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6218
本馆由[ 白石青藤 ]创建于2010年02月04日

五四健將 開創史料學派

发布时间:2011-08-04 10:26:30      发布人: 黑白双煞

  傅斯年,字孟真,山東聊城人,1896年3月26日在北城祖宅誕生;曾祖父傅繼勛在安徽居官多年,李鴻章等人均出自他門下;祖父是貢生,博通經史,長於武技,精通醫理,喜歡旅遊。父親傅旭安,字伯雋,1894年中舉,曾任山東省東平縣龍山書院院長。傅斯年幼年喪父,由祖父及母親撫育成人。自幼天資高穎又努力勤奮,"從沒考過第二名"。十歲即閱畢十三經,進大學前對經史與學術源流已極有根底。個性豪爽卻又恃才傲物,素有"傅大炮"之稱。

  傅斯年在北大本科中國文學系就讀其間,對文、史、哲均有涉獵。1917年,27歲的胡適到北大教古代哲學史,傅斯年由顧頡剛引薦前往聽課,兩人立即擦出知識與啟蒙的火花,原本是國故派期待傳衣缽的傅斯年,從此成為新文學運動擁護者 。1918年夏,傅斯年與顧頡剛、毛子水等創立"新潮社",發行刊物"新潮",同時常在陳獨秀等人創辦的"新青年"上撰文。他以"文學革新申義"為綱目,主張推動文學革命,抨擊舊道德、舊文化不遺余力,文章與言行激切,當時在北大圖書館工作的毛澤東已知傅斯年、羅家倫,也留意過傅斯年曾借閱的書籍。

  五四期間,巴黎和會的條約拱手把山東地區的權益讓給日本,使中國蒙羞,愛國學生因此罷課遊行抗議北洋政府喪權辱國,傅斯年正是學生運動的領導者之一,他扛著大旗率學生上街遊行,帶頭沖入趙家樓,打進曹汝霖的住宅,掌摑對和約"欣然同意"的章宗祥,當場被北洋軍閥逮捕,名震南北。

  受到胡適的影響,傅斯年並未停留在革命激情中,1919年,傅斯年自北大畢業後考取官費赴英留學 ,研究實驗心理學。三年半後轉赴柏林大學,受陳寅恪、俞大維影響,開始閱讀比較語言學與相對論、量子論等學說。

  1926年10月,傅斯年接受朱家驊邀請,應聘為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並兼中國文學和史學兩系主任,在中山大學創辦語言歷史研究所。1927年,國民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蔡元培任首任院長,傅斯年在蔡元培支持下設立歷史語言研究所,實現"將東方學正統由柏林、巴黎移回北京"的雄心壯誌。他並應用西方所學,主張以經驗科學方法治史,讓史學成為歷史科學,以"史學即是史料學"的概念開創著名的史料派;並分別聘請陳寅恪、趙元任及李濟為歷史、語言及考古三組主任,進行安陽殷墟考古發掘,為中國建立上古信史。

  1934年夏,傅斯年與元配離婚,八月五日與同學俞大維的妹妹、曾國藩的外曾孫女俞大彩在北平結婚,從此兩人相伴終身。1929年七七事變後,中國展開漫長的對日抗戰,傅斯年一直在北大教課,直到國民政府撤離的最後一刻。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