌辱和折磨。幸免于难的教师,也成了惊弓之鸟,噤若寒蝉。听说黄曾樾教授当过国民党时代的福州市长,因此他大概有一种“原罪”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住在城内家里,挤公共汽车来长安山上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似乎很少同学生接触交谈。
毕业离校之后,再也没有见过黄先生。后来听说,在“文革”初期,黄先生因为有“国民党时代福州市长”等头衔,遭到了残酷的游斗,让年届古稀的老教授在福州南门兜趴在地上爬了几圈,老人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最后含冤死去。
前年读钱锺书《石语》一书,作者在前言中提到:“就忆二十一年阴历除夕,文(陈衍)招予度岁,谈宴甚欢。退记所言,多足与黄曾樾《谈艺录》相发。”我猜想这位《谈艺录》的作者也许就是先师黄曾樾教授。去年闽籍作者刘学洙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著文,也提出同样的疑惑:“钱锺书所说的黄曾樾《谈艺录》,我毫无所知,不知是否就是他,实愿就教高明。”文中还介绍说:“黄曾樾号荫庭,抗战胜利前夕,任福州市长。后因书生不善为官,抑或出于官场争斗,不久便被轰下台,取代他的是国民党嫡系严灵峰。黄曾樾与我的语文老师王真(女)同为福州明儒、诗人何振岱的门生。黄曾樾赋闲作寓公后,常与王真以诗画唱和自娱…….一次她病了,我和班上几个同学去看她。见其卧室大桌面上铺一张宣纸,是刚画好的一幅梅花。王真师说,这是黄市长来看她时画的。所以我觉得黄曾樾还是十分儒雅风流的。我印像中,他不是官僚。”这之后,关于黄曾樾和《谈艺录》的问题,我查过一些资料未获结果。
今年春上,我终于读到《福建明人词典》,内“黄曾樾”条目有关他的介绍为:黄曾樾(1897-1966),字荫庭,永安人,教育家。清宣统二年(1910)入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学习舰艇制造。毕业后公费留学法国,在巴黎中法大学学习铁路桥梁建筑,获公程师职称。回国后任京汉铁路工程师,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后任南京社会局局长,交通部总务司司长等职。1942年,在永安任福建省政府驿运管理处副处长,兼永安初级中学校长,兴办地方公益事业。1943年,调任福州市政筹备处处长,兼林森县(今闽侯县)县长。1945年秋,出任福州市市长,任内重视扶持、发展教育事业。1947年5月转任教育部督学,被选为“国大代表”。1948年6月,兼任教育部侨民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1949年春,被聘为福建音乐学院教授。1952年任福建师范学院教授,福州市政协委员。著有《陈石遗先生谈艺录》等。
至此,对先师黄曾樾教授一生的行状,才有大概的了解。《石语》提到的“黄曾樾”确实是他。而《艺录》无以得见实为憾事。我想如能重新出版此书,对研究陈衍等近代诗人和《石语》,应该会有所裨益的。岁月如流,往事已矣。黄先生谢世已有三十二年了,如果健在,去年就是他的百岁诞辰。但我觉得像黄曾樾教授这样学贯中西、艺通文理、能诗会画、风流倜傥的市长,在历任诸多的福州市长中是不可多得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