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相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85995295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8月05日

见证人民政协诞生的葫芦岛人

发布时间:2012-05-07 08:24:3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见证人民政协诞生的葫芦岛人
 
 
 
http://www.nen.com.cn   2004-10-26 15:55:01  葫芦岛晚报

  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五十五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禁怀念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法学家、社会活动家王之相先生。王之相是唯一一位见证人民政协诞生的葫芦岛籍人士,1949年9月,他作为无党派人士代表光荣地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此后他与人民政协风雨同舟,并肩走过了43年的历程。

  王之相,字叔眉,绥中县大王庙乡吴二沟村人,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出生。在王之相的童年时代,胞兄王之栋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毕业后被清廷奖给"举人"的功名。受哥哥影响,王之相自幼勤奋好学、饱读诗书,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1907年,王之相考入京师法政学校学习法学。法政学校毕业后,他觉得东北地区受俄、日列强的侵扰,而中国通晓俄语和俄国政治的外交人才太少,因此又进入天津北洋译学馆专攻俄语。

  1911年,王之相从北洋译学馆毕业,他遵照父命回家乡与妻子杜氏完婚。杜氏的父亲杜赞宸是奉天省议会的议员、开明绅士,他鼓励王之相用学识服务社会、报效国家。1915年,王之相被北洋政府国务院外交部招募为公务人员,历任外交部俄文秘书、驻俄罗斯海参崴总领事、外交部参事等职。在外交界的13年间,王之相因为工作的原因,得以与伍廷芳、颜惠庆、顾维钧等近代著名外交家共事,学到了很多外交经验和手段。这期间,王之相还与一些军阀、政要有所接触,张作霖曾两次召见他,询问苏军在中苏边境的驻军情况。张作霖看中了王之相的才华,欲将王之相招为自己的幕僚,试探性的问王之相:"王总领事,你是东北人,愿意回家乡工作也可以啊!"但王之相权衡再三,还是决定留在北京。晚年,王之相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在外交界十几年里,外交部只有我一个东北人。"可见当时东北籍外交人才的缺乏。

  1928年北洋军阀的统治终结后,国民党当局有意邀请王之相到南京外交部任职。此时的王之相已看透官场的腐败,由政界转向学术界,潜心于法律教学与研究事业。从这时起至1949年,他先后出任国立北平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大法商学院主任、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主任、华北文法学院俄文系教授,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法学和俄语翻译人才。

  抗日战争开始后,王之相身在沦陷区,内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支持和帮助许多青年学生投奔解放区。王之相因此遭到日本宪兵两次逮捕,由于他在社会上的影响,经人保释才得以恢复自由。解放战争时期,王之相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反对国民党当局的独裁政策。1946年6月8日,北平社会各界知名人士52人由王之相领衔发表声明,呼吁立即停止内战,响应这一时期的大规模群众性反内战运动。

  国民党当局对王之相的进步作法恼羞成怒,1947年,国民党宪兵借口王之相思想激进而将他无理关押。出狱后,王之相不畏强暴,仍然积极参加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并与当时的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有了广泛接触,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党组织也觉得王之相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党外朋友。1948年12月,为了保护文化古都,党中央决定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北平问题,北平地下党组织找到王之相,委托他为中共代表与傅作义将军谈判牵线搭桥。王之相欣然接受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王之相首先找到了自己的好友蔡运升,蔡在张作霖执政时期担任过黑龙江省政务厅长,办理过中俄交涉事务,此时在北平赋闲。蔡运升与东北军抗日名将马占山私交甚笃,而马占山在绥远省抗日时与傅作义曾结拜过兄弟。有了这层层关系,王之相就以东北老乡的身份,找到了同样闲居北平的马占山将军,马占山在抗战时期曾访问过延安,思想开明,他欣然接受使命,亲自向傅作义将军晓以大义,并介绍王之相与傅作义、邓宝珊等将领见面,王之相为北平和平解放积极奔走,经过几个回合的谈判,最终促成北平在1949年1月31日完好的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1949年9月21日,是王之相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在北平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有662人。为了扩大统一战线的范围,人民政协吸收了郭沫若、马寅初等12位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组织而又具有民主运动历史的社会著名人士,在政协界别中首次设立了"无党派界",王之相荣幸的名列这12人之中。参加会议时,王之相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对他在国统区坚持倡导民主运动的做法和为北平和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予以肯定。

  解放后,王之相作为爱国民主人士、知名的法学专家,积极的参政议政。1951年,王之相参加九三学社,曾任九三学社第三至七届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秘书长、北京市九三学社副主任等职。从1954年开始,他连续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1983年,93岁高龄的王之相作为特别邀请人士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是这届全国政协中最年长的委员。

  建国之初,王之相担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兼编译室主任,后来因为年事已高出任国务院法制局顾问,并兼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苏友好协会总干事,他先后参与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其他法律的制定工作,对立法有关问题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新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王之相治学严谨,先后出版《国际关系论》、《外交史》、《国际法》等外交及法学著作,并翻译出版了《苏维埃民事诉讼》等有关苏联法律、中苏关系的著作。在他年近九旬时,还口述了《我所了解的张作霖及其杀害李大钊烈士的经过》等文史资料,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1986年1月16日,王之相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张德平)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