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女研究生孙莹洁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80936125
本馆由[ 追忆 ]创建于2015年08月11日

纪念孙莹洁

发布时间:2015-08-11 17:19:19      发布人: 追忆
纪念孙莹洁君

【前言】

相识何必曾相逢——答谢“JJ双月鸟”君

有缘得蒙“JJ双月鸟”君之赠文:《纪念孙莹洁君》。拜读,潸然泪下。其感人至深,实难得之好文。
   
未曾相识,君对莹洁如是相识相知,厚爱有加,真可谓知音难遇!

5.15”莹洁五周年祭日在即,老朽以为,此文正当其时,直可为莹洁伤逝五周年之祭文,今载于此,藉以告慰莹洁在天之灵。

在此向吾“不曾相逢”之友“JJ双月鸟”君谨致由衷谢意!

简洁寄怀 2012.5.14


纪念孙莹洁君

【作者:JJ双月鸟】

虽无缘得与莹洁相见,此又何妨。

莹洁本人留下的文字不丰,我只读到了三五篇,由她的文字我敢百分之百肯定这是一个腹有诗书的华丽女孩,曾经很上心地搜集她的文字,终究未果,后来便释然了。佛家有云“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不余欺也,从她的只言片语间何尝不能描出她的影子呢!我没有微言查大意之才绝不敢妄称读懂了她,但是从她留下的半卷文章中多少得到了一点伊人的信息。

她是一个外柔内刚、如水似玉的女孩儿,秀外慧中充满灵气,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姓孙,名字是‘莹洁’。辞典云:莹洁者,光洁似玉之石也。嘻嘻,本来以为是块玉,其实还是石头啦!爸爸说,虽然是女孩儿,也要像石头那样坚强啊!我说,好。于是,听到别人评价我‘外柔内刚’,总是很开心。” 这寥寥数语是一幅多么生动的自画像呀!不禁使人生出“此君只应天上有,莫非瑶池人间开”的感叹。

我与莹洁君曾经的生活谈不上交集,来不及相知相识伊人已去,我感谢现如今网络之发达,让我有幸结识了她——一个青春活泼、敏秀脱俗的女孩儿。人常道“相逢何必曾相识”我却说“相识何必曾相逢”,莹洁是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她一定能够理解相逢与相识的真意。

莹洁喜欢中国民族音乐,即便是在如今中外流行乐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她依然深爱着传统的中国民乐,她用调皮活泼的文字做了如下的论述:“琵琶的弹奏手法‘轻拢慢捻抹复挑’是手指最美妙的姿势,堪称手指芭蕾,而弹钢琴的动作不免使人联想到坐在电脑前的打字员。”。能用这样有意思的语言和逻辑为日渐衰微的民乐声援,不愧是北师大的才女啊!

莹洁始终是一个让人喜欢的好女孩,就先天而言,女孩是比较让人喜欢的,一个“女”“子”便为“好”呀!可莹洁却是实实在在地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她的阳光朝气,用她的朴实谦和,用她的执着真诚……用她所具有的青年学子的一切美好品行感动并影响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是同学、朋友亦或是陌生人。在长辈的眼里她是一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在老师的眼里她是一个勤奋上进的好学生;在朋友的眼里她是一个值得倾心的好姐妹;在学弟学妹的眼里她是一位温婉友善的好学姐;在社团成员的眼里她是一位自信乐观才华横溢的出色领导者;在山区支教学校的学生眼里她是一个充满智慧与爱心的好老师……莹洁留给别人的总是满满的芬芳与美好,她的好,岂一个好字了得!

莹洁是一个执着求知的好学生,她把中国传统文学视为自己毕生的追求,读了一本又一本的好书;走了一程复一程的旅途;交了一个又一个的朋友;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灵洗礼,终于形成了她空灵轻逸、端庄娴雅的书卷般的气息。她不仅有深厚悠远的文学气息而且是多才多艺的全能型大学生,执掌传统文化学社、学习古琴、研究中医、参悟佛理禅机、说一口漂亮的英语、熟练操作计算机……对与每一项爱好,她都全身心投入其中,从中发现乐趣,永远不知疲倦。她就是这样一个诚于心善于行的有为学子。

面对生命人言终究太轻,莹洁的离去既已成事实我是不好说什么的,再多的假设与质疑都是没有意义的,无须拿她来当做案例以图反映教育或社会的什么问题,因为“此君只应天上有,巧别瑶池到人间”!

君子之交淡如水,本不敢以君子自居,但是我义不容辞、赴汤蹈火地与谦谦如君子的莹洁相知相识,作为friend我默默为她祈福:愿孙莹洁君一路走好。时光荏苒伊人已去,岁月随心终归淡然。

 

醉 酒 . 思远人

——谨以拙作缅怀孙莹洁君,不胜哀思。

A

悠悠明月坠凡天,怡怡冰心倾君前。

泣泣觅得前尘梦,离离轮回越千年。

B

幽幽墨黛照明轩,暧暧青丝映素颜。

瑟瑟笙箫歌瑶琴,淆淆瀚海换桑田。

C

疏疏片言千山远,楚楚红妆付笑谈。

恋恋明眸泛璇玑,馨馨碧云长歌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