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莹洁传
【作者:JJ双月鸟】
序
一、诚惶诚恐正其名
与孙莹洁君而言,本人既非至亲亦弗故旧,更无缘目睹她的风采,所谓“师出乎,必有名”,本是没有理由替君作传的。然而在一个清风拂露的晨曦,刹那间心中生灵:当年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之举豪爽上佳,但也未必真得到广寒宫主之允诺吧!即无亲见君,孰知君不亲?衷心折服于伊人的馨风雅情,写一点追思伊人的文字,就好比是倾盖偶遇淑,以陌上鲜花赠之,总不至于过有唐突之嫌吧。再者,莹洁是喜欢交友的,如果她英灵有知,一定不会疏嫌这样一个无德无才而有真心的朋友吧!至此,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为这些文字正了名,说是正名,也不过是半厢情愿的牵强偏颇之说。
由心而发:读懂莹洁,这是我终究躲不过的缘。
二、如履薄冰明其意
立传之说,古已有之,上至太史公下至无名卒皆可,立传对象也无特定,古语有云“盖棺定论”,其中“定论”二字可泛解为传,只不过历史河流至严至苛,唯有大德广行之君子经庄严慧眼之圣手立传方可经得起历史浪潮的千淘万漉而成为人类记忆沙滩上的珍珠贝熠熠生辉、万古流芳,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我于此处以传为题绝不敢有“定论”之意,更弗论以文人自居,只是寄寓了自己对莹洁君高山仰止的缅怀之情,所云种种皆为个人之愚言,人生境界、文字功底俱陋,失言失礼在所难免,祈望莹洁及亲友们勿怪。
时下正流行“微博”一词,引之言,我们大家都是微生物,在朗朗乾坤或琉星珉月之下,一个微生物怀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般的心情写一些不求形似但愿神似的文字,称其为“微传”,大概也合理吧!
三、亦欣亦悲话莹洁
亦欣亦悲或许是因为离得远、识得浅的缘故吧,等到真正理解了她、读懂了她,我想应该是无欣无悲的吧。她能来,何其有幸;她离去,无言以对……
无缘相见,也无法考证她的事迹,只能从她存留不多的文字中找寻她的影子、想象她的样子。对莹洁的文字是极为珍视的,然而并不一定读懂,始终觉得她不仅仅是一个学生、一个女儿、一个友人、一个学姐、一个老师、一个领导者、一个实践者、一个参悟者……她是清晨的露珠,她是傍晚的微风,她是晴空的骄阳,她是雨后的彩虹,她是夜的月,她是梅的雪,她是歌是舞,是花是雾,是人间的四月天……总之在天地间一切有灵气的美好事物中都能够发现她的影子。
莹洁所留不多的文字如一缕琴音,素雅而余音绕梁;如一杯芳茗,清淡而香味袅袅,轻捧半卷,细细品味字字珠玑,其中的唯美与睿智让我忘却烦恼、忧郁,心静如水,达到了她所说的“笑看天边的云卷云舒,漫谈世间的花开花落!”的境界。
对于莹洁的文字,谨当珍视之,感悟之,随之缘,顺之情,但愿有朝一日能无欣无悲。
试图通过莹洁的文字从一个个侧面领悟她,区区数言本不该有目录,然而头脑浅薄总觉得如此宏大的目标不好把握,由此暂拟如下标题,力图明条理易于落笔。
0纯真无忧萃童心
1花季踏雨数春秋
2斋堂军训情相关
3十年温如品红楼
4轻抚琵琶醉古琴
5隽心精研弘国粹
6礼佛参禅谙尘缘
7 …学术…
8 …三毛…
9 …金庸…
…… ……
孙莹洁君微传——纯真无忧萃童心
1982年“惊蛰”之节,莹洁生于新疆。
“惊蛰”乍寒乍暖,春雷鸣,四九云天开,南风吹,众蛰醒,草木纵舒,这是一个多么精彩的时刻啊!她的生日便已经寓意她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孩儿 。借着实习支教的名义,我有幸在新疆柯坪呆过数月,对新疆有着实实在在的好感,那里的人勤劳好客;那里的风干脆凛冽;那里的雨来势凶猛去意绝决;那里草木苍劲大漠无垠;那里的白天与黑夜极端反差;总之那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刚烈、爽朗、直接,没有丝毫的犹豫、徘徊、忸怩之感。可能正是这种风物人情为莹洁的生命注入了那份最初的刚毅与执着。
莹洁小学四年级的作文《太阳花》刊登在《南疆石油报》上,摘录如下:
太 阳 花
春姑娘来了,她唤醒了大地的万千植物。
熟睡在我花盆里的太阳花籽也被春姑娘像母亲唤醒孩子似的唤醒了。
太阳花出土了,嫩嫩的幼芽,有的昂着头;有的弯着腰;有的害羞似的把头埋在土里。它们长得密密麻麻;它们的顶部都有一对紫红色的叶片,毛茸茸的,那么嫩,那么弱。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太阳花已是枝叶繁茂,并结出了花骨朵。
终于有一天,红里透黄的一朵太阳花迎着旭日绽开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真是美极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花盆里的太阳花开得也越来越多,小花盆更美了!近看,红花似火,黄花似金。远看,又好像一片锦绣在绿茵茵的草丛中。
它的花瓣与众不同,非常独特,花瓣层层叠叠,一片挨一片,从瓣蕊往外围,一圈圈呈波浪形,真是美极了。
清晨,当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时候,太阳花张开它的双臂,扑向阳光;当夕阳收起最后一缕霞光时,它也慢慢地收拢了,合上了。
我赞美太阳花顽强的生命力,赞美太阳花不苛求生长条件,却每天奉献给人们一片新,一片花……
在莹洁八九岁的稚嫩眼睛里,春天是那么的美,太阳花是那么的美,生活是那么的美……
在花盆里种下一颗颗太阳花种子,让它们陪着自己走过春天,她对太阳花的观察是多么地仔细啊!听见了春姑娘唤醒种子的呢喃,从弯着腰、害羞的嫩芽到紫红色的毛茸茸的叶,到繁茂的花骨朵,再到那“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初开的花朵,又到那红花似火,黄花似金的锦绣小花盆……仿佛她自己就是那朵春天醒来的太阳花,轻轻地睁开眼睛,微微地抬起头,缓缓地站起身,随着春风起舞,展开青翠的叶,吐出芬芳的蕊,绽放娇美的花,迎接阳光与风雨,翩翩起舞在春天里……
再来欣赏莹洁小学时的作文《难忘夏令营》,同样刊登与《南疆石油报》。
难忘夏令营
今年暑假最使我难忘。因为,我参加了公司首届石油环保夏令营。
夏令营开营是在1992年8月3日。这一天,天高云淡,我们首先参观了石化厂氧化塘。氧化塘是净化、处理废水、废渣、废油的设施。这里的空气迷漫着难闻的味儿,我们不由得憋着呼吸,可看到工人叔叔们泰之若然地工作着,我们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工人叔叔常年累月地工作在这里。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石化厂洁净的环境。
8月4日,我们乘车来到柯克亚油田,参观了柯1井。柯1井井深3783米,1977年5月17日喷油,油柱高达七、八十米,喷出的油水在周围形成大小不一的几个“湖泊”。喷油后,经过石油工人几个月的奋力抢险,终于制服了井喷。可惜那时候还没有我呢,想象着我的父辈们、祖辈们英勇抢险的场面,我好为他们自豪,就想将来也一定当一名象他们那样的石油工人。这一天,我们还参观了正在钻探的柯深1井,第一次攀上井架,心里那又紧张又兴奋的劲儿是从来也没有体验的。
8月5日,我们第一次离开父母,乘车来到南疆最大的城市——喀什。当天下午,我们参观了喀什棉纺织厂,机器轰鸣,银线飘飞,原来那布是这样织成的:先将棉花碾压成片,切成丝,再把棉花丝捻成粗线,再抽成细线,然后把细线织成布,再印上各种图案。纺织工大部分是女的,她们的工作很辛苦,但她们也很伟大,我们大家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到喀什的第二天,我们来到闻名世界的香妃墓。这一庞大壮观的建筑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它体现的不仅仅是古人那巧夺天工的高超建筑艺术,更是联系民族团结不朽的桥梁。之后,我们游览了东湖,真是好美,绿得像一块碧玉,静得像一面镜子,清得能看见湖底水草。我想:这么好的一弘清水,一定花去了东湖工作人员不少心力。下午,我们兴致勃勃来到人民公园、动物园。我们中的一些同学还是第一次看见真的老虎、孔雀等动物呢,那高兴劲儿自不用说了。
五天的夏令营很快过去了,同学们个个都恋恋不舍。
这五天使我增长了很多知识,令我终身难忘。
文章中质朴的文笔,平凡的叙述,字里行间却洋溢着感恩与爱。92年的夏令营莹洁只有10岁,正是充满好奇与童真的年代,在参观游玩的同时她还想到了工人们的辛苦与伟大,已经在心底种下了“当一名石油工人”的理想,小小年纪已然懂得感恩与回报,何等的难能可贵!
由这两篇作文不难看出莹洁的童年是多么的天真快乐、无忧无虑,她的童年里有草长莺飞、有扑楹彩蝶、有窗前明月、有檐头白雪、有郊游踏青、有嬉戏言欢、有扶笔描册、有伏案查阅,自然也少不了小淘气、小调皮、小忧伤。
我所亲见,在新疆的教育界“民族团结”是一个其大如天的主题,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经常有“民族团结”的话题出现,作文竞赛中更是司空见惯,让牙牙学语的孩子们硬着脑筋讨论这样一个“老虎吞月,无法下口”的问题,固然是“培养了民族团结的思想”,但是也多多少少地禁锢了孩子们的思想,在他们的作文中鲜见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更多的是空话和大话,我个人认为在关于小孩子的民族团结教育的问题上应该是身教大于言教,实践重于灌输的,自然这是一家之微言,不足为信。在莹洁小时候的作文中并未见正面的直接有关团结、爱国等很大的话题,相反她的作文总是从一个个细微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融入生活,进而叙述生活中的美好,记录生活中的真实。我想她小时候应该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她亲身在种种情景下体会到了家乡的美、亲人的爱、朋友的好、花草的可爱、虫鸟的有趣……体会到了人生中的一切真善美,想她小时候学描红、练书法、朗读《弟子规》、扮演《曹冲称象》《刻舟求剑》的情景,该是一副多么聪明伶俐、乖巧可人的模样啊!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为她日后在文艺方面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莹洁能在如此优越的家庭和教育环境下度过精彩的童年,真心替她欣慰。