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女研究生孙莹洁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80936125
本馆由[ 追忆 ]创建于2015年08月11日

斯人独憔悴

发布时间:2015-08-11 17:20:33      发布人: 追忆
斯人独憔悴
 

                                                                    斯人独憔悴

【简洁寄怀按:这是好友LX在莹洁生日之际写的一篇纪念文章】

我是在很晚,很偶然的时候才知道莹洁出事的消息。当时的一刹那,用五雷轰顶、天旋地转也不足以形容。人人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我却泪如泉涌。

我难以相信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莹洁身上。

经过很长时间的悲痛,我想把我的所见、所闻与所感写下来。

写我的怀念,写我的祝福,还有继续前进的希望。

你可以说她温婉,但她又很活泼;

你可以说她柔弱,其实她内心比谁都坚强;

你可以说她羞涩,可她眉宇之间有着几分英爽;

你也可以说她不爱运动,但她却走过许多大好河山。

她就是这样一位不得不用很多相对的词汇来形容的奇女子。

记得你谈古论今、笑语盈盈的样子。我理解,那是一种发自内心、丝毫不加掩饰的天然本性,温柔与活泼在他身上总是和谐相处。

还记得你拜佛的形象。佛像前,你收肩挺腰,微垂项颈,双手合十,默默许愿。我从未见过如此净化人心灵的形象,顿时领会了什么叫虔诚。

莹洁说,“我爱书爱到骨子里。”认识她的时候,我惊讶于她的博学和认真。我知道她热爱文学,喜读金庸,还有许多五六十年代的老电影,甚至台湾歌手张信哲的专辑《宽容》。此后便一无所知。我不知道在此后的六年时间,莹洁涉及的范围这么广,广到让我有望尘莫及的感觉。她学习儒家,研究佛学,接触老庄;她居然发奋钻研中医,自信能开一个中医诊所;她还学弹古琴,学唱昆曲;她勤学电脑,精于做PPT,据学友的文章所记,说她的昆曲PPT美奂美仑。我想,正是一种对书籍的痴爱,激发起莹洁旺盛的求知欲。古老的经典,滋润着她的心灵;博大的传统文化,引领着她走进常人难以企及的意境。终于,她按捺不住充溢的才思,写下了两万字的红楼评语,写下了许多情真意切的文字。

我想,李清照应收她为传人,曹雪芹以她为知己,安徒生应为她落泪,因为海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复活了。还有李太白,也会因为她而对月长叹,因为这位曾经数落过他的姑娘,认认真真读完了他所有的诗篇,写下了洋洋洒洒数十页的评论文章。读莹洁的随笔,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和淡淡的忧愁。仿佛来自九天之外,空灵而寂寞;好象出于江南水乡,润泽而又温和。

尤其是莹洁的作品《江南行》。在悠悠的《禅诗》乐曲里,时光推移,精美的文字与画面淡入淡出,江南花卷缓缓打开,如泣如诉,如诗如梦,尽情写意着杜牧笔下的江南。当她以浮雕般怀旧造型出现在片尾时,注定了这位多情的姑娘已经与江南融为一体。

莹洁热爱金庸,那是一种“高山仰止,景行景止”的深层次的热爱。有一张照片我印象很深:她站在一个空着的沙发之后,微笑着,笑得很纯真。我知道,这个沙发是金庸在新疆和读者见面时曾经坐过的。金庸起身离开,众人蜂拥过去,独有这样一位姑娘走上台去,留下这张影像。这是一种何等的真诚!金庸先生,你为什么不回头?

莹洁说,“我读金庸并不是看书里的招式,我更关注的是语言描写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凡是通读过金庸小说的人,都会知道他的小说雅俗共赏。历数民族大义,社会风情,文史掌故,天文地理,琴棋书画,医药饮食,都能娓娓道来,读之欲罢不能。莹洁所喜欢的,是金庸小说文白兼有的洗练语言,引人入胜的奇思妙想,更有那仁人侠士的英雄气,令人荡气回肠。

还不止于此。

莹洁说,“我不喜欢胡斐,因为他对程灵素只有兄妹情谊”。在《飞狐外传》原著里,程灵素深爱胡斐,而胡却暗恋着神秘女郎袁紫衣。程很伤心,却在胡斐身中剧毒之后,仍然舍命救了自己的情郎。胡斐痛悔。《飞狐外传》情节感人,让人落泪,尤其是其中的心理描写,情真意切,是金庸小说中西方手法较多的一部。程灵素的侠骨柔肠,一定是深深打动了莹洁,所以她会为程灵素鸣不平。莹洁与程,心意是相通的。

莹洁笑言要为大陆版《笑傲江湖》到央视门前静坐了。因为《笑》剧极大地篡改了原著。令狐冲和任盈盈的第一次见面怎么会是隔着门板转身便四目相投了呢?莹洁气恼地说,“哪怕有一碗水也好啊!金庸写他们见面是多美啊!”原著之中,打退敌人的令狐冲,重伤之下滚落涧水边,急于救他的任盈盈在救起人时体力难支,俯身趴在令狐冲的背上,透过涧水的倒影,令狐冲第一次见到了任盈盈的真实形象。令狐冲之前一直称呼任盈盈为“婆婆”,并且听从“婆婆”的话,始终没有转身看她。央视版《笑傲江湖》与其说破坏了原著的情节,不如说破坏了莹洁心中的至美意境。她的生气反射出一个纯真姑娘对美丽爱情的守护。莹洁向往的是至真至美的爱情,金庸,给了她一个不老的爱情传奇。

莹洁奉行着“读完卷书,行万里路”的准则。西域不用说了,她已经走过美丽的大草原、梦幻般的湖泊;燕赵不必讲了,她读书过往的地方,有赵州桥,有柏林寺。。。。。。江南也无须多提,她漫步过西子湖畔。读书,参禅,支教,一路走来,终于,她要在一个地方落脚了,这就是安徽庐江。此地的一个小镇,正传出《弟子规》的朗朗读书声。她听得入迷,听得感动,她终于找到了心目中的理想国。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在常人看来,是一个近乎苦修的地方,追慕大都市繁华的青年男女很难想象要以此为家,莹洁,用行动来回应世俗的平庸与浮躁。

莹洁知行合一,是弘扬儒学的典范。领悟了,便去大胆实践,因此执掌起北师大传统文化学社的大旗;去做了,便要做到最好,因此有了七十多场传统文化讲座,因此成为北师大十佳社长,因此成为学生领袖。那是一种超强的责任感、极大的魄力推动之下的理所当然的结果。

莹洁的胸怀与视野都很开阔,因此能团结一大批人在她周围。我以为莹洁的朋友当中,肯定不是青一色的性格,良善者居多吧,但也有自私者,阴暗者,甚至还有言行不一的卑鄙者。莹洁从不拒人以千里之外,所以有许多良师益友。“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莹洁具备这种包容的品格,这是成大事的基础。

莹洁淡泊名利,追求内心世界的完美。对佛家的痴爱,正是与她心灵不染尘埃的思想相应和。她有佛心,有佛缘,甚至有一张眉清目秀、鼻直面白的观音脸。喧闹的红尘里,这是一幅望之难忘的容颜。

莹洁身上流淌着高贵的血液,却有一颗平民之心。追求她的人不在少数,条件优越者肯定很多,可莹洁根本不在乎。在她眼里,什么贫贱、富贵,什么争荣夸胜,全都一文不值。对物质生活无所求,只问精神家园的安详与否;只要觉得情投意合,便义无反顾地去付出友爱与关怀;在浮华的世风之下,一个才貌双全的姑娘能够这样,难能可贵。

孙叔叔与阿姨对我讲,“莹洁自从学习了儒学、《弟子规》以后,变化很大。假期回到家,她先要向我们深深鞠躬;她给我们端茶倒水,推拿按摩;收拾家务、做饭洗碗;春节时,莹洁请我们坐在沙发上,给我们跪行大礼。平时走在路上,见到纸片、塑料袋等垃圾,她就弯腰拾起。莹洁说,‘我不是在拾路上的垃圾,我是在拾心灵的垃圾。’”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原文是,“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这是孟子的话,包含着博大的宽容与友爱,莹洁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她做得无可挑剔。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觉得现实越来越严酷,会因为压力而变得现实。可是莹洁,却始终执着于自己的理想,象高山一样不可动摇。我既感动,又觉得心酸:莹洁啊,为了心中的梦想与圣洁,你是不肯迁就自己一分一毫,不肯向现实低下半点头。

莹洁以博爱之心,拥抱中华传统文化,她是中华文明得以血脉传承的优秀种子。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是依靠沉默的大多数,不是依靠骄傲的洋博士,也不是依靠学术的玩家们,而是依靠象莹洁这样怀有赤子之心的真正学子。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某些满口仁义道德,却口是心非的成功人士是会变节的,莹洁则会挺身而出,为她深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培育她的大地献出一切。

英国的罗素说,“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单纯而又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三种感情同样也支配了莹洁的一生。

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华文明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但是她的优点在于:一登上历史舞台,就从此不下台。”

另一位西方学者说,“进入二十世纪,孔子的学说一度衰微,近乎于绝迹。但是儒家思想已经植根于中国人心底,如果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出现新一位儒学宗师,我们将毫不奇怪。”

真的毫不奇怪。

因为从莹洁身上,我们看的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一定会在数十年后长成参天大树,浓荫密布。

我坚信,当中华文明复兴于世界之时,当传统文化的春天来临之日,莹洁一定会在百花丛中展露出最动人的微笑。

莹洁没有离开我们,她无处不在。

她徘徊在烟雨的江南,她陪伴在父母的塞外。

始终激励着热爱传统文化的同道中人继续摸索,前行。

她永远走在最前列!

200836

附记:舒婷的《神女峰》写于八十年代初,我总是觉得诗中有莹洁的影子。我把这首诗抄录下来,请一起来分享。

神 女 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

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 如翻滚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 代代相传

但是 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天上的飞鸿

而错过无数人间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