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张家口展览馆纪实
建设张家口展览馆纪实
1967年“文化大革命”后期,张家口地、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很快转入“抓革命促生产”。1968年6月11日地区革委会决定,在张家口市桥西区大河套街兴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
地革委建馆决定下达后,受到全区人民的拥护与支持。为了高质量高速度地建好展览馆,在地区革委会主任贺明(驻张家口某部政委)同志主持下成立了展览馆筹建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具体办事机构。
6月21日地市革委召开兴建展览馆动员大会,并发出在建国19周年以前建成一座展览馆的号召后,全区广大军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争先以积极行动投入建馆劳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张各部队、铁路局、各(市)县、区、各部门、各厂矿、各行各业的群众,全力以赴,争先恐后地支援展览馆的兴建,要物有物,要人有人,要多少给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
在展览馆的筹建工作中,张家口市各行各业的广大群众,表现了高度的革命热情,城建局设计处在接到展览馆的设计任务后,争分夺秒,奋战一昼夜就制定出6个设计方案。当天晚上设计草图定案后,只经过两天一夜的时间就完成了过去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基础施工和平面图的设计工作。根据地革委将展览馆建在桥西大河套街的决定,开始动员大河套两侧的机关、货栈、手工业作坊、土产等店铺和居民搬迁工作。大河套的群众在搬迁工作中,热情高、决心大、速度快。200多户居民和机关、工商企业,只用5天时间就全部搬迁完毕,并在很短几天时间里,把旧建筑物拆除干净。建馆施工开始后,张家口市的军民以对毛泽东主席崇敬的心情,日夜战斗在工地上。筹建指挥部安排张家口铁路工务段出60人,结果出了110多人,职工们都以能够参加建馆劳动而自豪。
建馆开始后,架子工是开路先锋。过去架子工有个常规:刮风、下雨、日落不上架。这次兴建展览馆,他们打破了旧框框。为了给整个工程进展铺平道路,他们提出的口号是:需要什么时候上架,就什么时候上架;需要干多长时间,就干多长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张家口各部队,走在最前头,支援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建馆挖地槽开始最艰巨的任务大都是由他们担任的。崇礼县革命委员会负责人听说建馆需要大理石,就将样品送到工地,并请求任务。当建馆筹建指挥部确定由崇礼县生产石料后,县革委会立即组织人力上山开采700多吨。怀来县听到筹建指挥部在新保安车站装运600吨白灰的消息后,奋战两天就完成了装车任务。宣化、庞家堡、下花园区和宣化县、万全县还组织了劳动代表队,代表全县、全区人民对毛主席的一片忠心,长期在工地劳动,都对展览馆的兴建做出了重大贡献。煤机、探机、农机、东方红机械厂、磁厂、反帝铁厂、供电局,几十家企业,为了保障工地施工的需要,都承担了艰巨任务。张家口运输公司广大职工除完成正常生产任务,经常在晚上加班为工地运输各种物资。中国地质仪器公司为使建馆工程早日开工,专门从北京调来钻机,为建馆钻探地基。铁路系统为了保障建馆工程顺利进行,不仅想方设法安排建馆物资的运输,而且派专人为工地铺设塔吊道轨。承担制作浮雕任务的模型厂工人,在有关单位帮助下奋战24天,胜利地完成了12块大型浮雕的雕塑任务。在建馆过程中,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部队到厂矿、企业,从大、中、小学校到街道居民,上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娃娃,都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方式为建馆献智慧添力量。特别是街道的家庭妇女主动承担到东山坡砖厂拉砖,到清水河床内拣石头子,供建馆搅拌水泥用。桥东区花园街办事处年轻的家庭妇女在建馆中立下战功,她们不怕苦不怕累,用双轮排子车去东山坡砖厂拉砖供建馆使用。兴园巷居委会在主任刘质清带领下去东山坡拉砖,每辆车4人,每次拉砖800块,每天拉4次,受到建馆指挥部的表扬。全市各少数民族群众也积极参加建馆义务劳动,并为建馆工作献计献策。
建馆工程庞大,施工任务繁重而又艰巨。建馆主体工程任务落实到市建筑公司,公司下设有水电机修 、施工等共7个队 ,计2000余名工人,日夜奋战在建馆工地。各单位第一把手在工地上指挥施工,把建馆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完成。各厂矿和企业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没钱没物的出力。探机、煤机厂领到建馆工地上取土任务后,调动厂内的壮劳动力上阵,施工用的设备工具和挖土机、汽车都由工厂自备。工人们干劲大、信心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前完成了分配的任务。为保证实现地市革委提出的向建国19周年献礼要求,建馆工地实行昼夜三班作业。有不少工程技术人员昼夜不离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工人们干劲大,轻伤不离工地。施工现场每处都有工程技术人员把关,各段工程又是整体工程,所以工程之间互相衔接,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都互相监督和检查,以防工程出现差异。在突击主体工程封顶的战斗中,市建钢筋混凝土排、探机厂和二轻工业局的部分同志,从8月30日开始,一直战斗到31日上午9时,连续工作27个小时。由于大家共同努力,从而使工程进度提前再提前,使整个主体工程提前63个小时完成。张家口市郊茶坊区的农民,得知建馆工地上急需石头,就起早摸黑为展览馆赶运石头。当施工突击砌基石的时候,石匠极为缺乏,茶坊区、庞家堡区和万全县的数百名石匠,就急速赶到工地,投入建馆紧张战斗。桥西、桥东区的广大群众,为建馆工地急需砂石,他们就日夜不停地拉砖,在清水河滩筛砂、拣小石子,为建馆工程提供420万块砖和21000多立方米砂石,仅砂石一项就节省开支12万元。
建馆工地上灯火通明,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来来往往。为鼓动建馆人员的干劲,建馆指挥部设有宣传组,工地每个角落设有高音喇叭,日夜不停地播放有关歌颂毛主席的歌曲,并接连不断通过广播表扬工地上出现的好人好事,工地上还设有黑板报和英雄榜。同时,《张家口日报》、张家口人民广播电台,以及文化艺术等部门全力配合宣传建馆的重要性。
建馆工程由于各级各单位筹措资金,在全市人民日夜奋战下,从7月4日开工,到同年9月28日竣工,共用87天。整个工程用工都是全市各机关、团体、厂矿、企业单位和大中小学校,以及驻张部队指战员参加了建馆义务劳动。
1968年9月28日下午,张家口8万余军民集会庆祝“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竣工。地区革命委员会主任兼展览馆筹建委员会主任贺明、张家口军分区司令员伍银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刘力夫和全区14个县(市)的代表,都在会上发言,热烈地祝贺展览馆建成。当天晚上,蔚县北大坪公社小枣堡等大队的农民和县机械厂、铁木社等单位职工,为大会赶制了4组焰火。焰火晚会上,一束束礼花腾空而起,发射出耀眼的光芒,映红了清河两岸。地市6个文艺团体的文艺战士,演出了自己创造的文艺节目。
展览馆建成以后,首先建立了管理办事机构,有干部和职工66人。展览馆配合党的各项中心任务举办各种展览,主要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光辉形象和伟大业迹展览;工农业生产成就展;工商业产品展销;美术、摄影、书法以及张家口地区出土文物展览。还开辟了图书阅览室,并对外开放,还有电影放映室。展览馆当时成为张家口各(市)县广大群众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生活的活动中心,也是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