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相同志生平
王之相,1890年出生在绥中县大王庙吴二沟村。
1911年,王之相毕业于天津北洋译学馆俄文班,曾任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外交部主事、秘书、驻苏联海参崴总领事馆总领事等职。1928年至1949年,王之相先后任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教授、俄文法政学院院长、法商学院主任教授、北京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主任教授、北京华北法学院俄文系主任教授,培养了大量的法学和俄语翻译人才。
抗日战争开始后,王之相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支持和帮助许多青年学生投奔解放区。王之相因此遭到日本宪兵两次逮捕。
解放战争时期,王之相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反对国民党当局的独裁政策,1947年遭到国民党宪兵逮捕。出狱后,他不畏强暴,仍然积极参加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8年发表《由我的回忆说到胜利和教训》文章,指出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争取和平解放北平的斗争中,他旗帜鲜明地站在人民一边,和许多爱国民主人士一起左右周旋,为北平和平解放贡献了力量。
解放后,王之相任北京市第一、二届人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和第二届到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国政法学会理事;中苏友好协会总干事和北京市分会副会长。1951年,王之相参加九三学社,历任九三学社第三届至第七届中央委员、副秘书长,北京市副主任委员、顾问等职务。
王之相是国内外知名的法学家。在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兼编译室主任和国务院法制局顾问时,参与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其它法律的制定工作,对立法有关问题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王之相治学严谨,学风端正,结合工作收集大量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编撰有《国际关系论》、《外交史》、《国际法》、《国际政治》等著作,受到当时法学界、史学界、外交界的重视。翻译校对了大量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典和中苏关系历史文献,为研究中苏关系、捍卫祖国领土完整,为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法规,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王之相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严重迫害。但他任百般凌辱,绝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粉碎“四人帮”后,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患病住院时还赋诗歌颂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986年1月16日,王之相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中共绥中县委、县政府给北京王之相治丧办公室发去唁电,对王之相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