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首要人物
本篇记载高家洼子村自清朝中叶以来,在本村常住人口中(包括其后人在外地工作和居住的人员),在各项事业里,首先出现的对国家对人民有贡献的,有一技之长的,受群众尊敬的,羡慕的,以及崇拜的先行人物。是本村人们的骄傲和光荣,是后人之师。
一、农民木匠 蓝 珍
蓝珍,1884年(清朝光绪10年)生于高家洼子村小盘岭屯。是农民蓝万福之长子。青年时期,拜师学习农业木工技术。
该人以做自己家里的木工活为主。并且无偿的帮助远亲近邻建房、造大铁车木架(车篷),做农耕器具,制作生活木制品。蓝家是有求必应,该人是有活必做。精工细作,无私奉献。深受该村人们赏识敬佩。
二、 骑马挎枪 郑宝瑄
郑宝瑄,是高家洼子村今2社农民。据知情人讲,该人在中华民国初年,既不是从戎武将,也不是地方武装之首,而是普通农民。经常头戴毡帽,身穿长袍马褂,肩挎木匣短枪,坐木革精制的鞍韂,骑肥壮的枣红马。出没于吉林松花江东部地区。威风显赫,形象轩昂。是该村的风云人物,众多人崇拜羡慕。
三、 读书工作 郑中和
郑中和,是高家洼子村1社农民郑宝山之长子。在外地读书,未回村内务农。
1931年后,他在林业采伐部门工作。夏季回家,探亲访友,西装革履,留分发头(当时农民剃光头),十分潇洒。所见之人均羡慕赞颂。是该村农民第一个在外面做事人员。
吉林地区解放后,该人在石嘴子村供销社商店任店员。后转于江密峰供销社任农副土产品收购员。
四、 亦工亦农 郑中臣
郑中臣,是高家洼子村2社农民郑宝生之次子。青年时于吉林市学习白条(柳树条)编织技术。
1931年后,伪满年间,一边种地,一边在石嘴子屯张珍私人办的编织作坊当手工业工人。编织笸箩、簸箕、柳罐、拎斗、提包等物品,工艺精致。
五、 吹奏农民 曹国珍
曹国珍,是高家洼子村7社农民,以扛活打工为生。拜外地鼓乐老艺人刘发为师,学会吹奏唢呐。能吹奏许多古传名曲。常与小川村的孙氏鼓乐班、荒山嘴子(天泰)东沟隋氏鼓乐班的艺人合奏大小喇叭。是该村解放前,唯一一个唢呐吹奏者。
六、 岐黄汉医 杨秀峰
杨秀峰,于清朝末年,从江密峰街迁入高家洼子村4社定居行医。其子杨显海、杨庆山二人从事租耕为业。
杨秀峰是汉医(中医),以评脉推测诊断病人的患病情况。
以中草药煎熬汤药为主药剂治疗疾病。兼用自制的丹膏丸散。
杨先生,主治内科,兼医妇女病、眼病、咽喉肿烂、皮肤疔疮、小儿高烧、麻疹等症。
杨医生,在行医30余年中,总结出专方验方,疗效显著。专治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症。妇女经血痨病、男女婚后不育病。小儿高烧抽搐和麻疹病。用熬制的膏药贴疔疮,三贴即愈。用其研制的面散眼药涂于红肿眼内三天即治好。其研制的咽炎面散药,用细管吹敷咽喉5~6次,嗓子红肿溃烂部位可康复。
杨大夫,是该村最早的行医者。医术精湛,有求不分昼夜必到。能因人对症下药,治愈率高。被誉为黄岐扁鹊。可惜,无人继承,专方尽失。
七、 农人经商 孙万盛
孙万盛,是高家洼子村4社农民孙俊长子,幼小从父租耕为生。未入学读书,无文化。
该人于1940年腊月,在市场无石蜡制作的蜡烛的形势下,购买牛油制的蜡烛(称汤蜡),肩负蜡烛走屯进户推销,获利颇丰。
在1941年至1944年日伪经济封锁的年月里,该人在冬闲季节,挑担销售农村生活必需的小商品和烟卷、糖块、瓜子、冻梨等商品,到各村屯叫卖,收入可观。
1945年秋至1946年春,该人在其居宅南侧的路旁大井西边,建临时草屋开煎饼铺,兼卖应时小菜和大豆腐、烧酒。过路车马行人打尖者,络绎不绝,效益可观。
1948年,吉林市解放后,该人迁居吉林市昌邑区山神庙街,开办小型粮米加工厂,加工和贩卖玉米碴子、玉米面、高粱米和小米。并做高粱米面的油炸丸子卖。
该人是农民走经商之路,摆脱了生活贫穷的状况。
八、 俄语翻译 杨宪章
杨宪章,年近花甲,是高家洼子村1社农民。1945年,苏联军队进入东北地区,打败日本侵略军后,派军队驻扎在唐房火车站守卫铁路大桥。当时聘请该人做临时翻译员(称通事)。
传说,该人青年时期,曾在黑龙江北的海山崴地区做工,经常接触俄国人,学会说俄语。是该村第一个懂外语说外语的农民。
1947年后,杨家后人迁入唐房村4社。
九、 卫国从军 赵德祥
赵德祥,是高家洼子村3社贫苦农民赵喜堂的独生子。十几岁就随父亲扛活打工为生。
1948年,吉林市地区解放后,该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第一个报名参加八路军。在部队中英勇善战直至解放全中国大陆,抗美援朝最后胜利,才解甲归田。回村娶妻生子。其子赵青山,以农为生。
十、 县级干部 隋振
隋振,是高家洼子村3社人,幼年丧父。依母靠兄抚养长大。日伪时期,就读于江密峰国民优级二年(即小学六年)。毕业后,在吉林市岔路乡荣博药房当店员。吉林市解放后回村任该村小学教员。1948年10月,被提拔为江密峰区第一完全小学校长。1950年任永吉县教育科科长。
1953年,被任命为吉林省敦化县县长。后任吉林省档案处处长,吉林省辉南县境内的国防军工企业“化肥厂”和“标准件厂”党委书记等职务。
十一、高级军官 尹景春
尹景春,是高家洼子村3社农民尹洪章的长子。
1951年,在吉林市某中学读书,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被国家选送苏联军事学校学习,回国后从戎至老。
该人身为军人,从不向他人说明身份。村人只知道其回家探母时,带两名挎短枪的卫兵护卫。村人推测该人是一名高级军官。
在文革期间,该人回家探母,住了三天。其父尹洪章(富农成分),多次求见与儿面语,均被拒之门外。一次,该人从北京至吉林市又赴哈尔滨公出办事。书信问母,其父尹洪章知道后,乘火车追至哈尔滨市,叩门求见未果,失望而归。尹洪章年老病危,不断想念儿子,求见尹景春一面,尹景春仍是拒不归家接见。后知其父尹洪章死,仅寄来300元钱给其弟弟而已。
尹景春之举,村民众说纷纭,让历史去辨证评说吧。
十二、目盲心灵 尹永昌
尹永昌 ,是高家洼子村3社农民,双目失明。妻子腿瘸,行走摆晃。当年三个女儿幼小,生活全靠年迈的父亲镐耕维持。一切家务由该残疾夫妻承担。
1、独立担水。先由他人指引至宅院门西侧约
2、个人劈柴。能用短把斧子,把粗木劈开,把长木断折。不伤己不砍人。能把劈好的木柴有条不紊的堆放一块或抱进厨房。
村人赞颂为“神瞎子”。
十三、中学教师 叶青年
叶青年,是高家洼子村5社农民叶春生之长子。
1948年于该村小学四年修业。1949年升入江密峰区第一完全小学五年级就读。1951年考入吉林市师范学校。
195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通化市任中学教员。
叶青年是该村第一个师范毕业生,是首位中学教师。
十四、高工程师 蓝荣田
蓝荣田,是高家洼子村4社农民蓝钧之次子。过继给其婶母刘淑贞为养子。夫人王丽娟,生一男二女。
该人在小学读书时,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工作中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
该人24岁,毕业于冶金部长春建设工程学校,继续读函授大学毕业。
该人曾任冶金部直属第三公司沈阳工程处技术员。第七冶金建设公司一公司(沈阳)的技术员、技术组长和队长。
1973年后,任吉林省黄泥河林业局基建科技术员,房舍工程处党支部书记,局基建科科长,局基建处党总支书记。局总工办主任等职务。
1983年晋升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高级工程师。
1988年调任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房屋开发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十五、学生任教 张淑华
张淑华,是高家洼子村1社农民张勤的女儿,1962年在江密峰小学六年级读书时,品学兼优,被学校选用为国家正式教员。任教时,以教学相长。是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十六、国家女师 尹淑银
尹淑银,是高家洼子村3社尹洪章的次女。初中毕业,考入永吉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被分配到高家洼子村小学校任教师。
该人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不断专研业务知识。是一位素质好,有修养的称职小学教师。
该人是本村女人中第一个接受国家师范教育的学生,是高家洼子村的首位女教师。
十七、女公务员 蓝雁
蓝雁,是高家洼子村4社农民蓝珍的孙女,是教师蓝玉田之次女。
该人在初中读书时参加共青团,于工作期间加入党组织。
1979年毕业于永吉县第十中学高中班,考入永吉师范学校,毕业参加教育工作。后报考吉林省广播电视大学党政理论班脱产学习二年。在工作中考入省委党校(永吉站)本科学习毕业。是大学本科文化。
该人曾任永吉县第八中学教师兼任学校团支部书记。永吉县桦皮厂小学教师兼少先大队辅导员(主任级)。永吉县第三十五中学教员。
1989年报考永吉县人事局招考公务员考试,小组第一(全县总分第三),被录用分配到永吉县档案局工作。后调入永吉县计划生育局工作。先后任会计、业务科长、综合科长、技术科长等职务。
该人在永吉县第十中学和永吉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在吉林省广播电视大学学习期间被评选为优秀学员,毕业论文获一等奖。
在永吉县档案局工作期间,曾出席吉林地区《档案法》演讲,获一等奖。参加吉林市《妇女与法》演讲赛,获二等奖。在永吉县计划生育局工作期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曾获得县优秀妇女干部,市级先进个人,市级文明市民等荣誉。
十八、优秀党员 丛树华
丛树华,是高家洼子村2社农民,贫苦家庭出身。未入学读书,自学文化,能认识常用汉字,能看懂一般书报、文件和布告。
1948年,该人从夏汉沟村(现吉林市郊区)迁入高家洼子村1社。后迁居2社。先后担任1社农业生产互助组组长,高家洼子生产大队大队长和大队党支部书记等职务。是一位忠于党、忠于人民,廉洁奉公,舍己为人,德高望重的优秀党员干部。
(一)廉洁奉公,无私正义。
该人在任大队(村)党支部书记期间,重视和关怀城市下乡知识青年的再教育工作。经常去知青集体户看望,了解知青的劳动和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好好劳动,注意健康。一次,一位知青携带水果罐头至丛家送礼,被婉言谢绝。1973年夏季,江密峰公社分配一名去磐石镍矿的力工(传说可以转为正式工人),当时有位干部要求安排自己的子女去,后被丛书记拒绝,安排了其他人。
(二)以身作则,推动生产。
丛书记在春耕期间,到其包点的4社,一面工作,一面参加劳动。亲自参加扶犁点种劳动。该社的农民深受感动,赞颂地说:“丛书记踩格子又深又直,撒籽均匀不丢埯,播种快,不影响下道工序。”在其精神的带动下,该社的春播任务提前4天结束,受到公社党委的好评。
(三)舍己为人,甘心奉献。
该村6社的车老板子李成国,因车祸牺牲。丛书记闻讯亲临现场慰问家属,协助生产队长处理此事。当年市场无寿材或松材木板销售。生产队长急无良策。丛书记主动献出自己备用的红松木板制成的寿材,殡葬死者。社员皆敬佩传颂。
(四)心想长远,吃苦在先。
该村在修建小盘岭水库前,丛书记多次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商讨此事,做了大量的思想动员工作。深入群众中走访,会同水利勘测技术人员考察地理、查看地形、研究地质、确定位置。多次登山越野,步行往返,不辞辛苦。
在修筑堤坝的工程中,他每天从家里至工地往返6公里,早来晚归。中午带饭在工地吃。亲自指导施工,检查质量,和修坝民工一起劳动,带动工人劳动积极性。
高家洼子村的水库,是在丛书记坚定主张、亲自挂帅和江密峰公社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大队(村)农民的帮助下完成的大事业。从而改变了该村的生产条件,水库可蓄水5万立方米,灌溉1000余亩水田。使高家洼子村的古老涝洼地变成了高产的水稻田,村民吃上了大米饭,无不感谢丛书记的功劳。
(五)积极办电,改善条件。
为了改善高家洼子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就必须改变该村无电的状况。丛书记多次向上级请示,要求在高家洼子村安装电气线路(称办电)。经上级批准后,召集各生产队干部研究筹措资金。他亲自抓这件大事,协助购买电气安装器材,参加勘测线路,指导施工。
1971年末,全村居民基本用电照明。尚有7社少数边远的居民户未通电。为了使这几户能过一个明亮的春节,丛书记亲临现场督战,指挥施工,终于在春节前安装完毕。高家洼子村的农民在黑暗了几辈子之后,在一片明亮中过了一个兴奋的春节。无不称颂丛书记的无量功德。
(六)重视教育,关心教师。
丛书记在任职期间,看见本村的学校校舍陈旧低矮,操场狭窄不平。就组织村里农民出工,在村中心地重建2栋校舍教室。在修建校舍的日子里,他每天早出晚归,坚守在工地指挥点调度,有时亲自参加劳动,直至竣工。
丛书记经常过问教师工作情况。公立教师蓝玉田转入该村学校,丛书记亲自过问其生活状况,并责成相关的生产队给与足够的菜地。
(七)文明丧葬,树立新风。
其子女,坚决执行老书记的遗嘱:“文明简办丧事,不穿孝,不讣告,不操办,不吊唁,不收祭品。”婉言谢绝了前来哀悼送葬的村民。家人和亲属自己草草安葬完毕。既没影响群众生产,又为村民树立了文明的新风尚。
丛树华老书记,活为人民立功德,死为人民树新风,值得后人缅怀。
十九、剪纸艺人 李桂芝
李桂芝,是高家洼子村5社农民邹祥的妻子。青年时于吉林市向其父亲学习剪纸工艺。婚后,在农村仍坚持学习应用,为村民服务。
李氏的剪纸工艺有折叠各种纸花,大小纸葫芦,飞型纸燕。剪刻各色色纸挂签。特别是用大红纸剪刻精致花纹、中贴金纸刻的“恭贺新年、恭喜发财、五福临门”等吉祥语。字旁贴绘画的桃、石榴、苹果、葡萄四种水彩画的挂签,十分美观,世间罕见。
李氏用苕条绑灯架,剪贴出盛开的荷花灯,含苞待放的荷花新蕊在绿色荷叶的陪衬下,栩栩如生。卖给秧歌队专用。
李女士剪纸工艺,是该村古今无二的民间艺术。
二十、贞守孀居 刘淑贞
刘淑贞,是高家洼子村4社农民蓝祥之妻。
1919年,生于江密峰苇子沟村贫苦农民家庭。1996年于贵州省贵阳市其养女家病故。享年77岁。
刘淑贞少年读三年孔孟书,受儒家礼教很深。19岁嫁给蓝祥为妻。夫妻感情十分恩爱。
蓝祥婚后,于次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因不忍其伯父辱骂,含冤自缢,抛下新婚一年的妻子刘淑贞。
刘淑贞于丈夫死后不久,生下一女,仅百日即夭折。在这样的情况下,遵守孔孟礼教的她,坚持孀居贞守57年。
刘淑贞的生女夭折后,应本村6社王珍之妻谢氏病危遗托,收其2岁女婴为螟蛉女。起名蓝秀荣。又将其伯兄蓝钧之子蓝荣田过继为养子。后随子蓝荣田迁居贵州省贵阳市。蓝荣田调回吉林省黄泥河子,她不愿意回来,留在贵阳同其女蓝秀荣相依为命。年过古稀,患脑血栓病,医治无效,离别人世。
刘淑贞的骨灰,由其子蓝荣田捧回与其夫蓝祥合葬。其女蓝秀荣不远万里回高家洼子村,为刘淑贞和蓝祥立石碑,永远纪念。
村民知情者,均赞颂刘淑贞的坚贞节烈,惋惜其青春虚度于痴情。
二十一、大学家庭 蓝鹏兄弟
高家洼子村4社农民蓝天飞(蓝文田),妻子曲淑珍。所生三子,皆读大学。三个儿媳也都是大学生。是该村唯一的大学生家庭。
蓝鹏,是中共党员,毕业于东北师大,毕业后曾任吉林化公司子弟中学教员、副校长、校党委书记等职务。现任吉林化公司外贸出口公司办公室副主任。该人进入大学前,曾任该村小学教员和江密峰公社组建的战宣队(文艺演出队)队长。
蓝鹏妻子李晓华,与蓝鹏同在东北师大读书。毕业后任吉林化公司子弟中学教员。后转入吉林市国税局龙潭分局江北税务所工作。
蓝鹏女儿蓝岚考入山东大学,毕业后在广州的中信银行广州分行工作。
蓝忠,中共党员。考入吉林农大读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被提拔为中共吉林省顾问委员会行政处副处长。
蓝忠妻子张永娟,毕业于黑龙江林业学院。毕业后在长春某中学任教。
蓝忠女儿蓝媛媛,毕业于上海大学。
蓝忠考入大学前,曾任江密峰人民公社通信员,共青团江密峰公社委员会书记等职务。
蓝荣,考入吉林市联合大学(现北华大学)读书。毕业后,在永吉县环境保护局工作。
蓝荣妻子于桂秋,毕业于吉林市联合大学,现在永吉县第十中学任美术教师。
二十二、民师转制 蓝桂云
蓝桂云,是高家洼子村4社农民蓝天飞的三女。1978年毕业于永吉县第十一中学高中班。
1978年8月,被该村村委会选聘为该村小学民办教员。
1997年,国家为了解决农村师资问题出台了相应政策,对长期任教的民办教师进行考核转制。该人经考试合格,被永吉县人事局转为国家公立教师,纳入财政预算 。
蓝桂云是该村农民子女在学校任民办教师中第一个转制为公立教师之人。
二十三、高龄寿星 蓝钧
蓝钧,是高家洼子村4社农民。
1908年(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农历三月十七日出生,2006年农历四月十一日辞世,享年98周岁。是该村目前最高龄的寿星。
蓝钧16岁与王麻子沟农民宋氏女结婚,生2男2女。其长寿乃自修所至。
(一) 心胸宽阔,自解苦衷。
蓝钧,结婚第三天夜,母亲猝死。32岁时,弟弟蓝祥自缢身亡。不久父亲蓝万有病故。年过五旬时,长女蓝翠荣病逝。加上长子蓝喜田中年病故,老伴宋氏辞世。这样丧失亲人的沉重打击,并没有击垮蓝钧。他带领守寡儿媳和不满18周岁的5个孙女、1个孙子艰难生活。他挑起家庭的重担,勇于面对人生的悲痛,自己化解苦衷,坚强、乐观、向上是他最可贵的心胸。
(二) 早睡早起,坚持劳动。
蓝钧老人,常年每日都是天刚亮就起床到室外找活干。天一黑,不到上灯的时候,就卧床而睡。93岁的时候,不顾孙子的劝阻,仍到田间间苗拔草,到山上放牛。
(三) 不偏食,不厌食。
蓝钧老人年迈,牙齿完全脱落,他本人不镶假牙。却和家人吃同样的饭菜。不挑食,不厌食,不少吃,至饱腹而止。
(四) 抗疾病,以动代药。
蓝钧老人,在儿子蓝喜田死后,一度患病咳血,不求医服药,坚持每天早起,登山活动。夏季到菜地里吃生菠菜。平日感冒头疼,从不服药,只是找活干,出汗祛病。
这就是蓝钧老人的长寿养生之道。
二十四 教师世家 蓝玉田
高家洼子村4社农民蓝珍之长子蓝玉田,孙子蓝静,孙女蓝雁,曾孙女蓝蕙馥、蓝蕙馨,都是教师或曾经做过教师。是该村有史以来唯一的教师世家。
蓝玉田,1948年参加教育工作。曾在江密峰地区的高家洼子、吴家街和石嘴子村完全小学任校长和永吉太平乡完全小学校长;在永吉县口前镇朝鲜族中心小学、永吉县第一小学任教员;在口前镇教育办公室任小学教师进修学习语文科辅导员和语文科学业务指导员,后任巡视员。
该人在高家洼子小学任教期间,被沈阳铁路局吉林公安分局评为吉林地区护路先进工作者。1976年12月,吉林铁路公安分局在桦甸市召开护路工作会议上,该人做了唯一的护路先进事迹报告。1983年在口前镇教育办,被评为永吉县教育先进工作者。
蓝雁,是蓝玉田的次女。中共党员。1981年毕业于永吉师范学校,分配任教师。工作期间考入吉林省电大脱产学习二年,在永吉县委党校参加省委党校函授学习二年。现在是大学文化。
该人先后在永吉县第八中学,桦皮厂小学和永吉县第三十五中学任教师工作。
在永吉县第八中学兼任教师团支部书记,被评为优秀团员。在桦皮厂小学任少先大队辅导员(主任级),被评为优秀团员。
蓝静是蓝玉田次子,共青团员。1975年下乡插队到高家洼子村4社劳动,后被小学聘用为民办教员。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1976年招工回城就业。
蓝蕙馥,是蓝玉田的长孙女(蓝青之长女),共青团员。2001年毕业于永吉师范学校美术班,后在东北师大函授学习美术专科三年,大专毕业。
该人曾在口前二小、口前三小、皓月乡小学、永吉县实验小学任教师工作。
该人的美术作品,在永吉县美术展览中多次获奖。
她在永吉县教师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蓝蕙馨,是蓝玉田的次孙女(蓝青之次女),共青团员。2001年毕业于永吉师范学校美术班,又在东北师大函授学习美术专科三年,大专毕业。后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函授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毕业。是大学本科学历。
该人曾在口前二小、皓月乡小学、永吉县朝鲜族实验小学任教师工作。是吉林地区市级小学骨干教师。
2002年5月,该人执教的《丰碑》,在永吉县举办的“新模式新理念”研讨课上,被评为特等奖。
该人的美术作品,曾在永吉县美术展览中多次获奖。
她的论文《情感,新课程环境下阅读教学的灵魂》,在永吉教科研杂志上刊登。
2007年撰写的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在东北三省信息技术年会上,被评为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