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贺明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65422956
本馆由[ 贺氏家族 ]创建于2013年01月17日

以少胜多的宋庄之战

发布时间:2013-01-19 23:37:39      发布人: 贺氏家族

贺 明



 

    1942年冀中“五一”反“扫荡”斗争是使人难忘的,而反“扫荡”中的宋家庄之战就更加使人难忘。它是平原近战中以少胜多的奇迹之一。用当时的名记者周游的话说:“这是人类智慧和勇敢在残醋斗争中的一种神奇的创造。”在平原游击战历史上,它永远是一个引入注目的光点。



战前情况



    1942年,为了适应平原斗争形势的需要,我们冀中军区第七分区二十二团已由大团改编为5个连队的小团。我那时任该团总支部书记。在反“扫荡”期间,部队以连为单位分别由左叶团长、梁达三政委、陈汝和参谋长和我带着分散活动。我们的任务是配合地方武装和民兵,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积极地同敌人的“扫荡”、“清剿”作斗争。

    66,我带着二连从无极的里贵子村同敌鏖战了一天,夜间突围后,意外地与左团长带的一连和一部分地方武装会合了。不久,又遇到了经过战斗由沧石路南突围来的六分区警备旅临时组建的混合连,我们决定暂时在一起活动。8日,突然发现周围各据点都增加了敌兵,敌人大有对滋河堤以西地区举行大规模“扫荡”和“清剿”的征兆,遂立即决定转移到滋河堤以东的深泽县宋家庄待机行动。

    宋家庄位于深泽城北,离城15里,是个约300多户人家的村庄。村南部小,约三四十户;北部大约270余户,两部分相距约500。它离敌据点较远,又是老根据地,是经我们左挑右选后确定的待机地点。当我们到达宋家庄时,天将拂晓。

    在反“扫荡”期间,随时都可能发生战斗。因而,我们虽然是来此待机的,但却不能存有麻痹侥幸心理。当时的指导思想是,不管敌人来与不来,也不管来得多还是来得少,都要做好最充分的战斗准备。部队入村之后,左团长立即带各连干部看地形,边看边制定作战方案,边布置兵力;我则向各连指导员布置了村落防御战的政治工作,民运干事也在动员村中的老幼妇孺迅速向外衬转移。接着,迅速投人到紧张的构筑工事的热潮中。我们按照战斗方案和兵力布置,把街口堵死,把院落打通,从村外到村内,由屋下至屋上,紧密地做起3道工事。我们的口号是:“宁可做了用不上,也不能用时没有做。”从拂晓到早晨7点,一个由村外到村内,由屋下到屋上,家家连接、屋屋相通的有着火力联系的防御体系便形成了。

第一个回合





     7
时半左右,左团长和我从各连阵地回到了团指挥所。我们正一边看着地图,一边谈论着今天可能发生的情况。突然,一连通信员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一进门便报告道:“村东北冶庄头方向发现敌人骑兵!”“啊,来得好快呀!”我们不约而同地自语着,当即便随着一连通信员向村东北角的阵地走去。只见在离我们衬庄二里多的东北方向,前头一队骑兵,后边跟着长长的步兵,正沿着新造的公路向我们这里运动。左团长一边看着,一边说道:“敌人果然来了,今天这个仗是打定了!”我说:“正好,我们已准备停当。”


    敌人越来越近了。左团长对身后的赵士珍参谋说:“马上通知部队,准备战斗!”接着,又对一旁的一连长吴浚池说:“把火力好好组织一下,放近了再打,只有近了才打得疼!”此时,战土们早已进入阵地。他们把手榴弹的弦拉出来放在工事一边,把子弹推上了膛,对着运动的敌人构成了瞄准线。一条条枪身,随着敌人的蠕动而缓缓移动。

    敌人已经绕过村东北稀疏的树林,距我们不到500了。透过飞扬的尘土,连马的颜色、人的穿戴,都看得清清楚楚。作战参谋在自言自语地数着马的匹数:“……一十,……二十,……三十,……”随在马后的步兵,数清了已有200多人.

    敌人距我阵地只有30时,左团长低声地对周围同志说:“注意隐蔽!”然后向吴连长把手用力一摆.吴连长突然喊了声:“打!”我们的1挺重机枪、3挺轻机枪、1个掷弹筒和一排排的手榴弹,便同时向着敌群射去。只见烟尘起处,人滚马翻,当即撂倒了一大片。其余的东跑西窜,乱作一团,以至好几分钟没有还击。就在这时,后随的步兵向我们展开进攻了。他们端着刺刀,喊着“呀”声,成群地向村口凶猛地冲来。战士们对准冲锋的敌人,又是一阵重机枪的扫射和手榴弹的排击,敌人一片又一片地倒了下去。就这样,此起彼伏地连续了四五次,敌人的疯狂进攻才被迫终止。

    这就是宋家庄之战的第一个回合。在这个回合中,敌人的伤亡至少百人以上。

 

仗越打越大





    
枪声在继续着,敌人在封锁我方射击孔的同时,从东、北、西三面把宋家庄包围了。形势很明显,敌人在等待援兵,准备与我军决战,一场严酷的战斗正在形成中。


    到上午10时左右,敌之兵力总数已达一千七八百名。随着敌人兵力的增加,对宋家庄包围得更紧,火力也明显加强。约11时,由深泽、无极方向增来的敌人,沿着村西南的大片麦田,向我二连阵地展开了冲击;另两股敌人从东北和正东方向也向一连阵地展开猛攻。每次进攻之前,敌人都先用步兵炮和山炮平射、重机枪定点射击,把我军前沿的射孔击大,把围墙摧毁。然后,在曲射炮火和重轻机枪的掩护下,向村里冲击。战士们高喊:“打,狠狠地打!把敌人硝灭在阵地前!”有的被炮弹摧毁的土墙埋住了,钻出来摇摇头接着打:特等射手们在非常有效地消灭着敌人。一连七班长李清泽7枪就打倒了7个。二连庚副连长两枪就把村西庙台上敌人的机枪射手和弹药手全都揍倒。轻重机枪在对付敌人的集团冲锋上,发挥了强大的威力。敌人快冲到墙根了,战士们就从工事里跳出来,把一排排的手榴弹投向敌群.敌人的多次冲锋都被打垮了。仅两小时左右,一连就打垮了7次;二连打垮了5次。敌人伤亡的总数增加到400以上。

    敌人在对一、二连阵地的冲击遭到失败后,于14时许,集中力量对南宋家庄展开了猛烈的冲击。坚守在南宋家庄的是六分区混合连和县大队,虽然人数不多,弹药缺乏,但却打得非常顽强。当村边围墙被敌人摧毁后,就转移到院落和房上同敌人拼杀,又连续打垮了敌人3次冲锋。15时许,敌人的迂回部队从南宋家庄的西边墙头钻进了村。当战士们对付侧翼时,正面的敌人一拥而人。在这种情况下,该连主力被迫地向着晋深极县大队展开的方向突围了。在突围中,虽然遭受了部分的损失,但在县大队的接应下,主力仍然冲出了重围。其余人员(主要是伤员)在二连的掩护下,由南宋家庄突围到北宋家庄。

    这样,敌人对我们的包围圈缩小了。二连不得不从已经很吃紧的西部调部队加强南部的防御。形势对我越发不利。

 

意志的较量





    
有的战士从拂晓吃过早饭,到下午3时许也来不及吃东西喝水,在火热和干渴的折磨下,嘴唇裂成一道道血口。村沿的工事,经敌人炮火七八个小时的轰击,大部已经残破倒塌;更使人担心的是,我们的弹药越来越少了。而敌人却还在沿着滋河堤络绎不绝地向宋家庄增加。然而,此时离天黑还足有4小时。


    我们如何顶过这最后4小时,成了最尖锐的问题:左团长提出后,我们都在考虑着。于是,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起这个问题。我们一致认为:一、二连的工事虽然被敌人摧毁了不少,但阵地仍然都在我们手里;部队虽然很疲劳,但打死的敌人很多,情绪始终是高涨的;而敌人却伤亡惨重,士气已经沮丧.只要我们能继续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进一步加强工事,注意节约弹药,指挥上不犯错误,坚持到天黑是没有问题的,遂当即决定:一方面向部队宣传我们已经坚持了8个小时、杀伤敌人五六百名的巨大胜利,同时把敌人已经增加到约2000多名,并将对我进行最后决战的这一严重形势告诉全体指战员,以动员大家做好更严重的战斗准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守住阵地;敌人从哪里打进来,就从哪里把他打回去。

    我们刚把这个精神布置到连队不到半小时,敌人就对我们发动了全天以来最猛烈的进攻。在激烈的炮声中,不仅有步兵炮和山炮的巨响,而且增加了野炮的轰鸣。延期炮弹把围墙和屋壁打穿,在室内爆炸。整个村庄的房屋、墙壁和树木,都在随着炮弹的巨响而频频颤动。一阵大炮的轰鸣过后,轻重机枪便像狂风一样地吼叫起来。左团长见此情况机警地说:“这一定是敌人准备总攻,我们快到最激烈的地方去掌握部队。无论如何要顶住。丢了阵地要坚决地夺回来:”他的话音一落,我们便分别向一、二连的阵地跑去。

    当我跑到二连指挥所的时候,只见二连庚治国副连长正带着十多个战士,在烟雾里向村西边的胡同飞跑i曹雷九指导员跟在一旁,一边跑一边喊:“同志们!要快,要猛,要坚决把敌人打出去!”原来敌人在施放了毒气之后,通过苇塘附近残缺的缺口冲进了村,占了几座房子。庚副连长立即带部队向敌人进行反击。我鼓励了他们这种坚决果敢的处置!就在这时,二连的勇士们向冲进来的敌人展开了争夺战。手榴弹爆炸的浓烟,从敌人占领的院子里团团升起。大约10分钟后,二连的通信员从烟雾里飞快地跑来,人还没有到,兴奋的声音却先到了:“把敌人打垮了,房子全部夺回来了。房下房上还丢了好几个死鬼子的尸体!”这个胜利的消息,使我们沉重的心情立刻轻松了许多。

    在二连反击敌人的同时,村东北一连阵地上的争夺战也在激烈地进行着;原来,敌人的主攻方向在一连。我第一、第二两道工事经敌人猛烈的炮火摧毁,已经不能再用,便转移到第三道工事,继续坚守。敌人接受了多次冲击失败的教训,不再端着刺刀、喊着“呀”声地挺身直冲,而改变成两肘托枪,向村边匍旬前进。但其3次冲锋也都被我们打垮了。敌人在连连遭到惨败后,采取了更加恶毒的手段。第四次冲锋前,他们先用炮向村沿打出了毒气弹。敌人趁着毒气,又匍匐爬行到墙根,有的已经爬上了墙头:战士们看到这种情况,便从工事里跃出,照着敌人的喉咙猛刺,只听得敌人惨叫着,掉到墙的那边。一个日本兵从围墙的缺口处跳过来,直向七班长李清泽身边扑去;七班长手疾眼快,端着刺刀,一个箭步蹿上去,一刀刺进敌人的胸膛,敌人惨叫一声不动了。

    然而,敌人并不认输,较量仍在继续。17时许,一股敌人冲进了东街口。跟看敌人就要占领房子。正在这紧急关头,一连吴浚池连长带着一机枪、两个班的预备队疾速赶来。他们用机枪扫,手榴弹轰,喊声四起,一阵子就把敌人打了出去。这样敌人冲进来3次,就被他们打出去3次。

    敌人的总攻仍然以失败而告终。他们除了在街头丢下了一些尸体外,别的什么也没有得到。此时,已经是1730分。

 

分路突围





    
在隆隆的炮声中,我们布置突围的会议也在紧张地进行。我们决定分3路突围,好处是目标小,行动灵活。左团长与特派员扈英俊带团指挥所、一连和部分地方武装及混合连的同志,从一连阵地向北突围,连长吴浚池带预备队断后。我带二连,从二连阵地向西北突围,皮副连长带领预备队断后;一连吴连长带一个排从两个连的结合部向北突围。突围的时间预定是21时,突围后放出两颗起花为记号,最后的集合点是定县的大定村。


    会后,我和二连的干部一起来到二连阵地。我们首先研究了突围的具体方向。经左右权衡,决定选择敌人的老据点大直要村的方向突围。因为老据点常常是敌人防守疏忽的地方。至于突围的道路,二连长王国旺早在下午的战斗中便观察好了。

    太阳已经下山了,天色逐渐昏暗。战士们一边监视着敌人,一边做着突围的各种准备。敌人还在不断地向村子里打着枪炮,并且围着村子生起了一团团火堆,俨然形成一个围村的火环。显然,敌人是企图用火光来阻挠我们利用夜幕进行突围。

    夜,终于降临了。但是敌人粘得很紧,我们的突围时间一再后推,直到22时才在火力掩护下,做好了突围的准备。部队沿着围墙一线摆开。有的战士们虽然一天只吃了一顿早饭,又激战了一整天,但是,仍然斗志昂扬,精神抖擞。他们把袖管挽得高高的,把鞋带扎得紧紧的,枪上都上起了刺刀,看样子就像下山的猛虎。

    虽然又到了突围的时间,但是,由于敌人围得很严,粘得很紧,所以一推再推,直到零时,才真正实施分路秘密突围!

    我在二连一排之后,突击班把通向东南的大车门漫慢地推开了,部队立即按着顺序猫着腰迅速地向前进发。突然,只听据守在坟地的日本兵一声怪叫,轻重机枪便一齐吼了起来。曳光弹在我突围队形周围飞舞着。王国旺连长毫不迟疑地带着突击班同拦击敌人拼开了手榴弹。部队即沿着南宋家庄村边的道沟工事,踏着敌人的尸体,继续向正南方向急驰:半小时后,二连主力已经来到距宋家庄约6里之遥的原野上。报信的起花,腾空而起。

    在二连突围的同时,左团长带的一连也从村北围墙的缺口向外突围。动作之快,就像离弦之箭。当他们突到敌人的火堆跟前时,在火堆旁的日本兵抱着枪睡得正香。一个在大道沟睡觉的日本兵被战士们不住脚地踏过,嘴里不断挤出哼哼哧哧的声音。二排长从睡着的敌人怀里夺过枪来,随后刺人了敌人的胸膛。一个日本兵在沉睡觉中被我们闪电般的突围动作惊醒,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迷迷糊糊地跟着我们跑。一个细心的战士对他头上的那顶钢盔纳了闷,拨过脑袋一看:是个鬼子,于是一枪就把他撂倒了。这时,拦击的敌人已经向我展开了猛烈的射击:突击班一边领着部队向外冲,一边向射击的敌人投去了一排手榴弹;接着,便同敌人拼起了刺刀。机枪射手邬纪斌还在突围中顺手捡了一挺轻机枪:他们就这样边打边冲,一口气冲出了四五里。正北的高空,也升起了突围胜利的起花。 最后胜利 突围两天后,我们侦察得知了许多敌方的新情况。原来,这股敌人是冀渤特区司令坂本少将旅团长带着部队要到白庄查看本部在作战遭受重大损失的地形的,不料走到宋家庄中了我军的伏击。圾本的卫队基本上被消灭,圾本也负了重伤。9日夜间我们突围了,敌人还未察觉,当夜也未敢进攻。在敌人的想象中,能把“皇军”打得这样凄惨的,一定是冀中八路军的主力兵团了,总兵力没有一万,也有几千;白天突围走了的,只有数十人,不过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因而,它一面仍然紧紧地围着,一面继续增调援兵,仅保定一路,就又增来了800多名。第二天清晨,又发动了第二次总攻:他们仍然按着正规的进攻动作,先炮击,后冲锋;及至冲到村里,这才发现,他们包围的原来只是一座空城。至于八路军,早已无影无踪了。于是,除了残杀未及出村的老弱和火烧房子来出气外,只得拉着死尸和伤员灰溜溜地撤走。

    让我们看看以下的几个数字:

    敌人先后投入此次战斗的总兵力约3500人以上,使用的武器从掷弹筒到野炮样样俱全,最后伤亡总数不下干名;而我们只有不到400人,阵亡连长吴浚池、副连长韩培深及其以下32人,负伤41人,共计73人。主要是靠机枪、步枪、手榴弹,一直战斗了16小时,最后突出重围,远走高飞。

    这一切能说明什么呢?

    一是指挥员团长左叶的作战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即不管敌人来不来,也不管来得多还是来得少,都要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不存侥幸心理,到了村子就做防御工事:这次我们所以能以少胜多(133,我1),以劣胜优,显然得益于“有备无患”。

    二是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坚持到夜间,利用夜幕分散突围,变被动为主动;如果在白天敌人总攻突破村防御而突围,绝不会是现在的这种结果:

    三是说明毛泽东主席以下论断是正确的:“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兵民是胜利之本”。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