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相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85995295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8月05日

为和平解放北平而奔走的王之相

发布时间:2011-08-05 11:25:32      发布人: 黑白双煞

  王之相,辽宁绥中县人。抗日战争后,王之相身在沦陷区,内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与当时的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有了广泛接触,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党组织也觉得王之相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党外朋友。

  1948年12月,为了保护文化古都,中共中央决定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北平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得知时任北平大学俄文法政学院院长的王之相,在办理中俄交涉事务时与蔡运升关系很好。于是,北平地下党组织找到王之相,委托他为中共代表与傅作义将军谈判牵线搭桥。王之相欣然接受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当时蔡运升住在北平的好友马占山家里。王之相首先找到了自己的好友蔡运升,并以东北老乡的身份,和马占山将军见面,王之相教授和马占山见面后,意气相投,无话不谈。王之相对马占山说:“中共争取北平和平解放的政策,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人力物力,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可保护北平120万人的生命财产,也可保护北平的文化古迹,这是一项重大决策……不论何人,只要转变立场,走向革命,都能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欢迎,前途是光明的。马占山将军可以借助友谊关系,劝告傅作义将军放下武器,接受和平,北平人民将感念不忘!”

  马占山在抗战时期曾访问过延安,思想开明,此番听后很受启发,他高兴地对王教授说:“你来得很好,说得对,咱们以后可以做朋友。”临走时,王教授再一次恳请他帮助做傅作义的工作,马占山欣然接受。

  马占山与傅作义将军在抗日战场上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是生死与共的“拜把兄弟”。解放军包围北平时,傅作义的思想极为苦闷、彷徨。马占山和王之相教授会面后,便去见傅,将王教授的话转达给傅。傅见马占山抱病前来,就对他说:“您是旁观者清,今天抱病前来,我很感动,咱们好好谈谈!”马占山当即讲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认为和平解放北平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劝傅作义早下决心,和平交出北平。

  傅作义在各种力量的促使下终于拿定主意,决意促成和平解放北平。并接受了马占山的建议,选派邓宝珊作为和中共谈判的代表。之后,蔡运升与王之相在邓宝珊家中和傅作义会见。傅作义说:“王教授和蔡交涉员都是办理外交事务很有经验的,我们都很钦佩,你们忧国忧民,关心时局,提供许多宝贵意见。现在我已经决定和平解放北平,请你们放心。”1月14日邓宝珊受傅的委任,通过王之相教授,很快和中共代表接上了头,从而促进了和谈的顺利进行。在蓟县达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1949年1月31日,千年故都北平完好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1949年9月21日,是王之相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在北平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有662人。为了扩大统一战线的范围,人民政协吸收了郭沫若、马寅初等12位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组织而又具有民主运动历史的社会著名人士,在政协界别中首次设立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王之相荣幸地名列这12人之中。参加会议时,王之相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对他在国统区坚持倡导民主运动的做法,以及为北平和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予以充分地肯定。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